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東坡今生的浩然之氣用盡。人的生活也就是心靈的生活,這種力量形成人的事業(yè)人品,與生命俱來,由生活中之遭遇而顯示其形態(tài)。正如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fù)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出處:蘇東坡傳
2、孟子和莊子一樣認為我們已經(jīng)失掉了一些東西,哲學(xué)家的任務(wù)是去發(fā)現(xiàn)并取回已經(jīng)失掉了的東西--據(jù)孟子的見解,這里所失掉的便是“赤子之心”。這位哲學(xué)家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出處:人生的盛宴
3、我曾經(jīng)說過,中國人對于快樂概念是溫暖、飽滿、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覺的情景。一個中國詩人也曾說:腸滿誠好事;余者皆奢侈。
4、每個小事件都受到千百種前因的影響。 出處:風(fēng)聲鶴唳
5、父親是個無可救藥的樂觀派,銳敏而熱心,富于想像,幽默詼諧。在那些長老會牧師之中,家父是以極端的前進派知名的。在廈門很少男孩子聽說有個圣約翰大學(xué)之時,他已經(jīng)送自己的孩子到上海去受英國語文的教育了。家父雖然并不健壯,他的前額高,下巴很相配,胡須下垂。據(jù)我的記憶,我十歲時,他是五十幾歲。我記得他最分明的,是他和朋友或同輩分的牧師在一起時,他那悠閑的笑聲。他對我們孩子,倒是和藹親切,但是若以一般年老的父母而論,他也有幾分嚴厲。 出處:浮生若夢
6、享受大自然不單是限于藝術(shù)和圖畫,顯現(xiàn)于我們眼前的大自然是整個的,它包括一切聲音/顏色/精神和氣氛。人則以了解生活的藝術(shù)家的資格去選擇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己的精神融合起來。這是一切中國文人所共持刀態(tài)度。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7、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終是一個對人生有一種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達觀的人。這種達觀產(chǎn)生了寬懷,使人能夠帶著寬容的嘲諷度其一生,逃開功名利祿的誘惑,而且終于使他接受命運給他的一切東西。這種達觀也使他產(chǎn)生了自由的意識,放浪的愛好,與他的傲骨和淡漠的態(tài)度。一個人只有具著這種自由的意識和淡漠的態(tài)度,結(jié)果才能深切地熱烈地享受人生的樂趣。 出處:人生的盛宴
8、人生在世,幼時認為什么都不懂,大學(xué)時認為什么都懂,畢業(yè)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認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9、在藝術(shù)作品中,最富有意義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個性。
10、一般來說,過著更富足、更完美生活的人,是那些有著豐富的需求和欲望的人,而不是隨遇而安、對周圍事物漠不關(guān)心的人。倫敦郊外的流浪漢對爐邊安樂不羨慕,不嫉妒,他一定不是高級動物。 出處:林語堂經(jīng)典作品選
11、蘇東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氣質(zhì)像子由那樣恬淡沉靜,他必然會樂于接受的。但是問題不是他如何向,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問題,而是感性的問題。 出處:蘇東坡傳
12、人生是殘酷的,一個有著熱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許容易受他的比較聰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錯了主意,常常因?qū)Ω冻饠尺^于寬大,或?qū)τ谂笥堰^于信任,而走了失著。人生是嚴酷的,熱烈的心性不足以應(yīng)付環(huán)境,熱情必須和智勇連結(jié)起來,方能避免環(huán)境的摧殘。
13、依常例而言,好的談天等于一篇好的通俗文章。 出處:生活的享受
14、我以為我像別人同樣有道德,我還以為若上帝愛我能如我母親愛我的一半,他也不會把我送進地獄去。我這樣的人若是不上天堂,這個世界不遭殃才怪。
15、一人讀書的目的并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他對自己說:“我非讀莎士比亞的作品不可,我非讀索福客儷(Sophocles)的作品不可,我非讀伊里奧特博士(Dr-Eliot)的《哈佛世界杰作集》不可,使我能夠成為有教育的人?!蔽腋艺f那個人永遠不能成為有教育的人
16、林語堂老先生評及蘇軾: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于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17、要真正了解一個人,只要看他怎樣利用余暇時光就可以了
18、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出處:吾國吾民
19、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
20、一個學(xué)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飼小鳥的老鷹;一個思想家則像一條蠶,他所吐的不是桑葉而是絲。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21、最有智慧的人常常假裝做傻瓜。
22、道理參透是幽默,性靈解脫有文章。 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對面只有知心友,兩旁俱無礙目人。 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隨人看桃花? 領(lǐng)現(xiàn)在可行之樂,補平生未讀之書。 出處:林語堂散文
23、人生的大騙子不是兩個,而是三個:名、利、權(quán)。
24、的。它改變了我們的思想和經(jīng)驗的根本組織。我們須默認它在民族生活上的重要。
25、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 出外旅行的人,極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諸天命,因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出處:蘇東坡傳
26、人之所以傷心,是因為看得不夠遠。未來沒有來臨之前,怎么知道現(xiàn)在所謂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尤其是感情,根本是無須去糾結(jié)其中的對錯,因為是沒有對錯的。
27、那些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并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家更能應(yīng)付偉大的事情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28、母親轉(zhuǎn)過身去,拉著木蘭的手,把她那幾個小男孩子兒一一介紹給木蘭。她說:“這是平亞,老大。這是經(jīng)亞,是老二。那是蓀亞,老三。木蘭,你多大了?” 木蘭回答說是十歲。平亞是十六歲。經(jīng)亞十三歲。蓀亞十一歲。 平亞謙恭有禮。經(jīng)亞沉默寡言,沒有什么舉動。蓀亞是個胖小子,咧著大嘴笑,眼睛亮晶晶的。木蘭很害羞。后來才知道這個心直口快淘氣搗蛋的胖小子真是夠她受的。 出處:京華煙云
29、做人也是如此:總是看別人眼色行事會淪為庸俗,為了彰顯個性而特立獨行也好不到哪去。 出處:林語堂散文
