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景希珍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西省洪洞縣
出生日期:1930年
逝世日期:2010年7月7日
職業(yè):原彭德懷警衛(wèi)參謀
信仰:共產(chǎn)主義
代表作品:《在彭總身邊》(丁隆炎執(zhí)筆)、《跟隨彭總》(李太友整理)
人物經(jīng)歷
景希珍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47年在呂梁九分區(qū)五十六團擔任班長、排長、參謀,參加了解放太原的戰(zhàn)斗,后調(diào)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zhàn)軍第七軍十九師五十六團,參加了解放甘肅天水等戰(zhàn)斗,隨后被組織上安排到教導團參加學習并任參謀,后調(diào)入蘭州軍區(qū),1949年底調(diào)入國防部辦公廳。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后景希珍擔任彭德懷(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后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的警衛(wèi)參謀至1966年。
1959年“廬山會議”后彭德懷被罷官,他在遷往京郊的掛甲屯吳家花園居住前勸告景希珍、綦魁英(秘書)、趙鳳池(司機)等工作人員離開自己——他不愿影響上級組織對他們的提拔任用,但是景希珍等三人堅決不愿離開,表示要永遠追隨彭德懷。
1965年底,景希珍等隨擔任西南大三線建設副總指揮的彭德懷前往四川成都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后,彭德懷遭受沖擊,被紅衛(wèi)兵揪上火車押往北京批斗
人物軼事
護送彭德懷元帥骨灰魂歸北京
1978年12月22日清晨,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突然接到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的電話通知:“已派中國民航飛機來接彭德懷同志的骨灰,飛機在成都雙流機場降落,彭總的骨灰要安全送到北京,24日中共中央要為彭德懷同志召開平反昭雪追悼大會……”
四川省委秘書長張振亞立即將值班報告送給省委書記杜心源閱示,杜心源指示立即派人將彭德懷的骨灰從東郊火葬場取回,輕輕地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然后領(lǐng)著在場的人站成一排,脫下帽子,沉痛地說:“讓我們向彭總?cè)瞎??!焙唵蔚牡磕顑x式結(jié)束后,杜心源又向幾個人交待說:“剛才已經(jīng)與北京電話聯(lián)系過了,下午必須將骨灰運到北京。這里正通知在家的省委常委與成都軍區(qū)、省軍區(qū)的領(lǐng)導同志到會議室,向彭總的骨灰告別。你們快把彭總的骨灰盒移到會議室。振亞你去機場看看,飛機大約快到了。”所有參加告別儀式的人,聽到消息后都大吃一驚,他們走進會議室,一些老同志看到桌上用紅
人物著作
《在彭總身邊》
在彭總身邊(1950—1966)(警衛(wèi)參謀的回憶)
作者:景希珍口述、丁隆炎整理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79
頁數(shù):160頁
開本:32開書
圖書目錄:
前記
在朝鮮戰(zhàn)場
見面、慰問品、指揮所里、仗打得很緊張的時候、他沒有時間照顧自己、途中、彭總幫我寫家信、我見到了毛主席、同朝鮮同志在一起、在停戰(zhàn)以后的前沿陣地
在國防部長任期內(nèi)
守好大門、要多為戰(zhàn)士們想想、高山兵站、在海軍基地、酷熱的沙灘、不能叫一個同志受委屈、毛主席了解我、照相的故事、我父親來了、彭總和我一家、不要脫離群眾、“小氣”和大方、我們不是帝王將相、老帥之間、這樣會把我們的家底燒光、我要給毛主席報告的、廬山上書
