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賀國光
別名:元靖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北蒲圻(今湖北赤壁市趙李橋)
出生日期:1885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1969
職業(yè):軍人
畢業(yè)院校:陸軍大學
信仰:佛教
軍銜:中將
個人經(jīng)歷
1885年11月30日生于湖北蒲圻趙李橋(湖北赤壁市趙李橋,今屬湖南省臨湘市坦渡鎮(zhèn)曉陽畈村人)。早年到上海廣方言館學習,和《革命軍》的作者鄒容是同學。清末朝廷廢除科舉,編練新軍,各省紛紛建立新式軍校,習武報國的氣氛彌漫社會(而且進軍校又不用自己花錢)。賀國光的堂兄賀倫夔時任四川兵備道,主持開設四川陸軍速成學堂,1903年賀國光隨為官的老父到四川后,便投奔堂兄,成為速成學堂的學生。他有幾個要好的同學,日后在本省的大混戰(zhàn)中翻云覆雨,自成一派,號稱“速成系”,不用猜,就是大名鼎鼎的劉湘、楊森、潘文華、唐式遵……。
軍校畢業(yè)后,賀國光在四川新軍第17鎮(zhèn)見習,而后歷任排長、隊官、督練公署的科員、科長。辛亥革命爆發(fā)時參加起義,而后返回家鄉(xiāng),參加武昌保衛(wèi)戰(zhàn)。革命告成時,任湖北陸軍第4旅騎兵營上尉營附。1913年部隊整編,賀國光考入陸軍大學第四期學習——這是中華民國建立后陸軍大學的第一次招生,招考嚴格,生員廣
北洋大將
1916年12月陸大畢業(yè)后,賀國光回到家鄉(xiāng),任職于湖北陸軍第2旅,深為旅長南元超所賞識,先任為上尉參謀,旋改少校營長,又晉升為上校團長。1920年南元超被湖北督軍王占元所害,團長寇英杰接任旅長一職。1921年寇參與吳佩孚逼走王占元的活動有功,所部擴充為湖北陸軍第1師,賀國光也升任了第1旅旅長。
1925年吳佩孚組織十四省討賊聯(lián)軍,調(diào)寇英杰部會同靳云鶚部進攻河南,攻打胡景翼、岳維峻的國民二軍,賀國光旅也在戰(zhàn)斗序列之中。寇英杰北上的大軍雖有六旅,卻被陜軍一個師阻攔在信陽動彈不得。(北伐三大守城之一,其余兩個是楊虎城守西安和傅作義守涿州)陜軍的師長就是有名的雙槍將軍蔣世杰,他骨瘦如柴,嗜好鴉片,行軍作戰(zhàn)片刻不離,就算是炮火打到了他的煙槍旁邊,也不過要護兵給他挪下地方,繼續(xù)抽。賀國光雖然畢業(yè)于陸軍大學,也對這么一個行伍出身的怪才奈何不得。雙方從1月打到3月,蔣世杰才不慌不忙的宣布投降。
信陽已下,直軍以
中樞智囊
1926年寧漢分裂后,賀國光因傾向于南京方面,部隊被唐生智吞并。1927年秋寧漢合流后,復任軍事委員會陸軍處長兼武漢衛(wèi)戍副司令。12月22日,改任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后隨軍參加第二次北伐。雖然不再帶兵,但是陸軍大學的牌子可是響當當,加上能力出色,為人寬容,很快就在國民政府中樞嶄露頭角。1928年3月后,曾兼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7月,任第1集團軍整理委員會監(jiān)督部主任;11月13日,任訓練總監(jiān)部步兵監(jiān),負責炮、騎、工、輜以外全國部隊的軍風軍紀和精神教育。賀國光的精明干練,被蔣介石所賞識。1929年3月蔣桂戰(zhàn)爭中,出任蔣的參謀長。4月,又任武漢行營參謀長兼第1縱隊司令。5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員。8月10日,任編遣委員會遣置部副主任,主持編余官兵的分遣、安置。入冬,任第1路軍參謀長。
1930年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后,負責協(xié)調(diào)劉峙第2軍團和何成浚第3軍團在平漢線的作戰(zhàn)。年底調(diào)任陸??哲娍偹玖钅喜袪I參謀長兼贛
入川主政
賀國光到川的任務,圍堵紅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整理四川各軍,統(tǒng)一中央軍政命令。1935年10月,以參謀團為基礎,在重慶成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重慶行營,開始點驗川軍各部,按中央陸軍序列統(tǒng)一頒布番號。行營以顧祝同任主任、賀國光為參謀長、楊永泰為秘書長,實際由賀、楊負責,兩人一柔一剛,凡事楊永泰必堅持原則,寸厘不讓;賀國光則苦口婆心,小心周旋。雖然如此,川軍將領仍對中央政府保持敵對心理,而開入四川的別動總隊長康澤,也指賀國光依仗川軍自重,專事敷衍。賀國光夾在中間,言不由衷,好不痛苦。西安事變爆發(fā)后,川軍將領又有不少人主張扣押驅(qū)逐中央駐川人員。幸虧賀國光周旋于劉湘和地方實力派將領許紹宗、李翰丞等同學之間,苦苦勸說,才未生事端。
不久蔣介石被釋放回南京,政治局勢大變,賀國光才擺脫了受氣包的角色。不過這樣的事情還是不時反復,1937年3月間,賀國光與劉湘談判川軍改編,涉及到“川軍國有化”、“政治中央化”等敏感
西康主席
抗戰(zhàn)勝利后,賀國光以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的身份,參加國共和談,談判每遇阻礙時,常借酒消愁,感嘆“善戰(zhàn)者服上刑”。1946年4月,改任西昌行轅主任。評論多認為,賀國光是失信于蔣而被放逐的。但從另一個角度講,西昌,扼守住川、康、藏三省區(qū),抗戰(zhàn)中、國共內(nèi)戰(zhàn)中都是國民政府預備的最后據(jù)點。即使在今天,仍是著名的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其位置重要,可見一斑,當然要派一員得力將領駐守。但是西昌邊遠,在抗戰(zhàn)勝利大舉東進接收的熱潮中,能耐的住寂寞的,又被蔣所信任的,只能是淡薄名利的賀國光了。
在西昌期間,賀國光著力于地方建設,以其兼任川康滇黔邊務設計主任之故,曾經(jīng)提請將四川雷馬屏峨、西康寧屬、云南昭通、貴州威寧合并成一個相當于省的特別區(qū)。已經(jīng)報請行政院批準,但沒有來得及實施,內(nèi)戰(zhàn)的烽火已經(jīng)燒到了西昌。
1949年9月,賀國光就任西南軍政副長官兼西昌警備司令。西康省主席劉文輝起義后,又于12月15日接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在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