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大陸對事情的看法更加客觀,他們認為對是對,錯是錯,不能因為他后來的事情而抹殺廖耀湘以前抗日的貢獻。
圖為廖耀湘曾孫女廖志宇與廖耀湘兒媳歐陽蘅
嘉賓簡介:
歐陽蘅:廖耀湘兒媳,現定居美國。
廖志宇:廖耀湘曾孫女,現任德國Goetzpartners顧問公司中國總裁。
網上對廖耀湘情況的介紹嚴重失實
鳳凰網歷史:作為家人,今天你們還會常常提起廖耀湘將軍嗎?
廖志宇:其實從太奶奶跟太爺爺分開,帶著爺爺從臺灣到了美國以后,我們就離這些事情很遠了。太奶奶黃伯溶是黃興的侄女,活了103歲,她其實從內戰(zhàn)開始的時候就再也沒見過太爺爺了,她到臺灣之前我們家里過得非常富裕,非常受愛戴,到了臺灣以后就變成非常辛苦的生活。她把所有的悲痛都看作一種修煉,所以她就信了基督教,信教以后反而說的話越來越少。另一方面,雖然我對廖將軍的事情非常了解,家里有很多的歷史資料,但我也是我們家唯一說中文的后代,剩下的人都變成混血,跟大陸的事情已經完全沒有任何聯系。
我們家常年在海外,我主要幫助中國和海外的跨境投資,因為工作的原因,越來越多的接觸到大陸的企業(yè)家,覺得他們對我太爺爺的事情還是非常了解的。其實我們家反倒從來沒有做過任何這方面的宣傳,所以我覺得很遺憾。
我們覺得太爺爺的事情非常有意義,但現在在網絡上看到一些東西可能并不是特別的屬實,我覺得這些東西需要通過媒體的報道去糾正。
鳳凰網歷史:您覺得對廖耀湘的哪些評價不是特別屬實?
廖志宇:我覺得首先從家人方面,百度百科上對我太奶奶的介紹完全是錯的,人都錯了,上面寫道我太爺爺的老婆叫什么“黃淑蘭”,其實跟我們家一點關系都沒有,完全就是另外一個人。事跡也完全都是錯的,比如結婚在浙江什么的。其實我們手里現在就拿著太奶奶和太爺爺在法國結婚的照片,當時黃伯溶因為對藝術的熱愛去法國留學,我太爺爺在法國上軍校,他們經朋友介紹在法國認識,然后相愛,我的爺爺也是在法國出生的,后來他們才回到了大陸。
抗戰(zhàn)時因為戰(zhàn)爭的原因其實他們很少見面,抗戰(zhàn)勝利以后,蔣介石因為太爺爺的功勛,所以把他的家人安排在上海的德國領事館,隨后內戰(zhàn)開始了,他們就再也就沒有見過。后來太奶奶輾轉去了香港,又去了臺灣,再經過特批從臺灣到了美國,其實很少跟太爺爺有機會來往。
太爺爺在北京被俘,后來共產黨還給他介紹了一個夫人。當時太爺爺給我們家寫了一封寄到加州,問可不可以再結婚。當時我的爺爺就說,你自己決定,最后他們還是在北京結婚了。但是結婚兩年后文革就開始了,太爺爺那會兒被迫害,所以那個夫人張女士也離開了他,后面就沒有在一起了。
鳳凰網歷史:現在跟其他國民黨將領后代還有聯系嗎?
廖志宇:不是很多。很早期的時候跟杜聿明的女兒他們還是有一些來往的。太爺爺的部下,其實都非常的愛戴他,所以在他去世10周年的時候還給他寫了一本書。每一年他的部下都會到加州來看我們,因為太奶奶活了很長時間,他們也非常的愛戴我的太奶奶。但是現在絕大部分的人都故去了。
臺灣方面對廖耀湘至今絕口不提
鳳凰網歷史:廖耀湘在新中國建立后跟美國的通信里,表露出來的精神狀態(tài)是怎樣的?
