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姚奎甲
別名:原名汪禮長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安徽省桐城童鋪鄉(xiāng)
出生日期:1913
逝世日期:1983
主要成就:歷任潛山縣縣長、桐城縣縣長、縣委書記, 蕪湖地委書記處書記兼無為縣委書記 中共安慶地委農(nóng)工部長、副書記等
個人履歷
姚奎甲臨近出生時父親病故,九歲母親去世。十四歲從師學裁縫,后輟藝務農(nóng)。民國27年(1938)參加農(nóng)民抗日協(xié)會,任鄉(xiāng)農(nóng)抗會理事長。次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新四軍地方游擊隊指導員、營教導員、獨立營副政委、懷寧縣縣長,長期堅持地方武裝革命斗爭,參與開辟桐西游擊區(qū)。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對其恨之入骨,三次焚毀他家房屋,四次逮捕監(jiān)禁其妻,妄圖迫使他自首,但他始終不屈服。敵人威逼不成,又生反間計。民國34年,中共皖西工委副書記張偉群的警衛(wèi)員從一名敵探身上搜出一封誣陷信,信中說:“你(指姚奎甲)什么時候來,我來接你…”,工委書記桂林棲挫敗了敵人的陰謀,并在營以上干部會上表彰他有堅定的革命立場。此后,姚奎甲率領桐西大隊,轉(zhuǎn)戰(zhàn)于桐城青草塥、潛山野人寨、懷寧黃泥崗之間,先后拔除敵人據(jù)點十多處,斃、傷、俘和瓦解敵軍數(shù)百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聲威日震。
建國后,姚奎甲歷任潛山縣縣長,桐城縣縣長、縣委書記,中共安慶地委農(nóng)
傳略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桐城西鄉(xiāng)夏秋亢旱,飛蝗蔽日,天老地荒,樹皮革根采食殆盡。樟楓村有一對年輕夫婦,為天災人禍所迫,不得不加入逃荒的人流,離鄉(xiāng)背并,輾轉(zhuǎn)四方,最后流落到宣城水東鎮(zhèn)。鎮(zhèn)上有一家財主見他倆年輕力壯,人又老實,便施以衣食,收為傭人。
水東鎮(zhèn)以北淺山起伏,水陸交錯,四季常青,那是這家財主的祖?zhèn)鞑鑸@,茶園旁有房子、牛棚和豬圈。汪姓夫婦被安排在這里替財主放牛、養(yǎng)豬,看守茶園。小倆口有了安身之地,自然感激不盡,沒日沒夜地賣命于活。過了幾年,悲喜同來,男人和女人的肚子幾乎同時大起來。等到女人臨近分娩,男人竟被血吸蟲病奪去了生命。失去丈夫的胳膀后,女人敏感地知道這水東鎮(zhèn)已不是她的久留之地。于是便
背著孩子,隔江渡水,回到自己的生身之地桐城西鄉(xiāng)樟楓村。從此,堅強的女人,出門種田,進門理家,上山砍柴,下河擔水,一泡屎,一把尿,一口湯,一棵菜把孩子拉扯到9歲時,終于被生活的重擔所壓倒。她安詳?shù)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