30、凡是談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損害了它;凡是企圖證明它的人,都反而傷殘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個標識和定出一個思想派別的人,都反而殺害了它:而凡是自稱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個真理,等到被豎立成為一個系統(tǒng)時,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31、沒有誰對,也沒有誰錯。只有一件事是對的,那就是真理,那就是至道,但是卻沒有人了解至道為何物。至道之為物也,無時不變,但又終歸于原物而未曾有所改變。 出處:京華煙云
32、寧為花中之萱草,勿為鳥中之杜鵑。
33、世上無人人必讀之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 種心境不得不讀之書。
34、我們必須調(diào)整我們的生活形態(tài),使黃金時代藏在未來的老年里,而不藏在過去的青春和天真的時期里。
35、金錢能使卑下的人身敗名裂,而使高尚的人膽壯心雄。 出處:有不為齋隨筆
36、談?wù)摰教K東坡,我們就不能避免“氣”這個字。因為每個文學(xué)批評家綜括蘇東坡的個性,必用孟子所說的這個“氣”字?!皻狻北臼瞧胀ㄗ?,是空氣,是氣體,是大氣,是精神,是力量,是運動,是悶在心里的惱怒。在《孟子》里,“氣”是哲學(xué)的概念,類似柏格森所說的“生氣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氣”。使偉人和匹夫顯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氣上的差異。在孟子的哲學(xué)上,“氣”是偉大的道德動力,更簡單說,就是人求善、求正義的高貴精神,這種精神,人人皆有,是與生俱來的。人在世上生活下去,這個“氣”可因得其陶冶營養(yǎng)而增長強大,亦可因消減而衰弱。 出處:蘇東坡傳
37、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個熱誠的、悠閑的、無恐懼的人。
38、中國的農(nóng)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了。他們只有兩條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饑挨餓;一是遇豐年,鋃鐺入獄。 出處:蘇東坡傳
39、人生有一個地方, 有一個人,在這人面前 ,可以不必有出息,可 以不必有形象,可以暴 露弱點,可以是全身弱點,這是很 大的解放。有此解放,人可以在解 放一陣子之后,重拾勇氣,重披戲 服,再次化妝,再次端架子,走到 前臺去扮演好需扮演的角色,做一 個人模人樣的人物,博得世俗的贊美。
40、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jīng)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于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生活的藝術(shù)》
41、大自然本身永遠是一個療養(yǎng)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別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類的自大狂癥。人類應(yīng)被安置于適當?shù)某叽缰校㈨氂肋h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這就是中國山水畫中人物總被畫得極渺小的理由。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42、我在《生活的藝術(shù)》里說,理想的人并不是完美的人,而只是一個令人喜歡而通情達理的人,而他也不過盡力做那么樣的一個人罷了。
43、賞玩一樣?xùn)|西中,最緊要的是心境。
44、藝術(shù)應(yīng)該是一種諷刺文學(xué),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里保持著樸實真摯。──《生活的藝術(shù)》
45、究而言之,一個人一生出發(fā)時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體和靈敏的感覺之外,只是一個快樂的孩童時期----充滿家庭的愛情和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便夠了。在這條件之下生長起來,沒有人會走錯的。在童時我的居處靠近自然------有山、有水、有農(nóng)家生活。因為我是個農(nóng)家的兒子,我很以此自詡。這樣與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觸,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簡樸。這一點,我視為極端重要,令我建樹一種立身處世的超然的觀點,而不致流為政治的、文藝的、學(xué)院的,和其他種種式式的騙子。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46、一個人心中有了那種接受最壞遭遇的準備,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47、中國哲學(xué)家是一個睜著一只眼睛做夢的人,是一個用愛及溫和的嘲諷來觀察人生的人, 是一個把他的玩世主義和慈和的寬容心混合起來的人,是一個有時由夢中醒來,有時又睡了 過去的,在夢中比在醒時更覺得生氣蓬勃,因而在他清醒的生活中放進了夢意的人。他睜著 一只眼,閉著一只眼,看穿了他周遭所發(fā)生的事情和他自己的努力的徒然,可是還保留著充分的現(xiàn)實感去走完人生的道路。他很少幻滅,因為他沒有虛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為他從 來沒有懷著過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這樣解放了的。 出處:人生的盛宴
48、男女之間最曖昧的事莫過于借東西,一借一還便有兩次見面機會。
49、因為有這種種假文學(xué),所以我近來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徑。這樣把道德與文章混為一談,似乎不合理,但是此中有個分別。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之高下為標準,但是理論的文學(xué),卻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顧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鋮之為人,但是仍可以喜歡他的《燕子箋》。這等于說比如我的廚子與人通奸,而他做的點心仍然可能很好吃。
50、該中國人之聰明達到極頂處,轉(zhuǎn)而見出聰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聰明絕頂,看破一切,知“為”與“不為”無別,與其為而無效,何如不為以養(yǎng)吾生。只因此一著,中國文明乃由動轉(zhuǎn)入靜,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為重持久不重進取,重和讓不重戰(zhàn)爭之文明。 出處:林語堂散文
51、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定愛他的父母。
52、大概凡是古老、純熟、熏黃、熟練的事物,都是我得到同樣的愉快。
53、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54、說他是火性并無不當,因為他的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的,簡單說來,他的氣質(zhì),他的生活,就猶如跳動飛舞的火焰,不管到何處,都能給人生命溫暖,但同時也會把東西毀滅。 出處:蘇東坡傳
55、沒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沒有禮俗、宗教、傳統(tǒng)及社會階級。世上沒的天性守禮的男子,也沒的天性不守禮的女子。假定沒有女人,我們必不會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門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飯廳與臥室之區(qū)別,有何意義。男子喜歡在臥室吃飯,在飯廳安眠的。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56、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發(fā)展知識上的鑒賞力和行為上的良好表現(xiàn)。有教養(yǎng)的人或受 過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個博學(xué)的人,而是個知道何所愛何所惡的人。一個人能知道何所愛何所惡,便是嘗到了知識的滋味。 出處:人生的盛宴
