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包森
別名:趙寶森,趙寒,亥娃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陜西省蒲城縣三合鄉(xiāng)義龍趙家村
出生日期:1911年7月
逝世日期:1942年2月17日
職業(yè):革命軍人
畢業(yè)院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信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秋,任冀東軍區(qū)副司令員 打治安軍戰(zhàn)役
職務:八路軍冀東軍分區(qū)副司令員
人物生平
1911年7月21日,包森生于陜西蒲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兄妹6人,排行第三。父親是個勤勞的農民,母親是個賢良的農婦,家境雖然貧寒,父母仍勉為其難供他讀書。包森幼年讀私墊,喜讀中國歷史的各種演義,特別仰慕各種善謀略、能征戰(zhàn)、有作為的歷史人物。在這些歷史人物影響下,他自幼形成了急公好義、慷慨豪放的性格。1927年,包森入蒲城縣第一高小上學。當時正值蔣介石叛變革命,大革命失敗,人民陷于深重的災難之中。在學校共產黨員和進步教師的啟發(fā)下,他開始閱讀進步書刊,和同學們討論社會問題,探討中國貧窮落后的原因,逐步懂得了只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反動統治,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國。從此,他積極參加學校的進步活動,同年在學校進步力量召開的追悼李大釗的大會上,他走上講臺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說,痛斥軍閥張作霖的罪行,受到廣大進步師生的贊許。
1930年,包森入三原縣省立第三中學上學。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
主要事跡
1938年6月,冀東人民在中共河北省委和冀熱邊特委領導下,正在準備發(fā)動冀東抗日大暴動,中央決定鄧華支隊與宋時輪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挺進冀東,配合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6月底,四縱主力一部抵達興隆縣東南,準備進入長城與冀東暴動隊伍會師。行動前,四縱首長決定包森率四五十人的隊伍留在興隆澈河川活動,作為主力部隊前進的支撐點。當時大暴動尚未全面爆發(fā),這支小隊伍成為深入敵后的孤軍,而且人地兩生,情況不明,困難很多,包森毅然接受了這個艱巨任務。
包森曾在渭北領導過農民游擊戰(zhàn)爭,他深知孤軍深入敵后活動,必須將自己隊伍隱蔽在群眾之中,采取機動靈活的游擊方式主動尋找戰(zhàn)機,出奇制勝地打擊敵人。他們經常是夜里居住在一個村里,天亮前佯稱轉移遠處上山隱蔽,晚上再換個村莊宿營,天亮前再向山上轉移。如此活動,使敵人始終找不到部隊的蹤影。不久通過偵察,首先攻克了佛爺來(村)偽警察局,打開糧庫,給貧苦農民放糧,同時采用伏擊戰(zhàn)
人物評價
包森在冀東的四年,主要有下列功績:支援了冀東抗日大暴動;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了冀東游擊戰(zhàn)爭;開辟了以盤山為中心的西部游擊根據地;打治安軍戰(zhàn)役中立下了突出的軍功;建立了一支能打能拼的部隊——十三團。
戰(zhàn)友的評價
“中國的夏伯陽”——葉劍英評價包森
“作戰(zhàn)最勇敢,執(zhí)行任務最堅決,立的戰(zhàn)功最大,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成營成團消滅敵人的奇跡,充分表現出他的軍事指揮才能?!薄鞍诩綎|是打天下的”——李運昌評價包森
在敵人中的影響
日偽軍懼怕他,日軍聽說包森的軍隊到了,便會有人摸著腦袋:“死了死了的”;偽軍們口角,便常以“出門打仗碰上老包”為咒語。就連岡村寧次也哀嘆:“到冀東如入苦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