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dāng)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郭嵩燾簡介

    郭嵩燾

    (湘系經(jīng)世派的代表人物)
    更新時間:2019-07-07 11:46

    郭嵩燾(1818年—1891年),乳名齡兒,學(xué)名先杞,后改名嵩燾。字筠仙,號云仙、筠軒,別號玉池山農(nóng)、玉池老人,湖南湘陰城西人。晚清官員,湘軍創(chuàng)建者之一,中國首位駐外使節(jié)。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進士,咸豐四年(1854年)至咸豐六年(1856年)佐曾國藩幕。同治元年(1862年),被授為蘇松糧儲道,旋遷兩淮鹽運使。同治二年(1863年)任廣東巡撫,同治五年(1866年)罷官回籍,在長沙城南書院及思賢講舍講學(xué)。光緒元年(1875年),經(jīng)軍機大臣文祥舉薦進入總理衙門,不久出任駐英公使,光緒四年(1878年)兼任駐法使臣,次年迫于壓力稱病辭歸。光緒十七年(1891年)病逝,終年73歲。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郭嵩燾

    別名:學(xué)名先杞,字筠仙

    國籍:中國(清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湖南湘陰

    出生日期:1818年(戊寅年)

    逝世日期:1891年(辛卯年)

    職業(yè):官員、將領(lǐng)、外交家

    主要成就:赴江西剿太平軍,辦理洋務(wù),出任首任駐英公使

    代表作品:《養(yǎng)知書屋遺集》《玉池老人自敘》《史記札記》

    人物生平

    2

    郭嵩燾年少時曾就讀于湘陰仰高書院,道光十五年(1835年),18歲的郭嵩燾考中秀才,第二年進入著名的岳麓書院讀書。強調(diào)經(jīng)世致用、堅忍不拔、不尚玄虛、摒棄浮詞是湘學(xué)傳統(tǒng),歷史悠久的岳麓書院一直是湘學(xué)重鎮(zhèn)。作為“湖湘子弟”,郭氏本就受湘學(xué)影響不淺,而岳麓書院的學(xué)習(xí)使他受影響更深。但更重要的是,正是在岳麓書院,他與曾國藩、劉蓉等相識,互相切磋學(xué)問、砥礪氣節(jié),成為志同道合的摯友。當(dāng)然,他很可能想不到,與曾國藩的結(jié)交將影響到自己的命運。他可能更想不到,這批“湖湘子弟”即將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在傳統(tǒng)功名的道路上,郭嵩燾走得并不順利。雖然他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考中舉人,但道光十八年(1838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接連兩次到北京參加會試都名落孫山,而曾國藩卻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進士。在失意中,他只得接受友人的推薦,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杭州給浙江學(xué)政當(dāng)幕僚。這次為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思想

    3

    “自強求富”是近代中國的一種進步思潮,但對“富強”的理解卻有很大的差別。洋務(wù)派認為只要通過國家組織造船制器和經(jīng)濟活動,增強了封建政權(quán)的軍事、經(jīng)濟實力,就算達到了“富強”的目的。郭嵩燾對此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郭嵩燾的“富強觀”包含了這樣幾層意思:中國“富強”的“本源之計”在于循習(xí)“西洋政教”,厘正治國之本,這就是振肅綱紀(jì)、刷新吏治;而在“其本未遑”的情況下,不妨“姑務(wù)其末”,即學(xué)習(xí)西方技藝,發(fā)展近代工商業(yè),“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改革傳統(tǒng)教育制度,開辦西學(xué),造就“通變之才”為謀求富強的“要務(wù)”。郭嵩燾的“富強觀”、“重商”主張,主要反映在他光緒元年上總理衙門的《條議海防事宜》一折中?!八鼪_破了‘中體西用’的理論體系,為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潮的出現(xiàn),另辟了一個源頭?!?/p>

    郭嵩燾認為洋患生于中國,乃是近代中國的一大變局,是勢之使然。因此,他反對“嚴(yán)夷夏之大防”,主張開放。他說:“茫茫四海含識之人民,此心此理所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評價