57、目光放的遠了,你就不會悲傷了
58、世界上的強盜,再沒有比劫奪我們思想自由的罪惡更大的了。
59、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 出處:蘇東坡傳
60、人生譬如一場滑稽劇,有時還是靜觀而微笑,勝于參與其中一份子。
61、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并從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62、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
63、用愛情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要把婚姻當飯吃,把愛情當點心吃。
64、當然,男人寧愿要免費投入懷抱的女人,他們說這樣的女人才有高尚的道德。所有男人都喜歡美貌多情而又分文不取的女人。 出處:林語堂經(jīng)典作品選
65、爸爸常常告訴我,他曾親眼看見多少貧窮之家興起來,多少富貴之家衰下去,他告訴我說,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著金錢,人應(yīng)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yīng)當怎么過日子。
66、每個人都有一種感覺安全的希望,例如生病時有人看護,憂慮時有人安慰,疲倦時有人服侍,結(jié)婚正可以滿足人類這種希望。結(jié)婚以后,夫婦兩人可以共同擬定目標,由理想、計劃、奮斗,使理想成為事實,而獲得無窮的樂趣。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67、論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愛,而最難。何以故?平淡去膚淺無味只有毫厘之差。作家若元氣不足,素養(yǎng)學(xué)問思想不足以充實之,則味同嚼蠟。故鮮魚腐魚皆可紅燒,而獨鮮魚可以清蒸,否則入口本味之甘惡立見。 出處:人生的盛宴
68、人生世上如歲月之有四時,必須要經(jīng)過這純熟時期須知秋天的景色更華麗,更驚奇,而秋天的快樂有萬倍的雄壯、驚奇、華麗。
69、我想我和別人一樣是個有道德的人,如果上帝有我母親一半愛我,也就不會送我下地獄。如果我上不了天堂,地球就該死。 出處:林語堂經(jīng)典作品選
70、智者閱讀群書,亦閱歷人生。
71、晚輩高聲朗讀經(jīng)典,老輩倚床而聽,抑揚頓挫清脆悅耳的聲音,老輩認為是人生的一大樂事。這樣,父親可以校正兒子讀音的錯誤,因初學(xué)者讀經(jīng)典,自然有好多困難。就好像歐陽修和后來蘇東坡都那樣倚床聽兒子讀書,現(xiàn)在蘇洵也同樣倚床聽他兩個兒子的悅耳讀書聲,他的兩眼注視著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個獵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將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兒子再射一樣。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聲使父親相信他們獵取功名必然成功,父親因而恢復(fù)了希望。 出處:蘇東坡傳
72、夢想不論怎么模糊,總在我的心底,我的心永遠得不到安寧,直到它們一一成為現(xiàn)實。
73、一位現(xiàn)代中國大學(xué)教授說過一句詼諧語:老婆別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在這種意義上說來,世間沒有一個人會感到絕對的滿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個人,只要這另一個人不是他現(xiàn)在的現(xiàn)在。──《生活的藝術(shù)》
74、一個人如果抱著義務(wù)的意識去讀書,便不了解讀書的藝術(shù)。這種具有義務(wù)目的的讀書法,和一個參議員在演講之前閱讀文件和報告是相同的。這 不是讀書,而是尋求業(yè)務(wù)上的報告和消息。所以,依黃山谷氏的說話,那種以修養(yǎng)個人外表的優(yōu)雅和談吐的風(fēng)味為目的的讀書,才 是唯一值得嘉許的讀書法。這種外表的優(yōu)雅顯然不是指身體上之美。 出處:人生的盛宴
75、中國就有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階層,利益每天都在被損害,卻具有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在動物世界里找這么弱智的東西都幾乎不可能。
76、我誠實告訴你,結(jié)婚生活不是完全沐在蜜浴里的,一半也是米做的?,旣?,你脊粱須要豎起來,一天靠吃蜜養(yǎng)活是不成的。你得早打破迷夢,越早排棄你韶齡小女學(xué)生桃色的癡夢,而決心做一活潑可愛可親的良伴越好。因為羅曼蒂克不久要變成現(xiàn)實,情人的互相恭維捧場,須變成夫婦相愛相敬的伴侶生活。假定你不能叫興哥把你看做一個可敬可親的女人,也別夢想他要捧你做一個絕代的小天使。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77、皇帝現(xiàn)在深悔對反對派的懲處。也許是命運對人的嘲弄吧,蘇東坡剛剛安定下來,過個隨從如意的隱居式的快樂生活,他又被沖激得要離開他安居之地,再度卷入政治的漩渦。螞蟻爬上了一個磨盤,以為這塊巨大的石頭是穩(wěn)如泰山的,哪知道又開始轉(zhuǎn)動了。 ▲ 蘇東坡總是得到歷朝皇后的蔭庇。在他受審時,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現(xiàn)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勢。甚至在他一生中較晚的歲月里,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攝政事,他就客死蠻荒了。 出處:蘇東坡傳
78、愛是永遠不能封口兒的創(chuàng)傷。女人愛別人的時候兒,一定會覺得自己失去了什么,那是她心靈的一部分,她于是各處去尋找失去的那部分靈魂,因為她知道,若不去找到,自己便殘缺不全,便不能寧靜下來。只有和自己的意中人在一起時,才又完整如初;但是自己的意中人一旦離開,自己又失去意中人攜走的那一部分,那就直到重新和意中人團聚時,才又得到安寧。 出處:京華煙云
79、最好的建筑是這樣的,我們深處在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終了,藝術(shù)在那里開始。
80、延緩年老展長青春的第一條規(guī)矩,是避免一切情緒上的煩擾。 出處:蘇東坡傳
81、向來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所以來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嚴格地說,也不能算為真正的言志。 出處:林語堂散文
82、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83、一般人不能領(lǐng)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84、什么叫做“幽默”呢這是“Humour”一種的音譯。最初出現(xiàn)于《語絲》周刊,當時林大師這么譯出,魯迅先生嫌這兩字容易被誤解為“靜默”、“幽默”,曾表示異議。后來李青崖兄譯之為“語妙”,唐相侯譯之為“諧穆”?!爸C穆”最為適當,“諧”代表一面,“穆”又代表一面,合之恰可代表“Humour”全義,可是社會上已流行了“幽默”的譯名,也就無法改正了。自從“幽默”風(fēng)行,社會上就把一切“滑稽”“俏皮”的都當作“幽默”,以為引人發(fā)笑的笑料都是“幽默”;歧義一出,本義晦暗,論語的讀者滿天下,而“幽默”的知己無半人,也可說是論語派的悲哀。 出處:浮生若夢
