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章仕保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江西進賢縣
出生日期:1909
逝世日期:1987
職業(yè):陶瓷美術家
人物生平
章仕保先生于1909年生于江西進賢縣,自幼喪父,靠寡母織布為生。八歲隨叔父到景德鎮(zhèn)學藝,他憑借過目不忘的天賦和勤奮刻苦的努力,練就了陶瓷工藝取色、畫、填色、燒爐的絕高功夫,并在雍正彩、粉彩、墨彩描金、新彩等技法上日漸精熟。
1958年,章仕保與張松茂先生應新中國外交部之邀,設計了一批建國十周年大典用瓷,受到專家學者的好評。
1960年,章仕保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金線粉彩,為粉彩系列增加了一個新的畫種。同年,他創(chuàng)作的《桃花鸚鵡瓶》《榴花鸚鵡瓶》被周恩來總理作為國禮送給了當時印度尼西亞總理蘇哈托先生。
年過六旬以后,章仕保個性更加怡淡,其作品均以“清麗典雅,古樸率真”的風格顯現(xiàn)于人前。1972年,章仕保創(chuàng)作了《團蝶粉彩薄胎碗》,被選為鄧小平同志出席聯(lián)合國會議的國禮。
章仕保晚年的作品幾乎全是“墨彩描金花卉”,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清雍正時的墨彩傳統(tǒng),創(chuàng)出了獨樹一幟的風格。1976年,章仕保滿懷激情地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四屏條《百
作品風格
章仕保常說:“花鳥畫不是標本畫,它不僅要描繪花鳥的形態(tài)結構,重要的是表現(xiàn)花鳥的神韻”,在他筆下,翎毛花卉不是呆板的圖象,而是表達情感的象征,并非無聲的死寂,而是詩與畫的結晶.
章仕保深諳陶瓷裝飾的特點。陶瓷藝術是主體藝術,具有多面性。因此,他的作品能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欣賞習慣,根據(jù)不同的器型在主要部位進行重點裝飾,富有“滿”的特點。使人從任何角度都能欣賞到陶瓷裝飾圖案。
他的作品還有穿插有致,滿而不亂的特點。他在創(chuàng)作中力避滿而呆的通病,講究主題紋飾與次要紋飾的交錯襯托,使作品疏密虛實開合有序。如《百鳥圖》,由四塊三尺六寸瓷條組成,春夏秋冬皆備。在《百鳥圖》中,鳥的飛鳴和花的靜美造成了靜與動的對比。由于他處理巧妙,避免了花的“靜板”,并化靜為動,使靜止的畫面進發(fā)出活潑的生氣;靜態(tài)的花卉化為富有生活情趣的歡欣感,猶如把我們帶人了百鳥和鳴、百花吐芳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