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筆斃刺客
唐順之在掃蕩倭寇的戰(zhàn)斗中,因為他用兵如神,再加上他武藝超人,他的隊伍把倭寇殺得落花流水。倭寇聽到唐順之,就失魂落魄。倭寇的頭子對唐順之也恨之入骨。于是重金聘請刺客謀殺唐順之。有一天深夜,唐順之正秉燭揮毫,忽覺桌前燭光一閃,猛一抬頭,只見一個渾身穿著黑色緊身短靠,手執(zhí)利刀的人已站在眼前了?!按炭汀?,荊川的腦子中念頭一閃,“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我得小心對付。他微微笑著對黑衣人說: “你是誰?何故深夜前來?” “唐順之,你不必問我何人,今天就是來取你的性命!” “既然這樣,好吧,能否容我把這張字寫完再就教你呢?”
刺客一看,唐順之手執(zhí)毛筆如龍飛鳳舞。心里想:人家都說唐順之學問好,字寫得好,今天親眼看他寫字也算有緣。反正他性命已在我掌握之中了。于是對唐順之說:
“念你是讀書人,就讓你多活一刻,把這張字寫完了吧!”話雖這樣說,刺客的刀刃還對準著他的頸項。
唐順之神色自若,提著斗筆飽蘸濃墨依然揮毫如飛,正當刺客看得入神時,突然,荊川先生閃電似地將筆往刺客喉間擲去。“哎……”刺客“呀”都來不及出口,身體往后便倒,手中的利刀“當啷”一聲墜落在羅磚地上,原來荊川先生把渾身的力氣全運到這筆尖上,輕輕一擲有千鈞之力。刺客的喉嚨怎么能經(jīng)受得起,鮮血和墨汁混流滿地了。唐順之從容地招呼家人悄悄地把刺客抬到后園空地上埋了,從此他就更為警惕了。
金頭玉臂
唐順之先生自從刺客來行刺后,一直十分警惕,他得知倭寇對他恨之入骨,因此在他連年征戰(zhàn)積勞成疾后,更是戒備森嚴。他五十四那年,正在江北討賊,舊病復發(fā),愈來愈沉重,自知要客死異鄉(xiāng)了,便把兒子鶴征召到床前:“為父看來不久就要離開人世,我估計即使我死后,賊人還要對我進行報復,因此,我的靈柩你要秘藏,切勿讓外人知道才好?!薄案赣H放心,孩兒定當格外當心?!柄Q征流著淚答應著。
沒幾天,唐順之歸天,遺體運回常州。鶴征想,父親生前交友很廣,人家前來吊奠總不能拒之門外,但人多雜亂,倘有疏忽,致使父親遺體受損,那怎么對得起去世的父親呢?于是想出了一個法子,做了四口同樣的棺材,同時在四個地點守靈。放有唐順之尸體的棺木則放在東下塘自家的小房子里,派得力的家將守護著,自己反而守在另一處假棺旁接待一般賓客。四處同時哀樂齊鳴,準備等服滿后分別出喪下葬。
一天清晨,只聽門人報:“有遠客來吊奠老爺!”只見一位書生模樣的人,臉容十分哀切,后面一位從人挑著一擔祭品進來。鶴征覺得來人面生,開口問道: “客人尊姓大名?從何而來?” 書生通了姓名后說: “荊川先生是我大恩人,聽到噩耗我是連夜備了祭品從丹徒趕來的。”說罷號淘大哭。 鶴征見他情真意切,開口閉口說荊川先生是他大恩人,又見他路遠迢迢備了祭品趕到這里,很是過意不去。看上去,這個人書生打扮,舉止斯文,絕不是歹徒。心想,來人這樣誠意,如不讓他在父親靈柩前吊奠,是說不過去的。于是就吩咐家將帶了這兩個人到東下塘設靈的房子里去祭奠。自己也隨后趕來。
再說那人到了東下塘房子里,一看這里雖然人并不擁擠,卻另是一種哀切的氣氛,估計是唐順之遺體的所在。于是一路號淘大哭進去,家人擺好祭品,書生就下跪磕頭祭奠。書生一磕頭,二磕頭,到三磕頭,只聽得棺木中咔嚓一聲巨響。書生立起身來,就同家人拱手告辭。這時鶴征正好趕來,再三挽留不住。書生走后,家人對唐公子說: “公子,剛才客人磕頭祭奠時,聽得棺木中‘咔嚓’聲,我嚇得毛骨悚然,恐怕有些蹊蹺?!?/p>
鶴征說:“我剛趕到,似乎也聽到這個聲音,不要出什么問題?!眱扇俗呓`樞一看,只見棺蓋上已裂開一條縫,顯然出了什么岔子?;琶μ鸸咨w一看,只見荊川先生的頭和一條手臂已不知去向了。鶴征見此情狀,知道來人是歹徒,心想自己悔不該忘了先父遺囑,致使上當,尸骨不全,如何是好……想到這里不禁失聲痛哭起來,驚動了家屬、親友。大家紛紛猜測定是倭寇派人前來報復?!霸趺崔k呢?總不能讓為國為民討賊的唐順之先生身首異處地安葬!”于是有人提議鑄一個黃金的頭,雕一只白玉的手臂,裝在荊川先生遺體上,讓他全尸安葬。這也是表示后人對這位民族英雄的紀念。于是金頭玉臂的傳說就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