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劉和珍
國籍:中華民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1904年
逝世日期:1926年3月18日
職業(yè):學生
畢業(yè)院校:北京女子師范大學
原籍:安徽徽州歙縣
人物經(jīng)歷
劉和珍出生于貧民家庭,自小養(yǎng)成吃苦耐勞,好學上進的品德。1918年秋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南昌女子師范學校。時值五四運動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響,經(jīng)常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認識到新的女性,肩負著改造舊中國、舊制度的責任,積極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實踐之中。五四運動爆發(fā)以后,她不顧學校當局的阻撓,起而奔走呼號組織同學走上街頭講演,抵制日貨,開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當時,南昌女師校規(guī)森嚴,她與進步同學一起同南昌學生聯(lián)合會聯(lián)系,成立了女師學生自治會,學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規(guī),而帶頭人之一的劉和珍,則受到了“記大過”處分。1921年,劉和珍繼續(xù)帶領(lǐng)同學們向封建勢力公開宣戰(zhàn),在江西首倡女子剪發(fā)。女師很快掀起剪發(fā)高潮,三兩天內(nèi)剪發(fā)者不下百人,學校當局認為她“首倡剪發(fā),有傷風化”,被勒令退學。同年冬,劉和珍等人在南昌發(fā)起組織了進步團體“覺社”,并主編《時代文化》月刊和《女師周刊》。
1923年秋,劉和珍從江西來到北
壯烈犧牲
1926年3月12日,日本軍艦駛?cè)胫袊蠊量谔翎?,繼而糾集列強各國向中國政府發(fā)出最后通牒,進行無理要挾。北京各界無比憤慨,劉和珍說:“外抗強權(quán),內(nèi)除國賊,非有槍不可”;“軍閥不倒,教育事業(yè)就搞不好,打倒軍閥后,我再當教師不遲?!?/p>
3月18日上午8時許,林語堂教授接到劉和珍的電話,以學生自治會的名義請準停課一日。這天,劉和珍正患病,時時嘔吐,她不顧病痛,進行動員和組織工作。她把標語小旗分發(fā)給同學們,發(fā)表了簡短而激昂的演說,然后高擎校旗,帶隊出發(fā)。
女師大的同學來到天安門,國民大會尚未召開,主席臺上懸掛著前一日請愿被刺傷代表的血衣。會后,正午12時,兩千多群眾開始示威游行,劉和珍擔任女師大隊伍的指揮。
鐵獅子胡同段祺瑞執(zhí)政府門前的衛(wèi)隊荷槍實彈,如臨大敵,幾個士兵對手擎校旗的劉和珍指指點點。把槍口瞄準了前來的學生。槍聲響了,一場槍擊案開始了。
頃刻間,劉和珍身中數(shù)彈,倒臥在血泊之中。同去的張靜淑、楊德群急
悼念作品
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后,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贊揚她是一位具有“干練堅決、百折不回”氣概的“真的猛士”,是“為了中國而死”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