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傅鐘
別名:傅鐘麟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
出生日期:1900年6月28日
逝世日期:1989年7月28日
職業(yè):軍人
畢業(yè)院校:莫斯科中山大學,列寧格勒軍事政治學院,托爾馬喬夫軍事政治學院
信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參與翻譯了《蘇軍步兵戰(zhàn)斗條令》和《蘇軍政治工作條例》 主編《紅軍報》、《干部必讀》等報刊 編寫《紅軍須知》、《連指導員須知》等教材 參加了鄂豫皖蘇區(qū)的反“圍剿”和創(chuàng)建川陜蘇區(qū)的斗爭 參加了紅四方面軍長征
代表作品:《政治工作基本問題》《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偉大勝利》《堅持并發(fā)展毛澤東的建黨學說》等
軍銜:上將
人物生平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6月28日,傅鐘出生于四川省敘永縣城的一戶書香門第。
民國八年(1919年),傅鐘在敘永中學讀書,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
民國九年(1920年),傅鐘赴上海預習法文,參加工讀互助會。同年11月赴法國勤工儉學。
民國十年(1921年)冬,傅鐘與巴黎共產主義小組取得聯(lián)系,隨后參加籌建旅歐少年中國共產黨的活動,并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十一年(1922年),傅鐘在法國布里佛中學領導成立“書報流動閱覽社”,宣傳革命思想。6月,傅鐘出席旅歐少年中國共產黨(后改名中國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
民國十二年(1923年),傅鐘轉到一家橡膠廠當工人,繼續(xù)參加了“共產主義研究通信”活動以及同無政府主義思想和國家主義派進行的斗爭。
民國十四年(1925年),傅鐘任中共旅歐總支部書記,曾在巴黎組織領導旅法華人集會,聲援國內“五卅”運動。
民國十五年(1926年)初,傅鐘離開巴黎,到蘇聯(lián)莫斯科
主要成就
傅鐘翻譯蘇聯(lián)紅軍政治工作條例,主持制訂軍、師、團政治機關工作細則,撰寫《連隊指導員手冊》等教材,并主編過《紅軍報》、《干部必讀》等報刊。他參與了人民軍隊早期政治工作的多方面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紅軍四方面軍中為保證完成建軍、作戰(zhàn)任務,作出了很大貢獻。
1938年至1940年,傅鐘提出了《政治整軍方案》,參與制定并發(fā)布《政治整軍訓令》。按照訓令要求,各部隊普遍鞏固和加強了黨的領導,部隊得到很大發(fā)展,指戰(zhàn)員的軍政素質明顯提高,整個政治工作為保證這個時期對日作戰(zhàn)與反頑斗爭的勝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由傅鐘執(zhí)筆制定的“智勇堅定,排難創(chuàng)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16字《軍訓》詞譜曲后在部隊廣為傳唱,起到了鼓舞斗志、壯軍威和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的作用。
解放戰(zhàn)爭期間,傅鐘參與制訂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黨委員會條例(草案)》、《支部工作條例》、《革命軍人委員會條例》。這些重要的法規(guī)性文件,對于加強共產黨對人民軍隊的統(tǒng)
主要作品
詩詞
《清平樂·寶成路》(人民日報1958.02.14第8版)
《悼念郭沫若同志》(人民日報1978.06.18第3版)
《哀挽羅瑞卿同志》(人民日報1978.08.13第5版)
《長相思——致臺灣故舊》(人民日報1983.09.20第8版)
《悼念粟裕同志》(人民日報1984.02.15第4版)
《悼念李伯釗同志調寄臨江仙》(人民日報1985.04.25第8版)
《痛悼肖華同志》(人民日報1985.08.17第4版)
《憶延安》(人民日報1989.08.09第8版)
文章
《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偉大勝利》(人民日報1960.10.07第7版)
《毛澤東軍事科學永遠是中國人民之瑰寶》(《紅旗》雜志1981年第十五期)
《堅持并發(fā)展毛澤東的建黨學說》(人民日報1983.12.29第5版)
著作
《政治工作基本問題》(1988年4月紅旗出版社)
回憶錄
《征途集》(1993年上海文藝出版社)
親屬成員
父親:傅錫卿,字成瑞。
母親:吳氏。
哥哥:傅文麟。
弟弟:傅庚麟、傅森麟、傅應麟。
妹妹:傅瑤仙、傅蓮仙、傅瓊仙。
夫人:劉筱圃,四川省興文縣古宋鎮(zhèn)人,1932年入黨。1935年秋,受組織派遣,到上海滬東區(qū)臨青學校,化名劉覺民,作抗日救亡工作。1936年秋,劉筱圃東渡日本,參加留日青年左翼聯(lián)盟,在東京學習期間,積極參與組織各種革命活動,被選為“留東婦女會”領導成員之一。1937年5月,劉筱圃回國后,調到陜北光天縣任紅二方面軍(后改為八路軍120師)抗屬學校校長。
兒子:傅曉鐘。
女兒:傅樂樂。
人物評價
新華社:傅鐘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軍隊杰出政治工作領導者,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貢獻了畢生精力。
解放軍總政治部:傅鐘一貫以革命利益為重,自覺地在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顧全大局,任勞任怨。他言行一致,襟懷坦白,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從不居功自傲,不計較個人得失。
南京軍區(qū)空軍副司令員、第二政委李中權少將:長征萬里克強敵,革命一生忠于黨。副職終身作助手,蓋棺論定好上將。
詩人、書法家魏傳統(tǒng)少將:年少出川,旅歐去國遠。由蘇返滬,譯蘇軍條今,獻與紅軍三尺劍。不畏險阻,奉命進入鄂豫皖,管政教,西進到川陜。長征后,抗敵戰(zhàn)太行,初把民運辦?!捌叽蟆睍?,為團結,奮把山頭主義反,博眾贊。
后世紀念
雕像:川陜蘇區(qū)將帥碑林中的傅鐘塑像。
紀錄片:開國上將之傅鐘(中國將帥100)(中央電視臺)。
紀錄片:《中國將帥》傅鐘(中央電視臺)。
傳記:2015年11月,敘永縣批準立項編寫《傅鐘傳》。
影視形象
2012年電視劇《我們的法蘭西歲月》,宿宇杰飾傅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