85、一個強烈底決心,以攝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熱的欲望,以享樂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該無??上恚瑒t亦不怨天尤人。這是中國人“知足”的精義。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86、蘇堤和西湖之與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雙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沒有蘇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島,一畫龍點睛增其神韻,那西湖該望之如何?幾百年來的中國游客,春季到來之時,向西湖蜂擁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釣,或在垂楊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時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東岸上的柳浪聞鶯;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島上,由蘇東坡興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確是,湖的四周沒一個角落不使游客覺得美麗出奇而感到蕩氣回腸的,晴天也好,在與眾也好。 出處:蘇東坡傳
87、女人的美不是在臉孔上,是在姿態(tài)上。姿態(tài)是活的,臉孔是死的,姿態(tài)猶不足,姿態(tài)只是心靈的表現(xiàn),美是在心靈上的。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88、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劇。有時還是做一個旁觀者,靜觀而微笑,勝如自身參與一份子。象一個清醒了的幻夢者,吾們的觀察人生,不是戴上隔夜夢景中的幻想的色彩,而是用較清明的眼力。吾們傾向于放棄不可捉摸的未來而同時把握住少數(shù)確定的事物,吾們所知道可以給予幸福于吾人者。吾們常常返求之于自然,以自然為真善美永久幸福的源泉。喪失了進步與國力,吾們還是很悠閑自得的生活著,軒窗敞啟,聽金蟬曼唱,微風(fēng)落葉,愛籬菊之清芳,賞秋月之高朗,吾們便很感滿足。 出處:人生的盛宴
89、中國人有一種輕視少年熱情的根性,也 輕視改革社會的新企圖。 出處:吾國與吾民
90、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立在搖籃的面前的時候;最懇切最莊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最快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91、理想的哲學(xué)家能夠了解女人的嫵媚而不流于粗鄙,能夠酷愛人生而不過度,能夠看見塵世的成功和失敗的空虛,能夠站在超越人生和脫離人生的地位,而不敵視人生。 出處:人生的盛宴
92、世上沒有不吵過架的夫婦。假定你們連這一點常識都沒有,請你們先別結(jié)婚,長幾年見識再來不遲。你們還不知道婚姻是怎么一回事,婚姻是叫兩個個性不同、性別不同、興趣不同、本來過兩種生活的人去共過一種生活。假定你們不吵架,一點人味都沒有了。你們此去要一同吃,一同住,一同睡,一同起床,一同玩。世上哪有習(xí)慣、口味、性欲、嗜好、志趣若合符節(jié)的兩個人。向來情人都很易相處的,一結(jié)婚就吵起架來。這是因為在追求時代,大家尊重各人食寢行動的自由,一結(jié)婚后必來互相干涉。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93、快樂哲學(xué) 只有快樂的哲學(xué),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xué);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xué)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 在我看來,哲學(xué)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人較輕松較快樂的態(tài)度。──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94、我喜歡春天,但是它太年輕;我喜歡夏天,可是它太驕傲。所以我最喜歡的還是秋天,因為秋天樹葉剛呈嫩黃,色調(diào)比較柔和,色彩比較豐富,又染有一絲的憂愁和不祥之兆。它金黃的多彩所要說的不是春天的純真,也不是夏天的威猛,而是老成的持重和慈祥的智慧。它知道生命的有限所以知足,因它既知道生命的有限,又閱歷甚豐,從而繪成了無與倫比的繽紛:綠色象征生命和力量,橙色象征稱心的滿足,而紫色象征順從和死亡。月亮照耀著它,反映著月光,樹梢顯得蒼白,然而當落日撫著它,余輝照亮著樹梢,它仍然可以嫣然歡笑。清晨的山風(fēng)吹過,瑟縮的葉子愉快地飛舞到地面。你不知道落葉的歌是歡笑的歌唱,還是訣別的哀吟。因為這就是初秋的精神,就是平靜﹑智慧與成熟的精神,能夠以微笑面對悲哀,能夠贊賞那使人清醒的冷風(fēng)這就是秋之精神。 出處:《吾國與吾民》
95、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xiàn)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里,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剎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
96、塵世是惟一的天堂。我們都相信人總是要死的,我認為這種感覺是好的。它使我們清醒,使我們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種詩意。它使我們能夠堅定意志,去想辦法過一種合理的真實的生活,它使我們心中感到平靜。一個人心中有了那種接受最壞遭遇的準備,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97、一本古書使讀者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對,當他讀下去時,他便會想象到這位古作家是怎樣的形態(tài)和怎樣的一種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馬遷都表示這個意見。
98、一人如恨一本書之作者,則讀那本書必毫無所得。學(xué)校教師請記住這個事實。 出處:林語堂散文集選
99、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恒的時間之河駛?cè)ァ?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
100、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101、讀書或書籍的享受素來被視為有修養(yǎng)的生活上的一種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機會享受這種權(quán)利的人們看來,這是一種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02、靈魂之自在確與身體之自在有關(guān)聯(lián)。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靈魂。
103、你知道不明了的事會使你夜夜睡不著。 出處:風(fēng)聲鶴唳
104、我們的國運正處在多事之秋﹐無論國家和個人的生命,都會達到一種彌漫著初秋精神的時期,翠綠夾著黃褐,悲哀夾著歡樂,希望夾著追憶。到了生命的這個時期,春日的純真已成追憶,夏日的繁茂余音裊裊,我們瞻望生命,問題已不在于如何成長,而在于如何真誠度日,不在于拼命奮門,而在于享受僅余的寶貴光陰,不在于如何浪費體力,而在于如何保存實力,準備過冬。自覺已到達某一境地,安下心來,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標。也自覺有一些成就,比起往日的輝煌雖然顯得微不足道,卻值得珍惜,宛如一座失去夏日光彩的秋林,仍然保有耐寒的韌力。 出處:吾國與吾民
105、讀書是至樂的事。
