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馮家遇
國籍:中國
出生地:直隸(河北)天津
出生日期:1888
逝世日期:1953
畢業(yè)院校:德國柏林工學院
早期經(jīng)歷
馮家遇(1888-1953),直隸(河北)天津人。民國軍閥馮國璋的第三子,相聲演員馮鞏的祖父。清光緒32年(1906)在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畢業(yè),赴德國柏林工學院留學,攻讀化學冶金專業(yè)。1910年回國后,當過一段直隸兵工廠幫辦,因無用武之地,失望地離開了。袁世凱稱帝時,馮家遇脫離北洋軍隊,改為從事工商業(yè),先后主辦東方油漆廠,參與創(chuàng)辦保定電燈廠、天津恒源紗廠等。
主要事跡
投身實業(yè)后,創(chuàng)辦了天津大陸銀行、大城銀行,投入最多且辦得最好的是天津東方油漆廠。他和陳菽良、孫潤甫一起創(chuàng)出了“燈塔”牌油漆的牌子。值得一提的是1917年,他伙同曹錕、王占元出資,和張獻庭、王筱峰一起,籌辦保定電燈股份有限公司。他投入資金9萬元,是最大的股東。在保定南關府河北岸、小圣廟東購地建廠,安裝美制175千瓦汽輪發(fā)電機組,于1921年建成發(fā)電。1923年初,又增資一次,馮家遇股金達到13萬元,居首。又添置德制300千瓦發(fā)電機組,擴大生產(chǎn)。后經(jīng)幾次擴建,發(fā)電設備能力達到1365千瓦,用戶2912個,共有電燈22165盞。在今天看來實在微不足道,可在1937年,它被國民黨建設委員會列為中國自行經(jīng)營的47家一、二等發(fā)電廠之一。
馮家遇在抗戰(zhàn)期間,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大漢奸王克敏多次邀請他出來做官,他以疾病纏身,極力推辭,并用黃膽水涂面,以裝病容。他給后人留下三條戒律:一、不能在租界購置房產(chǎn)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