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魏光燾
別名:石龍山人,湖山老人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南邵陽
出生日期:1837年11月27日
逝世日期:1916年3月15日
職業(yè):博達書院首任校長,新疆巡撫等
主要成就:晚清重臣,近代教育奠基人 開啟近代博達書院,南京大學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品:《湖山老人自述》
人物簡介
魏光燾,清末官吏。早年隸左宗棠部,光緒時初任道員,累擢按察使、布政使,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募兵北上,與湖南巡撫呉大澄援遼抗日,在海城等地與敵多次激戰(zhàn),1895.3敵軍進犯牛莊,指揮所部重創(chuàng)日軍。魏光燾戰(zhàn)后歷任江西布政使、陜西巡撫、陜甘總督、云貴總督、兩江總督。
任職情況
中國新疆地區(qū)建省后的第一任布政使,第二任代理行政首長(巡撫),一手建立新疆博達書院,并擔任第一任校長。后來他又歷任云貴、陜甘總督,后官至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總理各國事物大臣。1891年在新疆創(chuàng)立博達書院,并擔任第一任校長,為新疆早期教育提供了先例。魏光燾署理兩江總督期間,繼劉坤一、張之洞之后,實施籌建三江師范學堂,為開啟近代博達書院,南京大學的重要人物。曾國藩湘軍的承者,左宗堂的重要助手。1905年罷官,回到家鄉(xiāng)。1915年3月5日卒于寶慶城東郊湖山別墅。
代表作品
魏光燾是魏源的族侄孫,他曾出資刊印魏源的《海國圖志》及其他多種著作。他本人亦有《勘定新疆記》(8卷)、《湖山老人自述》(家刻本)等著作傳世。
人物故居
魏光燾故居位于隆回縣司門前鎮(zhèn)石山灣村。北距魏源故居1.5公里。故居座西朝東,前面為盛產(chǎn)黃金、柔麗如練的金水河,西倚樟樹坳和貓頭寨,北抵金潭二十四景之一的獅子山(山上殘存清代所建文昌閣),南連五柱山。故居系清代乾隆年間(年份不詳)木結(jié)構(gòu)建筑,懸山頂,房屋窗花做工精致,是一處較完整有代表性的清代民間建筑群。整個院落前后四重,左右樓閣,飛檐翹角。前有護院磚墻和槽門,院內(nèi)屋宇40棟,占地約4000平方米。主體部分保護完好。1982年公布為隆回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公布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生平
清邵陽縣金潭鄉(xiāng)(今屬隆回縣)人。字午莊。道光十七年(1837)十月生。初為廚工。咸豐六年(1856)入湘軍,從曾國荃攻吉安,辦老湘軍營務。后隸左宗棠軍,隨赴陜甘鎮(zhèn)壓回民起義。光緒初擢為平慶涇固化道道員。在任內(nèi)仿行左宗棠治軍理政措施,修路植樹,勸課農(nóng)桑,頗有政績。光緒七年(1881),升甘肅按察使。十年冬遷甘肅新疆布政使。精于理財,勤于治事,軍務報銷,綜核悉當。新疆與鄰國接壤甚廣,與俄國、英國等國際事務,交涉案件甚多,而隨著政局的逐漸穩(wěn)定,吏治方面最感棘手的便是外文官的缺乏,而清朝末期,新疆及西北地區(qū)發(fā)展緩慢,教育落后,幾乎沒有教育科研項目。1891年魏光燾一手創(chuàng)立新疆博達書院,并擔任第一任校長,為新疆近代教育開創(chuàng)了先例,為全國開辦早期學堂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
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淮軍屢戰(zhàn)屢敗,朝議起用湘軍。十一月,清廷授湘軍宿將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劉坤一為欽差大臣,湖南巡撫吳大澄幫辦軍務,
開辦三江
魏光燾:三江開辦的組織實施者
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九(1902年12月8日)魏光燾即“奉調(diào)兩江之命”(魏光燾:《湖山老人述略》),但他并未立即赴任,張之洞也仍然署理兩江。直到翌年二月(1903年3月)魏光燾才到江寧履任。
張之洞與魏光燾在二月二十二日(1903年3月20日)交接關防印信、王命旗牌。前后兩任總督隨后即與有關官員合影留念,其中包括兩江學務處和三江師范學堂的官員。六天以后,魏光燾“天甫黎明”即赴下江考棚參加尊經(jīng)校士館的甄別考試。但由于魏光燾“須臨三江師范學堂履勘,以故出題后即命駕回轅”。(光緒二十九年三月十一日《申報》。)這是魏光燾第一次視察三江。
光緒三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904年9月1日),魏光燾奉調(diào)閩浙總督。他任兩江總督將近一年半時間。這正是三江建校和開辦的關鍵時期。對于三江師范學堂的創(chuàng)建方略與原則,魏光燾可謂“蕭規(guī)曹隨”,未作大的變更。對于三江建校及正式招生開學前繁雜的籌備工作,
相關新聞
二000六年四月五日清明節(jié),魏網(wǎng)總編隨同湖南隆回魏氏宗親會到魏光燾墓地掃墓,發(fā)現(xiàn)原本氣勢雄壯的魏光燾墓損壞嚴重。
魏光燾,別名魏午莊,字光邴,晚號湖山老人。湖南省隆回縣司門前鎮(zhèn)金潭人。是晚清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重要歷史人物。他是中國新疆地區(qū)建省后的第一任布政使,第二任代理行政首長(巡撫),后來他又歷任云貴、陜甘總督,后官至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總理各國事物大臣。他與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同為十九世紀八十到九十年代清政府的重臣,曾國藩湘軍的承者,左宗堂的重要助手。1905年回鄉(xiāng)養(yǎng)老,。據(jù)傳,當時皇上為嘉獎魏光燾的功績,特許他任選一地養(yǎng)老,皇帝曾經(jīng)南巡時,發(fā)現(xiàn)離魏光燾老家100多公里外的寶慶府農(nóng)郊(現(xiàn)湖南省新邵縣)有一形似蓮花的山上常有靈光顯現(xiàn),便賜這一寶地給魏光燾,魏光燾便在這里度過了晚年,1915年3月5日逝世后葬于皇帝賜于的蓮花山上,當時墓地有建有大門、華表和專人看守的房屋,這些后來都被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