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孫欽昂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中國
出生日期:道光六年正月十七日(1825)
逝世日期:光緒二十二年三月十二日(1896)
主要成就:廣西試牘 鷺江課藝 近九科館賦 映雪齋集 清正廉潔
主要事跡
孫欽昂神道碑記載了他參加中法戰(zhàn)爭以及當時怎樣補給臺灣的事跡,“馬江之役,敵人深入,我水師環(huán)敵而泊,炮皆內(nèi)向。公知之,急白於大府,請速以船向敵,大府以戰(zhàn)否未定迂之。未幾,敵人先發(fā),我軍失利。人皆服公之先見。臺軍被困,餉道不通,主帥以蠟書求救。公遣武弁乘小舟攜商券數(shù)萬金由鹿耳門暗渡以濟,臺帥德之,密以材堪大用薦?!保ㄇ濉ぴ囔鳌痘是逭a授資政大夫二品銜福建興泉永道師竹孫公神道碑銘》)馬江海戰(zhàn)的歷史背景是:中國福建水師軍艦處于馬江上游,法國軍艦處于下游。因為當時的軍艦主力大炮主要是安裝在艦首,而拋錨也是在船首位置,而船身隨潮水漲落而改變方向,以船首為中心,船尾圍繞船首旋轉(zhuǎn)。漲潮時,船頭指向下游,此時中方軍艦主力大炮指向法國軍艦艦尾,而艦尾是沒有主力大炮的,因此中方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落潮時船頭指向上游,福建水師位于法艦的前方,也就是說法國艦首主力大炮對福建水師艦尾,這樣一來,一旦法國開炮,福建水師無法進行
名望聲譽
廈門民國《廈門市志》卷三十《良吏傳》專門有一篇孫欽昂的介紹:孫欽昂,字子定,號師竹,河南滎陽人。由詞林出為廣西提督學政,后授興泉水兵備道,有善政。廈故有玉屏、紫陽、禾山書院,院生如在外應(yīng)考,孫籌備經(jīng)費,在院局試諸生,若棘闈然。評定得超等者,增給膏火。壬午,決科,取林藜光為首選,林果于是科鄉(xiāng)捷。廈多訟棍,為人包訟,顛倒黑白,纏訟不休。孫慮民隱難灼,以紳董耳目較近,設(shè)同善局,令紳董調(diào)停民訟,訟端以息。廈有七池八河,夜間民常溺死,孫命匠修筑欄桿,使無溺患,行人便之。廈嘗有餓殍,連日不殮。孫設(shè)恤無告堂,施棺以葬之。貧兒常遭痘殤,設(shè)局種牛痘,自是少天花之患。廈民迷信青鳥家言,選擇吉地,為子孫造福,骸罐暴露漫山,孫見而憐之,令有嗣者各自安葬,無嗣者設(shè)義冢以埋之。壬午,廈遭颶風,居民損傷無數(shù),孫設(shè)法救濟。其感人者深,及將離廈,海面爆竹暄天,終日不解,近今罕見。
孫欽昂因長門有一兄長,故其家族稱其為二臺爺。少
家族傳統(tǒng)
孫欽昂之父孫樹之,字干甫,號果堂,靈椿岡十七世人。其父孫篤精通經(jīng)史,應(yīng)試時學使懷疑文章非己作,就詢問之,篤秉性耿直,一怒之下,不復(fù)試,以授徒終。父早逝,樹之少孤,對母至孝,母在家紡織,兄均慥勤于耕田、賣豆腐維持生計,勉強供樹之就學。常以豆腐渣充饑。一天,樹之自私塾回家,母拿一糠餅說:“家中僅剩這一糠餅,娘不舍得吃,留給你”。樹之感激淚下,更加勤奮讀書,學益大進,十九歲考中博士弟子員,又七年,道光乙酉(1825年)考取拔貢,朝考后分發(fā)山東,初攝鄒縣,繼署蒙陰,后任禹城縣知縣。到任后,了解民情,知禹城民之困苦、吏役困苦、差徭困苦。當時運輸困難,水運后又車運,負責運輸?shù)墓倮?,因緣為奸,欺壓敲詐百姓。不行賄就逼得你走投無路,車損牛傷方才罷休。樹之說:“民受禍,實官為禍也”。即嚴加懲治。并捐錢改派役為雇役而去其弊端。又為修學宮、勵書院捐錢一千緡。初到禹城時,見很多貧民家擺放裝了死人的棺材不埋,問其原因
文物被拆
2013年5月5日,民間文物保護志愿者發(fā)微博:“十萬火急!‘一門三進士,父子雙翰林’孫欽昂、孫綜源故居岌岌可危,廂房已經(jīng)拆除,主屋隨時被拆。我今天是在鉤機轟隆隆的聲音中穿過廢墟來到現(xiàn)場。強烈呼吁拆遷前必須進行文物普查,保護好為數(shù)不多的古建筑!”
2013年5月8日凌晨,鄭州市孫莊僅存的兩座清代民居,一座倒在了挖掘機的“巨手”下,另一座被大火燒成了灰燼。鄭州西流湖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稱,拆遷工作都是依法進行的。拆遷之前,指揮部已與所有房主簽了賠償協(xié)議。對于拆遷指揮部捆綁了孫寶珠、搶走其手機的說法,該工作人員否認了,稱拆遷指揮部不可能這么干。古宅拆遷還在進行鄭州市文物局表示想保護卻無能為力。
清代翰林孫欽昂家族墓位于鄭州市中原區(qū)西流湖辦事處孫莊村東北,南距建設(shè)西路約300米,西距規(guī)劃中的長春路約300米。地理坐標東經(jīng)113°32′16.30″,北緯34°45′57.56″。
該墓地于清代嘉慶年間肇建,
家族史料
1.民國·盧以洽撰修:《續(xù)滎陽縣志》,點校本,滎陽縣志編纂委員會總編室,1989年;
2.清·張調(diào)元纂:《張調(diào)元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
3.《大清穆宗實錄》、《大清德宗實錄》;
4.《臺灣文獻叢刊(第88種)——《左文襄公奏牘》;
5.《臺灣文獻叢刊(第192種)——《法軍侵臺檔》之《中法越南交涉檔》;
6.《臺灣文獻叢刊(第027種)——《劉壯肅公奏議》之劉銘傳撰《獎賢略》;
7.《清代宮中檔奏折及軍機處檔折件》;
8.《軍機處檔折件》;
9.民國·《廈門市志》卷三十;
10.《中州藝文錄》;
11.《河南通志藝文志稿》;
12.《藤縣志》;
13.《桂林通史》;
14.《武緣縣圖經(jīng)》
15.陳萬卿:《滎陽先賢年譜》(二種),大象出版社,2006年;
16.陳萬卿:《萇家拳》,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
17.清·萇乃周著,陳萬里,陳萬卿,陳萬剛整理:《萇家拳》,海燕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