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張壽鏞

    更新時間:2019-06-30 14:32

    張壽鏞(1875—1945年),字伯頌,號泳霓,別號約園,浙江省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qū))人。著名愛國教育家、藏書家、文獻學家。為明末著名抗清民族英雄張煌言的后裔。光緒癸卯(1903)舉人,清末曾任淞滬捐厘總局提調、寧波政法學堂監(jiān)督、杭州關監(jiān)督、蘇州知府等職;辛亥革命后歷任浙江、江蘇、湖北、山東財政廳長,后任民國財政部次長、政務次長等職。1925年五卅慘案發(fā)生時,適任滬海道尹,與租界當局嚴詞相爭,對人民權利多所維護。同年與社會賢達王豐鎬等共同創(chuàng)辦當時由中國人自辦的兩所私立大學之一的上海光華大學,并被選任為校長,以收納脫離美國教會學校圣約翰之五百余愛國師生,從帝國主義者手中收回教育權,并諄諄以“復興中華,復興光華”極勉后人。著有《約園雜著》及其續(xù)編、《約園演講集》、《史詩初稿》、《經學大綱》、《史學大綱》、《諸子大綱》、《文學大綱》、《約園詩文選輯》、《為光華大學諸生精神談話》、《說文解字部首》、《鄉(xiāng)諺證古》及各類理財政略報告等。1952年其夫人蔡瑛將約園藏書3768種計45410冊全部奉獻給國家,獲中央人民政府頒發(fā)的褒獎狀。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張壽鏞

    別名:字伯頌,號泳霓,別號約園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鄞縣

    出生日期:1875年

    逝世日期:1945年

    職業(yè):教育家、藏書家、文獻學家

    主要成就:上海光華大學創(chuàng)辦人之一、首任校長

    代表作品:《四明叢書》《約園雜著》等

    人物生平

    2

    民國14年(1925年),五卅慘案發(fā)生后,圣約翰大學師生550余人因校長卜舫濟以高壓手段阻撓學生的愛國舉動,憤慨離校,共商自辦學府。張為離校學生善后委員會的工作捐款、捐物,并捐資3000元作為校舍建筑費,新校籌備委員會決定成立光華大學(今華東師范大學),推舉張為校長。是年9月光華大學成立,先在霞飛路(今淮海路)租房上課。次年9月,大西路(今延安西路)校舍建成,即遷入上課。

    張主持光華校政,竭力效法蔡元培,延請教授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羅致人才極一時之盛。抗日戰(zhàn)爭初期,大西路校舍在戰(zhàn)火中被毀,學校遷入租界上課。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進入租界,要各校向日偽當局登記,張立即表示:“我寧愿解散光華,決不登記?!辈⑽性谒拇ǖ墓馊A大學商學院院長在成都成立分部(今西南財經大學)。為避免登記,在上海的光華大學改稱誠正文學社(即原文學院)和格致理商學社(即原理學院)。張歷任地方財稅官員,深識此中利弊,又與上海金融

    展開閱讀全文 ∨

    擔任職務

    3

    清末,歷任有:

    淞滬捐厘總局提調寧波政法學堂監(jiān)督杭州關監(jiān)督。

    民國后,歷任有:

    辛亥后,曾擔任上海貨物稅公所所長,

    浙江省財政廳廳長、湖北省財政廳廳長、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山東省財政廳廳長、國民政府財政部次長(1928年)、江蘇滬海道尹。

    為北洋政府理財

    從辛亥革命到“九·一八事變”(1911-1931年),張壽鏞先后當了十多年的財政官員,為北洋軍閥和國民黨政府理財,遍嘗官場生涯甘苦辛酸,終于長揖辭官,以辦學、編書為樂。

    在北洋政府時期,他的第一個差使是辦上海稅務。這在當時被稱為天下第一厘差,但他在上海為時僅三個月就卸任了。接著,從1912年到1915年,他應浙江都督朱介人之請,當了浙江省財政司長(后改稱廳長)。由于他是浙江人,而且與朱介人相處較好,得以發(fā)揮他的才能,當時,浙江省的年稅收入連國稅在內只有1600萬元,辛亥革命時發(fā)了200萬元軍用,尚且有百萬元外債,財政十分困難。在他任中,把每年稅收平均提高兩

    展開閱讀全文 ∨

    著作

    4

    刊刻有《四明叢書》,共8集,178種,1000余卷《詩文初稿》《經學大綱》《諸子大綱》《文學大綱》《約園雜著》著《四明經籍目》《游蜀草》《史詩初稿》《約園演講集》《史學大綱》《兩浙學術考》等。

    藏書

    5

    久居上海,極喜藏書,抗戰(zhàn)初期曾加入“文獻保存同志會”,與何炳松、鄭振鐸、徐鴻寶等人,在上海搶救滄陷區(qū)古籍,兩年中收古籍15000余部。于上海收得陶氏“涉園”、歙縣宋氏“一覽樓”等故家藏書及抄本,積50年之功,得珍本、善本4860部,普通本11000多部,總藏書達成16萬卷之巨,庋藏于“約園”諸11個藏書樓中,每室都有其室名:獨步齋、雙修樓、咫進閣、臨流軒、聽雨樓、葆光簃、帶草堂、雞鳴館、尚絅室、燕詒榭、三益廬等。1937年冬編有一善本書目,大部分為明刻本,以藏書的刊刻年代為序,共達735部,抄校本254種。搜集浙江地方文獻刻為《四明叢書》10集,收浙江鄞縣古今先賢人物著作總集205種,搜采之廣,卷帙之繁,為叢書中罕見,多從北京圖書館、天一閣、文瀾閣、嘉業(yè)堂等公私藏書中翻抄而來。曾作《述懷》詩:“藏書如不讀,滋味那知長?琳瑯廿萬卷,槧刻不尋?!薄K髯x書記有《甲申檢書記》,專記善本;《癸未讀書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