在吳家花園
鋤頭一拿,有吃有穿、補舊、一份實驗地、同農(nóng)民交朋友、高墻擋不住、他愛孩子、坐公共汽車、再次回湖南、二十多箱書、“我們……會說通的”、再點將
在大西南
初到、在建設工地、會見老船工、會理城下、在貴州的萬山叢中、去
逝世消息
2010年7月7日上午10點25分,彭德懷元帥的原警衛(wèi)參謀景希珍老人因病在301醫(yī)院去世,享年80歲。
景希珍是山西洪洞人,曾在彭德懷元帥身邊工作多年,擔任過彭德懷元帥的警衛(wèi)參謀長達16年(1950—1966年),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檢察院副檢察長、總參離職休養(yǎng)干部管理處政委等職務,1989年后離休。
景希珍老人的兒子景凱說,自從離休后,父親一直致力于整理和撰寫有關(guān)彭德懷元帥的回憶錄和相關(guān)材料,并曾經(jīng)應邀在各大院校、單位做有關(guān)彭德懷事跡的報告。
2009年9月,景希珍老人因為肺癌住進301醫(yī)院,此后一直在醫(yī)院進行治療;2010年7月7日上午10點25分,老人離世。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特囑秘書打來電話,對景老的親屬表示慰問;原海軍副司令員方強也讓秘書轉(zhuǎn)達了對景老病逝的哀悼;彭德懷元帥夫人浦安修的原秘書張洪誠,他代表彭德懷元帥的后人表示慰問;張洪誠說,景老生前陪伴彭德懷多年,即便是1959后遭遇不
追悼儀式
他16歲參軍,20歲成為彭德懷的警衛(wèi)參謀,16年與彭德懷形影不離……
2010年7月7日上午10時25分,這位還有4個月就到80歲生日的老人景希珍,在北京301醫(yī)院因肺癌辭世。
2010年7月11日上午9時,景希珍的遺體告別儀式在301醫(yī)院舉行;伴隨他離開的是一套穿了30多年的軍裝。
景希珍生前曾說,他還想在天堂繼續(xù)陪伴他的“彭老總”。
黨旗軍禮送別老人
今天上午,身著軍裝的景希珍老人躺在301醫(yī)院西院遺體告別廳內(nèi),接受生前親友、戰(zhàn)友的告別,一面黨旗蓋在他的身上,旁邊放著他的軍帽。
今天參加送別的不少都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彭德懷的侄子和以前的司機、警衛(wèi)員也來到了現(xiàn)場;王晨光老先生是景希珍生前的同事,兩人相識已有50年了。“他離開前一個月我還去醫(yī)院看他,他見我就擺手,說他沒事,叫我不要來看他了?!蓖醭抗鉀]有想到,平日身體硬朗的景希珍走得如此突然。
今天上午9時30分許,六名來自總參謀部的解放軍戰(zhàn)士向景希珍齊
人物紀念
《致景希珍同志》
十六參軍斗敵頑,轉(zhuǎn)戰(zhàn)西北攻太原。
朝鮮戰(zhàn)場護彭總,槍林彈雨沖在前。
廬山元帥受蒙冤,吳家花園共耕田。
永興巷內(nèi)突遭難,痛別成都志惟堅。
注:永興巷位于成都市中心人民東路附近地段,彭德懷在擔任三線建設副總指揮時居住地
去八寶山參加景希珍同志的治喪活動已經(jīng)過去一段時間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又怎能從親人的腦海中淡去?往事歷歷,如在目前。
2009年的某一天,我偶爾打開鳳凰網(wǎng)視頻,熟悉的山西洪洞口音不僅讓我心頭一熱,仔細從頭看起,不由為之一震,原來是彭德懷元帥警衛(wèi)參謀景希珍同志在接受鳳凰網(wǎng)的采訪——他相貌堂堂,當年英俊的面容依稀可見,雖然年近八旬,但看上去精神很好;他思路清晰,十分健談;語言中有山西人才能領(lǐng)悟的會心一笑。
他講述了1950年第一次見到彭德懷元帥的情景,彭總和陳賡、鄧華等將軍的革命友誼,彭總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廬山會議前后的情況,從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中,彭德懷元帥的偉大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