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馬祿
國籍:中國
民族:回族
出生地:青海省化隆縣卡力崗
出生日期:1895年
逝世日期:1946年
職業(yè):軍人
主要成就:抗擊日寇
人物生平
在中國近現(xiàn)代的歷史上,產(chǎn)生過不少這樣的顯赫人物。他們一方面從地主階級利益和自己的政治地位出發(fā),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忠心耿耿,竭心盡力,對人民的反抗則殘暴鎮(zhèn)壓,不遺余力;另一方面,從維護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出發(fā),對外國侵略者又能挺身而出,堅決抵抗。馬祿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代表。
馬祿自小參加哥老會,結識紅幫哥老會首領王英,早期活躍于內(nèi)蒙古綏遠一帶。后到軍閥馬步芳、馬步青部下,由傳令兵至班長、排長、連長,扶搖直上,直至團長、旅長、師長等要職,成為顯赫一時的風云人物。
個人履歷
早在1935年,蔣介石得悉工農(nóng)紅軍要北上抗日的消息后,急電駐武威騎兵第五師師長馬步青,令其準備堵?lián)簦㈦娏钋嗪qR步芳調(diào)遣軍隊,配合騎五師堵?lián)艏t軍西進。據(jù)此,馬步青派所屬騎兵第一旅(馬祿任旅長);騎兵第二旅(韓起錄任旅長)和步兵旅(祁明山任旅長),由騎五師參謀長馬廷祥任前線指揮官,先行開赴甘肅靖遠縣,防守沿河各要隘。1936年秋,紅軍北上到達甘肅省靖遠縣境內(nèi)集結,渡黃河進入河西地區(qū),馬祿作為馬步青騎五師主力部下,幾乎是無役不與。馬部采取騎兵窮追的作戰(zhàn)方法,使西進紅軍沒有休整時間,甚至連吃飯、休息的時間也難得。盡管如此,紅軍仍將馬部擊敗于靖遠吳家川,并在一條山擊斃其前線指揮官馬廷祥。騎五師殘部退縮武威后,和青海馬步芳派出的軍隊會合,商討了作戰(zhàn)計劃,將騎五師馬祿、韓起錄兩個騎兵旅劃歸馬步芳部下馬元海指揮,開赴永昌、古浪等地繼續(xù)圍剿紅軍。馬祿還參加了臨澤倪家營子的圍攻,使大批西進紅軍慘遭殺害。但在倪
個人業(yè)績
享堂峽位于窯街之南,距四渠不遠,為四渠通往海石灣及青海的必經(jīng)之地。這里峰巒壁立,石山陡峭,山下是洶涌澎湃的大通河。山上是崎嶇坎坷小路,僅容單人通過,尤其是石碣子、閻王砭、獅子頭等處,稍有不慎就會跌落下去,粉身碎骨。馬祿于1935年捐資動員人民劈山開石,修建起這條15公里長的簡易公路,不僅人畜可以安然通過,且可通行大車,便利了八寶川的交通。為此,當?shù)厝嗣裨诼房谪Q有“流芳百世,福山修”的石碑一塊。馬祿為了便利四渠的水上交通,還在流經(jīng)四渠的大通河上購置了渡船一只,使東西兩岸暢通無阻。
四渠多回民,文化教育素不發(fā)達,馬祿于1931年主持修建起四渠初級小學,有教室4座,當年有教員2人,學生有100多人,其中回民學生20多人,該校為每個學生縫制校服一套。這所學校是八寶川最早興辦的回民學校,至今仍然存在。
為了發(fā)展四渠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馬祿大力興辦水利事業(yè)。原有水渠是清朝時修建的,渠首地勢較高,以后大通河河床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