106、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107、藝術(shù)是創(chuàng)作,同時也是消遣。對這兩種見解,我認為藝術(shù)之成為消遣或人類精神的單純的游戲,是比較重要的。雖則我很贊賞各種不朽的創(chuàng)作,無論是繪畫、建筑或文學(xué),可是我覺得真正藝術(shù)的精神如果要成為更普遍的東西,要侵入社會的各階層,必須有許許多多的人把藝術(shù)當做一種消遣來欣賞,絕不抱著垂諸不朽的希望。 如果商業(yè)化的藝術(shù)常常傷害了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那么,政治化的藝術(shù)一定會毀滅了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因為自由便是藝術(shù)的靈魂?,F(xiàn)代的獨裁者在企圖產(chǎn)生政治化的藝術(shù)時,確是 在嘗試一種辦不到的事情。他們似乎不知道刺刀的力量不能產(chǎn)生藝術(shù),正如你不能向娼妓買得真愛情一樣。 出處:人生的盛宴
108、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shù)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生活的藝術(shù)》只有快樂的哲學(xué),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xué);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xué)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xué)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商人較輕松較快樂的態(tài)度。──《生活的藝術(shù)》
109、人生目的即在純潔而健全地享受人生。
110、人生在世 幼時認為什么都不懂~大學(xué)時以為什么都懂~畢業(yè)后 才知道什么都不懂~ 中年又以為什么都懂~到晚年 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跟林大師一樣開懷大笑自己了~ 生活所需的一切 不貴豪華 貴簡潔~ 不貴富麗貴高雅~ 不貴昂貴 貴合適~ 人生在世 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 有時給人家笑笑 ~體悟謙虛是祖
111、人生的盛宴已經(jīng)擺在我們的面前,現(xiàn)在唯一的問題是我們的胃口怎么樣。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112、大概英國式的陶養(yǎng),性格越養(yǎng)越剛,中國式的陶養(yǎng),越養(yǎng)越柔,到了優(yōu)柔寡斷的地步,已經(jīng)德高望重了 出處:林語堂散文
113、幸福: 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114、你只要說出你的真意,世界上似乎不會沒有與你同感的人。
115、有勇氣做真正的自己,單獨屹立,不要想做別人
116、短短橫墻,矮矮疏窗,花渣兒小小池塘。也有些風(fēng),有些月,有些涼。
117、“聰明難,由聰明轉(zhuǎn)入糊涂為尤難”,此絕對聰明語,有中國人之精微處世哲學(xué)在焉。蓋中國人之聰明達到極頂處,轉(zhuǎn)而見出聰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聰明絕頂,看破一切,知“為”與“不為”無別,與其為而無效,何如不為以養(yǎng)吾生。 出處:中國人的智慧
118、這是因為中國人總是那么親切、和藹、活潑、愉快,那么富有情趣,又是那么會玩兒。盡管現(xiàn)代中國受過教育的人們總是脾氣很壞,悲觀厭世,失去了一切價值觀念,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保持著親切、和藹、活潑、愉快的性格,少數(shù)人還保持著自己的情趣和玩耍的技巧。這也是自然的,因為情趣來自傳統(tǒng)。人們被教會欣賞美的事物,不是通過書本,而是通過社會實例,通過在富有高尚情趣的社會里的生活,工業(yè)時代人們的精神無論如何是丑陋的,而某些中國人的精神――他們把自己的社會傳統(tǒng)中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拋棄掉,而瘋狂地去追求西方的東西,可自己又不具備西方的傳統(tǒng),他們的精神更為丑陋。 出處:林語堂散文
119、所有的宗教都是燈,照亮世界,但基督教是太陽。太陽一升起來,其他的燈都失去了光彩。
120、如果我們在世界里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么可憐的世界?。?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21、蘇東坡說:“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這是孟子對孔夫子參政態(tài)度的概要結(jié)語。 出處:蘇東坡傳
122、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yōu)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123、所以人類是一種好奇的、夢想的、幽默的、任性的動物。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24、蘇東坡是大事聰明,小事糊涂。但構(gòu)成人生的往往是許多小事,大事則少而經(jīng)久不見 出處:蘇東坡傳
125、社會十大俗氣:腰有十文必振衣作響;每與人言必談貴戚;遇美人必急索登床;見問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態(tài);與朋友聚喋喋高吟其酸腐詩文;頭已花白卻喜唱艷曲;施人一小惠廣布于眾;與人交談借刁言以逞才;借人之債時其臉如丐,被人索償時其態(tài)如王;見人常多蜜語而背地卻常揭人短處。一一林語堂
126、既然有了足夠的閑暇,中國人有什么不能做呢?他們食蟹、品茗、嘗泉、唱戲、放風(fēng)箏、踢毽子、比草的長勢、糊紙盒、猜謎、搓麻將、賭博、典當衣物、煨人參、看斗雞、逗小孩、澆花、種菜、嫁接果樹、下棋、沐浴、閑聊、養(yǎng)鳥、午睡、大吃二喝、猜拳、看手相、談狐貍精、看戲、敲鑼打鼓、吹笛、練書法、嚼鴨肫、腌蘿卜、捏胡桃、放鷹、喂鴿子、與裁縫吵架、去朝圣、拜訪寺廟、登山、看賽舟、斗牛、服chunyao、抽鴉片、閑蕩街頭、看飛機、罵日本人、圍觀白人、感到納悶兒、批評政治家、念佛、練深呼吸、舉行佛教聚會、請教算命先生、捉蟋蟀、嗑瓜子、賭月餅、辦燈會、焚凈香、吃面條、射文虎、養(yǎng)瓶花、送禮祝壽、互相磕頭、生孩子、睡大覺。 出處:林語堂散文
127、在這城市的春天,人心已經(jīng)發(fā)霉,志向也已染了癆瘵,流水已充塞毒熱的微菌,柳絮也傳布腦膜炎的小機體。 出處:薩天師與東方朔
128、人生必有癡,而后有成。癡各不同,或癡于財,或癡于祿,或癡于情,或癡于漁。 出處:記紐約的釣魚
129、男人就像這支筆,總想在一張白紙上揮灑丹青;而女人結(jié)了婚,就像白紙上有了痕跡,男人畫得不好,就怪這白紙有毛病 出處:京華煙云
130、所以知道一個人,或是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guān)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對他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jié)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喜愛的人。 出處:蘇東坡傳
131、中國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不必逃避人類社會,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樂。因此,“城中隱士實是最偉大的隱士”。
132、任何現(xiàn)實主義的生命哲學(xué)必定涉及關(guān)于人類生存的一些特定的生態(tài)事實,生與死。 出處:生命的旋律
133、他恨邪惡之事,對身為邪惡之人,他并不記掛于心中,只是不喜愛此等人而已,因為恨別人,是自己無能的表現(xiàn),蘇東坡并非不才之人,因而他從不恨人。 出處:蘇東坡傳
