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周調陽
別名:字仲篪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湖南省武岡州沈行欽團(今大甸)
出生日期:1893年12月
逝世日期:1964年8月8日
職業(yè):教育家
畢業(yè)院校:北京師范大學
代表作品:《王船山遺書勘記》《王船山學術思想》《兒童心理學》等
人物簡介
周調陽(1883―1964),清光緒九年(1883)生于武岡州沈行欽團(今湖南省武岡市大甸鄉(xiāng));民國2年(1913)考入湖南省立優(yōu)級師范學校;民國10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任《平民教育》周刊第四任主編;民國12年畢業(yè)于北京師大,曾先后在湖南省立一師、湖南省岳云中學等中學執(zhí)教,兼任湖南省教職員聯(lián)合會候補執(zhí)行委員等職。
民國20年起相繼擔任湖南省教育廳秘書、督學、第三科科長和主任秘書等職務;在省教育廳任職期間,與廳長朱經農合作,推行鄉(xiāng)村教育和平民教育,創(chuàng)辦鄉(xiāng)村短期義務教育實驗區(qū);民國29年,在武岡縣城創(chuàng)辦都梁圖書館。
新中國成立后,周調陽相繼擔任武岡縣第一屆各屆人民代表大會副主席、邵陽專區(qū)土改委委員、湖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湖南省參事室參事等職務并從事古籍整理工作;1964年8月8日,病逝于長沙。
人物生平
周調陽(1893—1964),字仲篪,1893年12月出生,湖南省武岡縣大甸鄉(xiāng)人;其曾祖父是晚清廩生,辦塾任教;其祖父亦書生,遺有田產,家境小康;其幼年就讀本鄉(xiāng)私塾,勤奮聰慧。
1902年參加童子試,1907年初考入武岡官立高等小學,一年后考入寶慶中學,1913年秋考入長沙省立優(yōu)級師范學校,與同學陶菊隱、舒新城、許彥飛等創(chuàng)辦《湖南民報》,是湖南早期較有影響的報刊。
1917年秋,周師范畢業(yè)后歷任長沙私立岳云中學、武岡蓼湄中學、邵陽寶郡聯(lián)立中學和省立第三中學教員兼三中教務主任。
1921年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今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研究科深造。學習期間加入平民教育社,擔任該社所辦的《平民教育》周刊主編,發(fā)表了《根據社會學原理決定中等教育應采的方針》等論文十余篇;《平民教育》深受《新青年》和五四運動的影響,與北大學生辦的《新潮》并稱為當時北京兩個最出名的學生刊物。
1923年,周從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畢業(yè),應
人物著作
著有《兒童心理學》、《教育統(tǒng)計學》、《教育測量法精義》、《教育行政概要》、《學務調查概要》和《眾籍雜錄》等著作。
1964年,周調陽參加《王船山遺書》整理工作,寫成《王船山遺書勘記》、《王船山學術思想》、《王船山各種著述完成的時間》和《王船山著述考略》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