廖志宇:我們家其實很慘,一直顛沛流離,但是太奶奶把她的痛苦化作一種平穩(wěn)安逸的狀態(tài),我的爺爺雖然他從小很少見他的爸爸,但他性格也是比較樂觀的,因為他知道,他能感覺到他爸爸對他愛。我太爺爺也是這樣的,當我太爺爺被俘的時候,一開始他覺得不是他的錯,是部署戰(zhàn)略上有誤,但是后來我們了解到,他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和藹的老人,以比較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這個事情。
鳳凰網歷史:那時候有想過讓太爺爺到美國來嗎?
廖志宇:這不可能,我們都非常清楚,也沒有過這個想法。其實我們那時候在美國已經沒有抱任何希望了,只是他當時后來去世以后,我們把他的骨灰從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募移到美國來跟太奶奶葬在一起,就算是他們最終又團圓了。
鳳凰網歷史:家屬今天能夠感受到對廖耀湘評價的解凍嗎?
廖志宇:因為臺灣方面一點都沒有(解凍),完全就是絕口不提,我們反而一直覺得大陸對我們很尊重,從80年代其實就開始認可我們在抗日戰(zhàn)爭的一些功勞,我奶奶覺得很奇怪,大陸還知道太爺爺,因為她也是以前國民黨炮兵家屬后代,跟我爺爺是在臺灣的臺大認識的,以后到美國去留學然后結婚,從臺灣那邊,她覺得別人已經不會在乎他,但每次到大陸,反而覺得很受人尊敬。
尤其是我個人,就是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到這種尊敬,因為我在做跨境的投資嘛,就是幫助中國企業(yè)走出去,跟各種企業(yè)家交流,就40歲以上的人,只要提出來廖耀湘他們都是知道的,而且都還是比較尊敬的,我自己也覺得很欣慰。
鳳凰網歷史:據你觀察,臺灣方面對于抗戰(zhàn)這段歷史是如何看待的呢?
廖志宇:我覺得今天的臺灣,跟我奶奶那個時候的臺灣,已經完全不能當做一個臺灣來看了,像我們奶奶他們這代都非常愛國,覺得非常為中國而感到驕傲,今天的臺灣面年輕人了解的很多東西是不全面的,他們對抗日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沒有特別深刻的了解。
今天在臺灣也有很強的反對統一的聲音,其實老一代人都是沒有這些想法的,我奶奶是臺大早期的高材生,跟瓊瑤還是高中同學,那個時候出國的人都很愛國。但留在臺灣的現在再開同學會,很多時候都已經不能在一塊交流了,大家整個的思路就完全都不一樣了。
廖耀湘夫人沒回大陸因不想勾起痛苦回憶
鳳凰網歷史:您對您公公的了解主要是從哪些渠道呢?
歐陽蘅:我是認識我先生以后才了解我的公公的,因為當時我在臺灣,臺灣都不提廖耀湘的名字,我對他根本就沒有印象,因為他是一個失敗的將軍嘛,他的部下也都沒有被重用。我第一次對廖耀湘有印象是因為我要跟我先生結婚,那我要寫信回家,當然要問先生是誰啊,我就說是廖耀湘的兒子,他跟我講他的媽媽在臺灣。我父親很快就回信說,可以,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應該是不錯的。
鳳凰網歷史:也就是說,其實對廖家是很滿意的。
圖為廖耀湘曾孫女廖志宇與廖耀湘兒媳歐陽蘅
歐陽蘅:對,他這樣講,我就很奇怪,我就開始閱讀他爸爸的背景,結婚以后我才了解關于廖耀湘將軍的事情。他媽媽是1972年來美國,通過她我就更加了解了。1978年,他父親過世10周年,臺灣他的部下全體每人寫了一篇文章紀念他,包括當年跟他們的長官在一起的情形,后來在印緬的情形,有的部下把當年怎么打哪一仗都寫的非常詳盡。我看了以后我才深切的了解,他父親是怎樣一個軍人,對他的部下怎么嚴厲,怎么訓練。我婆婆他們夫婦對部下眷屬一點都沒有那點架子,像一家人一樣對待,我孫女小時候在上海念書,他爸爸又到東北去了,所以我婆婆也常常家里就留她一個人,都是部下的太太在看顧她。
鳳凰網歷史:您的婆婆和其他家人,平時提起廖將軍的時候,主要說的都是什么?