134、科學(xué)無非是對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對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學(xué)是對于生命的嘆賞,藝術(shù)是對于生命的欣賞;根據(jù)個人對于宇宙之了解所生的對于人生之態(tài)度,是為哲學(xué)。 出處:《林語堂傳》
135、因此我被迫重整旗鼓,為月亮辯護,捍衛(wèi)她不致被消滅。因為我生怕中華民族一旦喪失欣賞朗月,享受清風(fēng)的能力,這個民族就會變得更加渺小粗俗、惟利是圖了。 出處:林語堂經(jīng)典作品選
136、他并沒有虛幻的憧憬,所以無所謂醒悟;他從來沒有懷著過度的奢望,所以無所謂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37、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138、中國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個人不必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樂。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39、偶爾他們的船駛過一個孤立的茅屋,只見那茅屋高高在上側(cè)身而立,背負青天,有時看見樵夫砍柴??茨敲┪莨铝懔懔⒃谀抢铮憧勺C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貧無疑,小屋頂僅僅蓋著木板,并無瓦片覆蓋。蘇東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勞苦,忽然瞥見一只蒼鷹在天空盤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絲毫不為明天費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盤算,為了功名利祿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銬鐐的夾鎖,是否值得?在高空飄逸飛翔的蒼鷹正好是人類精神解脫后的象征。 出處:蘇東坡傳
140、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出處:蘇東坡傳
141、讀書,開茅塞,除鄙見, 得新知,增學(xué)問,廣識見。
142、在人的一生,有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事過境遷之后,回顧其因果關(guān)系,卻發(fā)現(xiàn)其影響之大,殊可驚人。 出處:京華煙云
143、胸藏邱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
144、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出處:蘇東坡傳
145、有時,我們聽見別的船上飄來的幽怨悅耳的簫聲。音樂在水上,上帝在天宮。在我那童稚的歲月,還能再希望什么更好的環(huán)境呢? 出處:浮生若夢
146、我認為一個缺乏正氣的作家無論文筆多么燦爛,多么迷人,我們不可能真心仰慕他。 出處:《蘇東坡傳》
147、目光放遠一點你就不會傷心了。 -林語堂
148、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識見中產(chǎn)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觀。 出處:蘇東坡傳
149、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愿做個安徒生。能夠?qū)懪唆~的故事,想著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著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50、詩歌為中國人的宗教。
151、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nèi)而生的。一個人若享真正的福氣,或是人世間各式各樣兒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銀子也會變成一缸清水。 出處:京華煙云
152、真誠的友誼永遠不會特別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為既是對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誰也不須要寫什么。一年分別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出處:蘇東坡傳
153、“處貧濺易,處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閑散難。忍痛易,忍癢難。人能安閑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泵恳粋€革命在未得勢之前,能表現(xiàn)出最大的力量與團結(jié);但在既已得勢,既已清除反對力量之后,則開始由內(nèi)部的紛爭而分裂,終至崩潰。在力圖推翻別人時,人性中的精華發(fā)揮作用;在企圖控制別人時,則人性中之糟粕發(fā)揮作用。 “天下之理,戒然后有慧,蓋慧性圓通,必從戒謹中入。未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也?!?出處:蘇東坡傳
154、文明可以改變愛情的方式,卻永遠不能扼殺愛情。
155、我總以為,不管何處,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興。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隨之腐爛了。 出處:蘇東坡傳
156、少女的一言一行都可以解釋為她找理想對象的原始本能,她的服裝,她雙手的保養(yǎng),她活動的選擇和方向都有一個目的,就是為自己找一個丈夫? 出處:紅牡丹
157、所有的婚姻,任憑怎么安排,都是賭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險。 出處:蘇東坡傳
158、人類之足引以自傲者總是極為稀少,而這個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滿足者亦屬罕有。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59、智慧跟人事很少關(guān)系,因為人事多數(shù)是受我們的動物熱情所支配。
160、悠閑的生活始終需要一個怡靜的內(nèi)心,樂天曠達的觀念和盡情欣賞大自然的胸懷。
161、豁達的人生觀,率真無偽的態(tài)度,加上爐火純青的技巧,再以輕松愉快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便是幽默 出處:幽默大師
162、我認為風(fēng)味或嗜好是閱讀一切書籍的關(guān)鍵。這種嗜好跟對食物的嗜好一樣,必然是有選擇性的,屬于個人的。吃一個人所喜歡吃的東西終究是最合衛(wèi)生的吃法,因為他知道吃這些東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順利。讀書跟吃東西一樣,“在一人吃來是補品,在他人吃來是毒質(zhì)?!苯處煵荒芤云渌脧娖葘W(xué)生去讀,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們一樣。如果讀者對他所讀的東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時間全都浪費了。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63、人世間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們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學(xué)問,而是吃。
164、幽默和滑稽、諷刺的境界不是分相同:人與人之間,彼此發(fā)現(xiàn)了愚蠢,不覺失笑,這是滑稽;受了命運的作弄,而不能反抗,只好冷笑一下,這是俏皮;不肯屈服,而又無力反抗,只好苦笑一下,這是諷刺;看穿了人生的悲劇,寄予無限的同情,乃是幽默。鶴見佑輔說:懂得幽默,是由于深的修養(yǎng)而來的,這是因為倘若目不轉(zhuǎn)睛正視著人生的諸相,我們便覺得倘沒有幽默,即唄感到仿佛不能生活的苦楚的感覺里去。悲哀的人,是大抵喜歡幽默的。這是寂寞的內(nèi)心的安全瓣,淚和笑只隔一張紙,恐怕只有嘗過了,才懂得人生的笑的心情。 出處:浮生若夢
