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廣東省名人 > 茂名市名人 > 信宜市名人 > 林礪儒簡介

    林礪儒

    更新時間:2019-07-11 08:39

    林礪儒(1889.07.18 - 1977.01.20),原名林繩直,廣東信宜市北界鎮(zhèn)上村人,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歷任北京高師附中主任(即校長)、中山大學教授兼教務長、廣州師范學校校長、勷勤大學教務長兼教育學院院長、廣東省立教育學院院長、廣東省立文理學院院長、國立桂林師范學院教授兼教務長。解放后,歷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中央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及副部長。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林礪儒

    別名:林繩直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

    出生地:廣東信宜市北界鎮(zhèn)上村

    出生日期:1889年07月18日

    逝世日期:1977年01月20日

    職業(yè):教育家

    畢業(yè)院校: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現(xiàn)筑波大學)

    信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創(chuàng)辦者之一 全人格教育理念提出者

    代表作品:《文化教育學》《倫理學要領》《教育哲學》《教育危言》等

    人物生平

    2

    清光緒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1889年7月18日),林礪儒出生于一個書香世家。林礪儒四歲喪父,母患癲癇,靠祖母養(yǎng)大,而培養(yǎng)教育則全賴伯父林鴻和叔父林適。林適是個教師,頗有學問,且善書法,外出教學時總把礪儒攜于身邊,讓他自幼受詩書熏陶。礪儒長到入學年齡,伯父林鴻便聘了一位家庭教師來教他,并經常檢查他的學習情況,對他要求十分嚴格。

    1905年,林礪儒進高州高郡中學堂讀書。他學習十分勤奮,各種各樣的書都讀,曾積勞成疾吐過幾次血。

    1911年,他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即應信宜縣中義學堂之聘到該校任教,同年又參加公費留學日本的考試,選報了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現(xiàn)筑波大學),抱定了終身服務教育的決心。

    1918年3月,林礪儒從日本回國。

    1919年4月,林礪儒到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大學(后改名北京師范大學)任教授,先后擔任過齋務課學監(jiān)、校長辦公處干事、秘書、庶務主任,擔任倫理學和教育概論課程老師,后來又任教育系主任。同年,五四

    展開閱讀全文 ∨

    家族成員

    3

    高祖林漢源:清朝貢生

    祖父林兆蓉:同治庚午科舉人

    父親林達:秀才,因鼠疫早卒

    大伯父出鴻:廩生

    二伯父林遷:監(jiān)生

    叔父林適、堂兄林繩武:優(yōu)貢,被選入廣雅書院學習

    人物事件

    4

    擔任北師大附中校長

    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中學,前身是北京五城學堂,是我國最早的一所公立中學。成為高師附中之后,本應"更有條件負起中學教育開路先鋒的重任",然而由于領導思想守舊,問題很多,師生意見很大,經常發(fā)生學潮,以致成為少有人敢問津的地方。為了整頓附中,辦好附中,北京高師負責人擬派林礪儒兼任附中主任(校長)。1922年9月,林礪儒正式就職。在就職演說中,他指出:"中學教育是全人格教育,其基本任務是文化教育,是人們需要的普通文化修養(yǎng)的最高水平。"他試行"六三三"學制,將原來小學七年、中學四年改為小學六年,初、高中各三年。為了適應新學制,他組織教員制訂規(guī)章制度和教學計劃,編寫教材,自己草擬,自己試行,自己修訂,因而形成了一種勇敢負責的風氣。同時,對校風學風進行全面整頓,提倡"師生互相親愛,互相協(xié)助"。針對過去教育脫離

    展開閱讀全文 ∨

    代表作

    5

    林礪儒的著作有:《文化教育學》《倫理學要領》《教育哲學》《教育危言》。他有一百多篇論文,散見于《教育雜志》《教育叢刊》《中華教育界》《教育新時代》《文理月刊》《新華月報》《人民教育》等報刊上,其中有三十八篇編入《林礪儒教育文選》(中央教育科學所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