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河北省名人 > 滄州市名人 > 獻縣名人 > 劉汝明簡介

    劉汝明

    (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更新時間:2019-06-27 11:36

    劉汝明(1895-1975),字子亮,直隸省獻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西北軍“十三太?!敝弧T缒耆腭T玉祥領導的第16混成旅。國民軍成立后,劉汝明就任警備第1旅旅長。后來升任西北軍暫編陸軍第10師師長。1929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總指揮兼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1930年中原大戰(zhàn)之后,被任命為宋哲元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副軍長。1933年,劉汝明參加長城抗戰(zhàn),任第一四三師師長。1936年,兼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1937年,就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八軍軍長??谷諔?zhàn)爭勝利后,劉汝明出任第四綏靖區(qū)司令官。1948年,被任命為第八兵團司令官,參加徐蚌會戰(zhàn)。1949年,解放軍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時,劉汝明自行決定率其第五十五軍和第六十八軍從安徽貴池撤至福建漳州。1949年8月,奉蔣介石之命,駐漳州的劉汝明第八兵團率第五十五軍接防廈門。解放軍于1949年10月17日攻占廈門時,劉汝明即率部乘船撤往臺灣高雄港。臺北《中央日報》發(fā)文責備廈門守軍執(zhí)行上級命令不力,矛頭直指劉汝明。劉汝明從此一蹶不振。1975年4月28日,劉汝明在臺灣病逝。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劉汝明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直隸省獻縣

    出生日期:1895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1975年4月28日

    職業(yè):軍人

    人物生平

    2

    劉汝明(1895年—1975年)

    生于1895年5月12日(清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八)。河北獻縣人,字子亮。行伍出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yè)。

    1912年1月入左路備補軍(統(tǒng)領陸建章)第2營(管帶馮玉祥)前哨當兵,旋升第5棚什長。

    1913年8月調升警衛(wèi)第1團(團長馮玉祥)第3營第10連少尉排長。

    1914年2月所部編入北洋陸軍第7師(師長陸建章)第14旅(旅長馮玉祥)第27團(團長楊桂堂),升任第3營第10連上尉連長。10月所部改稱第16混成旅(旅長馮玉祥)第1團(團長楊桂堂),仍任第3營第10連上尉連長。

    1917年4月調任第16混成旅(旅長楊桂堂)第1團(團長鄒心鏡)第3營(營長李鳴鐘)上尉營附。10月調升第16混成旅(旅長馮玉祥)少校副官。

    1918年2月調任第3團(團長張樹聲)少校團附。

    1919年4月調任第3團(團長李鳴鐘)第1營少校營長。

    1920年7月調任第4團(團長劉郁芬)第1營少校營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經歷

    3

    劉汝明(1895年——1975年),字子亮,人稱“劉善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馮玉祥十三太保、西北軍中五虎之一。1895年生于河北省獻縣拋莊,先人世代務農,中等人家。至其祖父時家道中落,僅有薄田五畝、土屋三間。所幸其父懂些醫(yī)道,為人治病小補家中生活,后來聽他人勸告,去東北謀求發(fā)展,不久患傳染病客死哈爾濱。當時劉汝明13歲,有一姐一妹一弟,弟弟劉汝珍年幼。母親帶著姐姐紡紗織布,含辛茹苦上侍公公下養(yǎng)四個兒女,艱難度日。劉汝明跟從族人劉連璧老人讀私塾很刻苦,有學而優(yōu)則仕的想法,以圖改變家庭面貌。然而科舉制度已廢止,官路不通。母親欲送他去學商,他認為自己的性格不近此道,無可奈何,只好去當兵。劉汝明曾說:“假使有人為我寫傳,一定說我‘幼懷大志,投筆從戎’,其實不然,我不過是為了謀求一個職業(yè),用來減輕母親的負擔,并希望進而能養(yǎng)親撫幼而已。”

    1912年元月,劉汝明離開了生活十七年的故土,到景縣去投軍。向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事跡

    4

    劉汝明是很有意思的一個人物,因為他在抗日戰(zhàn)場上戰(zhàn)功顯赫,但是在解放戰(zhàn)爭中卻表現(xiàn)平平,前后反差極大,讓人覺得好奇。在中原戰(zhàn)場上,集結了國共雙方一大批優(yōu)秀的指戰(zhàn)員,解放軍有劉伯承元帥,陳賡、粟裕等優(yōu)秀戰(zhàn)將,而國民黨方面也不差,如杜聿明、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區(qū)壽年等等。劉汝明,這位抗日戰(zhàn)爭中立過顯赫戰(zhàn)功的將領,在國共內戰(zhàn)中表現(xiàn)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徐蚌會戰(zhàn)中,劉汝明認為單憑自己孤掌難鳴,根本無力回天,所以一直逃避,以免不必要的犧牲發(fā)生。朋友們稱他為“老兵油子”,他是國民黨的一位兵團司令,和劉伯承交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在國共內戰(zhàn)的頭一年劉汝明曾在劉伯承的指揮下遭受沉重打擊,被殲1萬6千人。1947年1月劉伯承發(fā)起了巨、金、魚戰(zhàn)役包圍了金鄉(xiāng),劉汝明命其弟劉汝珍率部前去解圍,途中被殲4個團。3月蔣介石為了集中兵力,重點進攻山東和陜北兩個解放區(qū),布置了一條黃河防線,劉汝明率2個師負責守備東阿到開封沿河陣地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