165、我的一生中所做過的許多事需求上帝寬佑,倒是未做過的事,反而是我的美德。我不曾寫過一篇當局嘉獎的文章,我不曾吆喝傭人,我不曾白拿百姓一個錢,這個社會不缺歌功頌德的人,但缺威武不屈的人;不缺到處捐款的人,但缺富貴不淫的人;不缺貧困潦倒的人,但缺貧賤不移的人。
166、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 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 出處:我的愿望
167、當面對生命的起起落落,保持心境平穩(wěn),不受動搖,沒有恨,不生不凈煩惱,總是覺得安定,這就是最大的快樂。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68、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想必日趨迂腐,文學(xué)必日趨干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169、人生世上,他的問題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樣去實現(xiàn)這目的,而是怎樣去應(yīng)付此生,怎樣消遣這五六十年天賦給他的光陰。他應(yīng)該把生活加以調(diào)整,在生活中獲得最大的快樂,這個問題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樂一樣實際,而不是形而上的問題。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70、古教堂、舊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書籍,我們是喜歡的,但大多數(shù)的人忘卻了老年人的美。這種美是值得我們欣賞,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為古老的東西,圓滿的東西,飽經(jīng)世變的東西才是最美的東西。──《生活的藝術(shù)》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71、蘇東坡能夠到處快樂滿足,就是因為他持這種幽默的看法。后來他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shù)責o醫(y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師無數(shù)人喪生于醫(y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出處:蘇東坡傳
172、中國就是有這么一群人,為了幾個盧布,不惜出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在報紙上瘋狂叫賣自己的漢奸言論,武裝保衛(wèi)蘇聯(lián),支持外蒙人民自己當家做主,在動物世界里找這樣的動物幾乎不可能。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73、男人就像是一本書,看看封面呢,金光閃爍,再看看序言,引人入勝,可等你拿到手,凈手焚香去讀,也許就讀不下去了 出處:京華煙云
174、看到秋天的云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
175、婚姻猶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樣去欣賞它,又怎樣去駕駛它。 出處:吾國吾民
176、蘇東坡若回到民間,那他就猶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陸地上拖著鰭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個海豹。 出處:蘇東坡傳
177、生命是某種東西剎那之間的表現(xiàn),是永恒的精神在剎那之間存在軀殼之中的形式。 出處:蘇東坡傳
178、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
179、萬事可忘,難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180、時,一個結(jié)了婚的人,其在社會的地位,也比較使人有一個良好的印象。一個男子如果老不結(jié)婚,將使人有一種不自然的感覺。心理學(xué)家就曾說過,一個女子如果始終不結(jié)婚,最容易發(fā)生變態(tài)心理。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181、讀書沒有合宜的時間和地點。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xué)校內(nèi)或?qū)W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有沒有學(xué)校,也都會讀書。他甚至在最優(yōu)良的學(xué)校里也可以讀書。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82、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國人用一種單純而顯明的態(tài)度決定了,它存在于樂天知命以享受樸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與和諧的社會關(guān)系。 出處:吾國吾民
183、婚姻生活,如渡一大海,而你們倆一向都不是舵工,不會有半點航海的經(jīng)驗。這一片汪洋,雖不定是苦海,但是頗似宦海、欲海,有苦也有樂,風(fēng)波是一定有的。如果你們還在做夢,只想一帆風(fēng)順,以為婚姻只有甜味,沒有苦味,請你們快點打破這個迷夢。但是你們做夢,罪不在你們。世上老舵工航海的經(jīng)驗,向來是諱莫如深的。你們進過大學(xué),受過高等教育,懂得天文地理的常識,但是沒人教授過你們婚姻的常識。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184、發(fā)揚過去而繪畫未來是容易的,檢閱現(xiàn)在而冀獲未來之光明與了解是困難的。因為在光榮的過去與可能的未來,二者之間,橫亙著一個山谷,你要跨過它,必先下降然后上升。 出處:吾國與吾民
185、幸福:1、睡在自家的床上。2、吃父母做的飯菜。3、聽愛人給你說情話。4、跟孩子做游戲。
186、一點癡性,人人都有,或癡于一個女人,或癡于太空學(xué),或癡于釣魚。癡表示對一件事的專一,癡使人廢寢忘食。人必有癡,而后有成。
187、我向來認為生命的目的是要真正享受人生,我們知道終必一死,終于會像燭光一樣熄滅是非常好的事。這使我們冷靜,而又有點憂郁;不少人并因之使生命富于詩意。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雖然知道生命有限,仍能決心明智地誠實地生活。
188、我們對于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tài)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
189、在不違背天地之道的情況下,成為一個自由而快樂的人。這就好比一臺戲,優(yōu)秀的演員明知其假,但卻能夠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真實、更自然、更快樂地表達自己。人生亦復(fù)如此。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并從中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生不完美是常態(tài),而圓滿則是非常態(tài),就如同“月圓為少月缺為多”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此理解人生,那么我們就會很快變得通達起來,也逍遙自適多了,苦惱和晦暗也會隨風(fēng)而去了。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190、女人是水,男人是泥,水滲進泥里,把泥塑造了,泥吸收了水,使水有了形體的寄托,使水可以在這形體里流動著,生活著,獲得了豐富的生命。 出處:人生的盛宴
191、此處,高在山巔,天與地互相接觸,風(fēng)與云交互鼓蕩,陰陽雌雄之氣,獲得會合凝聚,是以“巫山云雨”一詞,至今還留為男女交歡之稱。 出處:蘇東坡傳
