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齊思和簡介

    齊思和

    更新時間:2019-06-03 13:10

    齊思和,字致中。教授。直隸寧津(今屬山東寧津)人。1931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歷史系。193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北平師范大學教授,燕京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歷任北京大學教授、世界古代中世紀史教研室主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專于先秦史、中外關系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著有《中國史探研》、《匈奴西遷及其在歐洲的活動》等。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齊思和

    別名:致中

    國籍:中國

    出生地:山東寧津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1980年

    職業(yè):歷史學家

    畢業(yè)院校:美國哈佛大學

    代表作品:《中國史探研》,《中國和拜占廷帝國的關系》

    人物生平

    2

    齊思和(1907年—1980年)字致中。中國歷史學家。山東寧津縣寧津鎮(zhèn)五胡同人。1931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歷史系后,留學美國,在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西洋史。1935年7月獲得歷史科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先后在北平師范大學、燕京大學、私立中國大學等校歷史系任教授,曾先后兼任中國大學歷史系主任、燕京大學歷史系主任、燕京大學文學院長等職。1952年轉入北京大學歷史系任教授,1958年起擔任北京大學歷史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79年被推選為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齊思和學識淵博,貫通古今中外。對中國近代史、中外關系史、中西交通史、世界中世紀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英國史、美國史、史學史均有研究,尤其對先秦史和世界中世紀史造詣頗深。齊思和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史的教學和研究,開設過中國史商周至秦漢諸斷代史、世界中世紀史、世界現代史、英國史、美國史等課程。他精研中國先秦史和世界中世紀史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成就

    3

    齊思和著“周代錫命禮考”,即首先舉西方封建制中臣服禮、宣誓效忠禮等,以與之對照,說明二者之相似?!懊献泳镎f辯”,則應用西方莊園制度,說明井田雖然是孟子的理想,當亦有所依據,并非完全憑空杜撰。他1935年在哈佛寫的博士論文,“春秋時期中國的封建制度”,主要講封土制、國家形態(tài)、經濟社會狀況等,頗有后來布洛赫《封建社會》一書之氣勢。在該書中西封建之比較中,齊思和說,中西封建制度有其驚人的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如宗教,中國就沒有西歐那樣強有力的天主教會,不過西方天主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在羅馬教廷統(tǒng)治下的中央集權組織、永久和平理念等,亦與封建制不合,經過多年的調整,教會始得適應于封建。而中國的宗教則并不構成對封建之妨礙,政治統(tǒng)治和宗教祭祀之職,統(tǒng)一于王、公、卿大夫之一身,故其權力更為強大;關于再分封,則中國的宗法制度既是一個祖先祭祀制,也是再分封制,如此使整個帝國轉化成為一個大家族。而歐洲的再分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著作

    4

    主編《史學年報》、《燕京學報》、《中國近代史資料叢書》中的《鴉片戰(zhàn)爭》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世界通史》第一卷、《外國歷史小叢書》。主要著作有《中國史探研》、《中國和拜占廷帝國的關系》、《西洋現代史》(英文)、《世界中世紀講義》,合編有《中外歷史年表》、《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整理有《籌邊夷務始末》(道光朝)、《黃爵滋奏疏許乃濟奏議合刊》,譯有《中世紀初期的西歐》(合作)、《中世紀晚斯的西歐》(合作)、《新史學》等。

    著作詳述

    5

    重要論著有《黃帝的制器故事》《五行說之起源》。1938年前后,他著重研究戰(zhàn)國史,作《戰(zhàn)國制度考》,最早提出戰(zhàn)國變法始于魏。在《孫子兵法著作時代考》中,提出《孫子》為戰(zhàn)國時代產物,并提出《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為兩種書,后為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漢簡所證實。之后,又完成了《戰(zhàn)國策著作時代考》《戰(zhàn)國策著者高誘事跡考》。他研究西周史時,先后發(fā)表了《西周地理考》《毛詩名考》《周代錫名禮考》和《西周時代之政治思想》等論著。

    有《魏源與晚清學風》,指出魏源是晚清學術運動的啟蒙大師,被譽為魏源研究的里程碑。1951年,應中國歷史學會副會長范文瀾的邀請,參加了《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的編輯工作,先后完成了《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部分,標點整理了《籌辦夷務始末·道光朝》,編輯了《黃爵滋許乃濟奏議合刊》。同時發(fā)表了多篇論文。在世界史方面,著作有《西洋現代史·提綱與文件》(英文專著),還編著了30萬字的《世界中世

    展開閱讀全文 ∨

    外界評價

    6

    齊思和是位愛國學者,“七七”事變后,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義憤填膺。1938年,為晉察冀邊區(qū)抗日民主政府捐贈藥品,支援抗日。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不顧日偽威脅,毅然辭退燕大教職,轉入私立中國大學任教。當時,物價飛漲,

    生活窘迫,但他寧愿含辛茹苦,也不事敵偽,清操自守,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解放后,他熱愛共產黨,勤勤懇懇,恪盡職守,忠誠于教育事業(yè)?!拔幕蟾锩逼陂g,身心備遭摧殘,但仍治學不懈。粉碎“四人幫”后,他精神振奮,不顧病痛,從事關于民族大遷徙的研究和著作,并選訂了中國史、世界史兩種論文選集。1980年2月29日因心力衰竭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