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胡明揚
國籍:中國
出生地:浙江海鹽
出生日期:1925.4
逝世日期:2011.6
畢業(yè)院校:上海圣約翰大學
性別:男
人物生平
1932年,就讀于浙江硤石紫薇小學。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公立小學停辦,1938-1939年在硤石費氏私塾攻讀國學基礎。
1939年秋,隨家人遷往上海,先后就讀于松江高級中學、曉光中學、南光中學、會文中學。
自1943年起,在上海報刊上發(fā)表散文、新詩等文學作品。
1944年考入上海圣約翰大學英文系,主修西洋文學,副修中文;1948年畢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在大學期間,積極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反蔣反美學生運動。
1949年2月至5月,在南京蘇聯(lián)駐華大使館新聞處工作。南京解放后,到南京軍管會外僑事務處工作;到職后由外僑事務處處長黃華派往鎮(zhèn)江前線“紫石英”談判小組擔任翻譯,參加中英關于“紫石英”號的談判;談判結(jié)束后回外僑事務處社團組工作。
1950年2月,調(diào)北京外交部秘書處編譯科擔任外交翻譯工作。
1952年7月,調(diào)入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外國語教研室從事英語教學,不久任英語教研組副組長;1955年轉(zhuǎn)入新聞
學術成就
胡明揚的學術活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現(xiàn)代漢語語法、漢語方言并結(jié)合漢語實際對語言理論的研究;一是向國內(nèi)介紹國外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他的研究課題多較新穎。
1.現(xiàn)代漢語方面的成就
在漢語方言和普通話的研究方面,他寫有《海鹽通園方言的代詞》(1957年)、《海鹽通園方言中變調(diào)群的語法意義》(1958年)、《上海話一百年來的若干變化》(1978年)、《三百五十年前蘇州帶吳語的一斑》(1981年)、《北京話的語氣助詞和嘆詞》(1981年)、《關于北京話語音、詞匯的五項調(diào)查》(1983年)等主要論文及專著《北京話初探》。
A《海鹽通園方言的代詞》
《海鹽通園方言的代詞》一文,介紹了海鹽通園方言的代詞分類,并詳細介紹了該方言八個人稱代詞、八個指示代詞、八個疑問代詞的詞匯意義和語法特點。趙元任先生在《中國話的文法》第二章第十三節(jié)兼語式中還引用了該文的材料。
連讀變調(diào)在漢語方言中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廣為人們注意,但與連讀
個人作品
譯著
胡明揚譯著向國內(nèi)介紹了國外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對幫助國內(nèi)語言學者了解國外語言學的動態(tài),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主要譯著有:
(1)《語言存在的客觀性》(1958年);
(2)《語言》(1959年);(3)《語法范疇和詞類的關系》(1960年);
(4)《描寫形態(tài)學的方法》(1963年);
(5)《語言理論,語言描寫和語言教學》(1978年);
(6)《格辨》(1980年);
(7)《社會語言學導論》(1980年);
(8)《詞典學概論》。
代表性論著
1.專著
(1)《詞典學概論》(主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
(2)《語言和語言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83.
(3)《北京話初探》,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4)《語法和語法體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海鹽方言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6)《北京話研究》(主編),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7)《詞類
社會評價
國家語會原副主任曹先擢悼胡明揚
中國辭書學會名譽會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曹先擢悼胡明揚:
胡明揚先生于2011年6月22日辭世,享年86歲,26日在八寶山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我因腿疾,不能前往。26日晨起床,推窗遠眺,幾天的陰雨,北京的高溫降低,窗外一陣清風吹過,遂生一念:此風乃為胡先生送行乎?回室操筆得小詩一首,以寄托哀思:
清風習習送君行,
學界黯然隕明星。
留得輝煌貽后學,
長存天地有芳名。
胡明揚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學家,在中國語言學領域作出了特殊貢獻,他帶領學生做北京話調(diào)查,留下了不可再得的寶貴資料;他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深受學生愛戴和敬仰;他還是一位卓越的學術領導者,一直關心著語言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并提出諸多研究課題。與另一位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一樣,他“從原有的專業(yè)深井里跳出來的時候,所面對的是一片廣闊的世界,但很快就能遨游于這廣闊的世界之中”。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