    4

    郭嵩燾是近代洋務(wù)思想家,是中國職業(yè)外交家的先驅(qū)。郭嵩燾的一生鮮明地反映出時代特征,反映出方生與未死之際先行者的歷史命運,考察歷史,反顧來路,郭嵩燾是中國十九世紀(jì)末維新派的先聲,是二十世紀(jì)上半葉"全盤西化論"的嚆矢。郭嵩燾痛恨反手關(guān)家門,力主開眼看世界,早已被證實是明智之見和明智之舉,他是超越時代的先行者,生前沒有知音,沒有同道,內(nèi)心寂寞如沙。郭嵩燾主張學(xué)習(xí)西方的藍調(diào)文明,面對重重阻力,真可謂是"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他嘆息過、苦惱過,卻從未絕望過,相信未來,內(nèi)心始終懷抱著沉重的樂觀。事實證明,郭嵩燾是對的。

    《清史稿》:中國遣使,始於光緒初。嵩燾首膺其選,論交涉獨具遠識。

    李鴻章:當(dāng)世所識英豪,與洋務(wù)相近而知政體者,以筠仙(郭嵩燾號)為最。

    清廷官方評價:(郭嵩燾)出使西洋,所著書籍,頗滋物議。

    焯瑩:謂公弗顯,聯(lián)翩節(jié)麾。志業(yè)宏多,欿如未施。眾榮我蔑,趣與世揆。思

    展開閱讀全文 ∨

    個人作品

    5

    郭嵩燾一生著述頗多,主要有《養(yǎng)知書屋遺集》、《史記札記》、《禮記質(zhì)疑》、《中庸質(zhì)疑》、《使西記程》、《郭侍郎奏疏》、《養(yǎng)知書屋文集》、《郭嵩燾日記》等,對后人影響極大。

    《挽曾國藩》

    《戲書小像》

    《咸豐九年獻縣旅邸題壁》

    《同治五年端午》

    《悼亡兒剛基》

    《思念亡友劉蓉》

    《光緒十四年三月十日夜賦詩》

    《光緒十七年元旦賦詩》

    《枕上作二首》

    軼事典故

    6

    終在1876年12月從上海登船赴英。行前,朝廷應(yīng)總理衙門之奏請,詔命郭嵩燾將沿途所記日記等咨送總署。此正合郭氏之意,他早就想將自己所了解的西方富強之道介紹給國人,使國人從“天朝上國”、視異域文明為異端的迷夢中驚醒。經(jīng)過幾十天的海上航行,他于1877年1月下旬到達倫敦,甫一下船便立即將這幾十天極為詳細的日記題名為《使西紀(jì)程》寄回總署。在日記中,他不僅客觀記述了所見所聞,而且對這些見聞作出了自己的評價。如見到一些港口每天上百艘輪船進進出出卻次序井然,他不禁嘆道:“條理之繁密乃至如此”。他還盛贊倫敦:“街市燈如明星萬點,車馬滔滔,氣成煙霧……宮室之美,無以復(fù)加?!睆耐窘?jīng)十?dāng)?shù)國的地理位置、異土民情、風(fēng)俗習(xí)慣、宗教信仰,到土耳其開始設(shè)立議會、制定憲法的改革,蘇伊士運河巨大的挖河機器,“重商”對西方富強的作用……日記中全都作了介紹,盡可能讓國人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擺脫夜郎自大的狀態(tài)。

    但總理衙門剛將此書刊

    展開閱讀全文 ∨

    親屬成員

    7

    弟弟:郭昆燾

    妻子:梁氏

    人物墓地

    8

    郭嵩燾葬于飄峰之塋(今汨羅市沙溪鎮(zhèn)劃江村)??傉嫉孛娣e200平方米,墓冢占地26平方米,略呈環(huán)形,方向為東西向,墓地地勢開闊,田園、青山、溪流環(huán)抱.是郭嵩濤選擇的“螃蟹開鉗"之地,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常年空氣濕潤,雨水充足。文革十年浩劫時墓冢被毀,后由當(dāng)?shù)卮迕襁w回原址——沙溪鎮(zhèn)劃江村。2004年完成"四有"工作,由于郭嵩燾墓地處農(nóng)村耕作地帶,以及雨季洪澇災(zāi)害,其破壞比較嚴(yán)重。2011年1月24日郭嵩燾墓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至2012年,汨羅市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制定陵墓修繕復(fù)原方案,即將修繕。

    史書記載

    9

    《清史稿·列傳二百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