歐陽蘅:我婆婆從來不提從前的事情。但是她有非常多的照片,她就一本一本的歸類貼起來,常??此恼掌?,我婆婆是一個不多話的、非常有大家風范的一個女子,字也寫的很漂亮,待人也很親切。我先生一生是蠻快樂的,沒有什么陰影,雖然臺灣不提他的父親,但他是以他父親為榮的,不過他們母子不炫耀,從來不在人前提這些從前的事情。所以我后來是通過很多照片,很多書逐漸了解他父親廖耀湘的過去。尤其是他的部下為了紀念他寫的那本厚厚的書。我的兒子在美國生的,他看美國歷史頻道,也有提到廖耀湘的事跡,他也很驕傲。80年代英國女王因為廖耀湘解救英軍,追贈了一個十字勛章也送到我們家,我兒子現在就保留那個勛章,非常以他的祖父為榮。
鳳凰網歷史:您的婆婆有沒有想過回大陸?
歐陽蘅:我的婆婆后來來了美國,因為信了教,她就心情很平穩(wěn),當然那個時候家鄉(xiāng)很多人想請她回國,她都沒有回,我的感覺是她不想勾起痛苦的回憶,她已經心情平復了。再叫她回國,那么大年紀,再一激動,我們擔心她的身體健康問題,所以她就一直沒有回來。所以我先生跟我才回來看看。婆婆就一直很平靜地在美國。
廖耀湘的抗日功績不應該被抹殺
鳳凰網歷史:廖將軍留在大陸后,他的生活狀態(tài)還有心理狀態(tài)是怎樣的?
歐陽蘅:那時候美國跟中國也沒開放,臺灣跟中國也沒有開放,所以我們的消息就是從香港尼泊爾的華僑樓先生和樓太太那里獲得的,他們是跟中國做了幾十年生意的天津地產的商人,他們從中間帶信,我們才知道彼此的情況。樓先生和樓太太的孩子后來在美國上學,我就照顧他,他說他們見到我公公,覺得“好慈祥一個老人,他頭發(fā)都白了”。但當年別俘以后的心態(tài)沒有方法知道,他也沒提。
鳳凰網歷史:您婆婆是怎么去的美國?
歐陽蘅:其實我婆婆在臺灣的時候,臺灣政府不讓她出來。因為杜聿明將軍的太太在臺灣,后來她因為她女兒嫁給了楊振寧,就來美國了,從美國就回到中國大陸去了,還有臺灣的教育部長梅貽琦的夫人也是先來了美國,又回了中國大陸了。那時候臺灣就很害怕,因為臺灣一直宣傳中國大陸很窮困嘛,吃香蕉充饑,這些人要是都回去,意思不就是大陸很好嘛,所以他們就很怕我婆婆來了美國也回大陸,一直不讓她出來。到了1972年,還是我先生因為在美國已經成家立業(yè),想把媽媽接出來,最后寫信給蔣經國先生,蔣經國特批才讓她出來的。我們在美國是因為那個香港華僑,1965年才跟我公公聯絡上的,又過了三年,1968年他就過世了。
鳳凰網歷史:您怎么看待今天對于民間對于廖耀湘的評價?
歐陽蘅:我在海外看到有一個埋藏遠征軍遺骨的很大的墳場,臺灣每年有很多后人去紀念,尤其特別的節(jié)日,但是從來都不提他們的長官廖耀湘,我后來看書上說,這個墓園是廖耀湘跟蔣介石申請建造的,在異域紀念他的那些官兵。所以我就很奇怪。
但回到大陸以后,我發(fā)現很多人都認識他。我覺得大陸對事情的看法更加客觀,他們認為對是對,錯是錯,不能因為他后來的事情而抹殺他以前抗日的貢獻,尤其我看到北京臺《檔案》的一期節(jié)目,主持人最后的結論就是我剛才這番話,然后出現了杜聿明、鄭洞國、廖耀湘的照片,我就很感動。我覺得我作為唯一一個跟我婆婆接觸比較多的當事人,這次來大陸能夠講講他們的事情很高興,很謝謝你們讓我有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