192、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fā)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松,一樣的自由。不轉(zhuǎn)眼繚煙變成縷縷的細絲,慢慢不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待要再劃一根洋火,再點起那已點過三四次的雪茄,卻因白灰已積得太多,點不著,乃輕輕的一彈,煙灰靜悄悄的落在銅爐上,其靜寂如同我此時用毛筆寫在中紙上一樣,一點的聲息也沒有。于是再點起來,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氣撲鼻,宛如偎紅倚翠溫香在抱情調(diào)。于是想到煙,想到這煙一股溫煦的熱氣,想到室中繚繞暗淡的煙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出處:秋天的況味
193、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以盡其才。一個城市,能得詩人發(fā)現(xiàn)其生活上復(fù)雜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詩人能在寥寥四行詩句中表現(xiàn)此地的精粹、氣象、美麗,也頗不簡單。 出處:蘇東坡傳
194、有價值的學(xué)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練”,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學(xué)”。他們只是愛好書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195、紳士的演講應(yīng)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迷人。 出處:林語堂參加臺北一個學(xué)校的畢業(yè)典禮時說的
196、自己萎弱,惡人健全;自己惡動,忌人活潑;自己飲水,嫉人喝茶;自己呻吟,恨人笑聲,總是心地欠寬大所致。
197、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別人的性命。 出處:蘇東坡傳
198、智慧的價值,就是教人笑自己
199、我們用他自己的話說,他過去生活的態(tài)度,一向是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 出處:蘇東坡傳
200、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后來竟可以尖如縫衣之針。但他的觀念的范圍則必日漸廣博,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所望見者越遠。──《生活的藝術(shù)》
201、人約黃昏,偏偏不再少年路。 出處:京華煙云
202、當年一聽陳友仁的英文,受了感動,就參加了漢口的革命政府,充任外交部的秘書,做了四個月,棄政治而去,因為他說,他“體會出來自己是個草食動物,而不是肉食動物,自己善于治己,而不善于治人。”他曾經(jīng)寫過:“對我自己而言,順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出處:人生不過如此
203、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yōu)雅和風(fēng)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shù)。一人讀書的目的并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凈盡了。 出處:生活的藝術(shù)
204、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205、生年不滿百,安能為他人拭涕。 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只有人能把自己的境界提高一個層次,才不會為近期的憂郁而傷懷,而總是糾結(jié)其中不能釋懷。還是那句話說得很好,人之所以傷心,是因為看得不夠遠。未來沒有來臨之前,怎么知道現(xiàn)在所謂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尤其是感情,根本是無須去糾結(jié)其中的對錯,因為是沒有對錯的。
206、人們經(jīng)常存在這樣的觀念:"女娼''與''男盜''相提并論,女人群中的淘金者卻不可與男人中的銀行家同日而語。我認為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因為盜賊無誤可賣,而淘金者有--她們的色相。 出處:林語堂經(jīng)典作品選
207、今日蘇堤橫臥湖上,此一小小仙島投入水中的影子,構(gòu)成了“三潭印月”,湖邊垂柳成行,足以證明蘇東坡在設(shè)計風(fēng)景方面的奇才。 出處:蘇東坡傳
208、“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侵?!痹谀咎m以后的生活里,有好多時候兒她想起父親這句話來,這個道理竟成了她人生的指南,她從中獲得了人生的樂觀與勇氣。一個萬惡不能侵入的世界,自然是一個使人樂觀奮斗的美好世界,自然活在如此的一個世界的人會有勇氣,能奮斗,也能忍受。 出處:京華煙云
209、要做作家,就必能整個人對時代起反應(yīng)。作家和學(xué)者不同。學(xué)者也會寫文章,作家有時候也從事學(xué)術(shù)研究。但我們在這里只討論作家。因為,鉆牛角尖的學(xué)者的作品,和通書沒什么不同,難以看出個人心靈的活動。他所尋求的只是事實,不摻入個人意見。而作家卻全然不同,他個人的情感、愛憎、意見、偏見都會從筆尖溜出。歸根到底,一個時代的文學(xué),只是一群個人,各自對人生和時代發(fā)生反應(yīng)。 出處:《林語堂傳》
210、在這樣的地方你不能不想到賦詩:在此地作詩人只需要心平氣和,凝神致志,然后將詩意融入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急于去尋章摘句。 出處:林語堂經(jīng)典作品選
211、失去人間美好的東西之人,才有福氣!蘇東坡能夠到處快樂滿足,就是因為他持這種幽默的看法。后來他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shù)責o醫(y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師無數(shù)人喪生于醫(y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出處:蘇東坡傳
212、每一個都喜歡
213、在中國多一見識長進人時,便是世上少一做事人時;多一聰明同胞時,便是國事走入一步黑甜鄉(xiāng)時,舉國皆鼾鼾睡到曉,憨憨直到老,舉國皆人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之圣賢,而獨無一失計之糊涂漢子。舉國皆不吃眼前虧之好漢,而獨無一肯吃虧之弱者,是國家之幸乎?是國家之幸乎? 出處:林語堂散文
214、蘇東坡去世后,另一個人,姓洪,接他的職位。他對自己的文采頗自期許,他問當年侍候蘇東坡的老仆,他比蘇東坡如何?老仆回答說:“蘇東坡寫得并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 靈魂之自在確與身體之自在有關(guān)聯(lián)。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靈魂。 出處:蘇東坡傳
215、我所以反對獨裁者,就因為他們不近人情。因為不近人情者總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藝術(shù)是惡劣的藝術(shù);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類式的生活。
216、但不論理由怎樣,其最大的原因,還是他們?nèi)鄙俳∪膽B(tài)度,使他們不能迎合結(jié)婚的理想。他們對于婚姻應(yīng)負的責任,懷有恐懼,且不愿妥協(xié);但結(jié)婚正如合伙事業(yè)一樣,是必須各自協(xié)調(diào),犧牲自我,謀取共同利益的,而他們卻不能負起與婚姻而俱來的責任。 出處:人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