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吳承恩
字:汝忠
號:射陽山人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淮安區(qū))(一說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約 1500年(一說約1506年)
逝世日期:1583年(一說1580年)
主要作品:《西游記》
主要成就:完成取經(jīng)故事,寫成小說《西游記》
人物生平
吳承恩家祖籍安東(今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先祖在元末明初遷居當時淮安河下,至吳承恩已五代。
吳承恩從小勤奮好學(xué),過目成誦。精于繪畫、書法、填詞、圍棋,喜歡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如《百怪錄》、《酉陽雜俎》等小說或者野史。當時的名人朱應(yīng)登恃才傲物,見到吳承恩后極為欣賞,說吳承恩能夠讀盡天下的書,把自己私藏的一半書籍送給吳承恩。
嘉靖六年(1527年),吳承恩因為頗負文名而娶了戶部尚書葉琪的曾孫女。
嘉靖八年(1529年),吳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創(chuàng)辦的龍溪書院讀書,得到葛木的賞識。其時吳承恩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并且有了創(chuàng)作的打算。
嘉靖十年(1531年),吳承恩來到南京的江南貢院參加鄉(xiāng)試,但不幸名落孫山。
嘉靖十一年(1532年),吳承恩帶著失意的心情陪父親外出游歷。不久,吳承恩的父親與世長辭,父親是商人,生前十分希望兒子能考取功名,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
主要影響
吳承恩最主要的成就在于最后完成《西游記》。由于官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吳承恩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促使吳承恩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nèi)心的不滿和憤懣。吳承恩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薄段饔斡洝肪褪且浴疤粕〗?jīng)”歷史事件為藍本,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反映明代社會現(xiàn)實的一部志怪小說。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后,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jīng),一路上歷經(jīng)艱險、降妖伏魔,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記》的藝術(shù)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shù)想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段饔斡洝返乃囆g(shù)想象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于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
歷史評價
《天啟淮安府志》:“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fù)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p>
《長興縣志》:“性耽風雅,作為詩,緣情體物,習氣悉除。其旨博而深,其辭微而顯,張文潛后殆無其倫?!?/p>
朱彝尊《明詩綜》卷四十八:“習氣息除,一時殆鮮其匹。”
陳文燭《吳射陽先生存稿敘》:“今觀汝忠之作,緣情而綺麗,體物而瀏亮,其詞微而顯,其旨博而深?!睹魈谩芬毁x,鏗然金石。至于書記碑敘之文,雖不擬古何人,班孟堅柳子厚之遺也。詩詞雖不擬古何人,李太白辛幼安之遺也。蓋淮自陸賈、枚乘、匡衡、陳琳、鮑照、趙嘏諸人,咸有聲藝苑,至宋張耒而盛;乃汝忠崛起國朝,收百代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沉辭淵深,浮藻云峻,文潛以后,一人而已,真大河韓山之所鍾哉!汝忠與寶應(yīng)朱子價,自少友善,其文名與之頡頏;乃子價為太守,而汝忠沉于下寮。茲稿出,當與《山帶閣集》并傳,射陽射陂之上,有兩明珠也。因綴數(shù)語冠于簡端?!?/p>
主要作品
吳承恩代表作為長篇小說《西游記》,另著詞集《花草新編》及短篇小說集《禹鼎志》(《禹鼎記》)等,大多散佚。詩作有《海鶴蟠桃篇》《春曉邑齋作》《楊柳青》《長興作》《秋興》《金陵客窗對雪》《田園即事》《桃源圖》《堤上》《舟行》《題沈青門寄畫海棠用東坡定惠院韻》等。詞作有《點絳唇》《浣溪沙》《如夢令》《西江月》《滿江紅》等。散曲作品有《沉醉東風》《醉太平》《水仙子》《駐云飛》《梁洲序》《滿庭芳》等。
吳承恩詩文,有后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存世,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卷四末附小詞三十八首。另有《續(xù)稿》一卷。
人際關(guān)系
關(guān)系
姓名
備注
高祖
吳鼎
平民
曾祖
吳銘
曾任浙江余姚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
祖父
吳貞
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曾任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儒學(xué)教諭
祖母
梁氏
平民
父親
吳銳
平民
母親
徐氏
吳銳正妻
生母
張氏
吳銳偏房
姐
吳承嘉
嫁沈氏
妻
葉氏
南宋初年宰相葉衡后人,戶部尚書葉淇曾孫女
牛氏
——
子
吳鳳毛
聘狀元沈坤女
后世紀念
吳承恩墓位于淮安城東南的馬甸鄉(xiāng)二堡村,在大運河?xùn)|堤東的南干渠東邊。墓園呈方形,四周以小水溝與外界相隔,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墓基封土直徑為5米,高1.5米,墓前豎有1.5米高的石碑,上刻有陰文“荊府紀善吳公承恩之墓”10個字。墓南10米有4柱3門帶脊檐的牌坊一座。柱高8米,橫坊書有楷書“吳承恩之墓”五字。墓西有古式?jīng)鐾ひ蛔?,四角飛翹,可供游園者小憩。亭之北為甬道,甬道北盡頭則為出入墓園之門。
1974年12月,吳承恩及其父吳銳之墓同時被盜。由于當時調(diào)查人員只見到《先府賓墓志銘》,未能見到吳承恩的棺材,故不知吳承恩的墓已被掘。
1981年8月,淮安市人民政府組織專人尋訪吳承恩墓地,在馬甸鄉(xiāng)找到了吳承恩棺材前檔板(上刻有吳的官銜“荊府紀善”),于是找到了吳承恩的墓地。當即清理了墓穴,并將以吳墓為中心的一塊三畝地征用下來,在四周挖小渠環(huán)繞,建為吳承恩墓園。
1987年9月,吳承恩墓被淮陰市人民政府公
人物爭議
1510年說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大中文系的《中國小說史》、游國恩主編的《中國文學(xué)史》都取這一說。這一說并無可靠證據(jù),似乎只是一種大致的判斷和約定俗成。
1500年說
1958年,劉修業(yè)根據(jù)1930年故宮的鉛印本《射陽先生文存》重新輯校出版了《吳承恩詩文集》,并在后面附了一個《吳承恩年譜》,提出吳承恩生于1500年一說,但也沒有明確的直接證據(jù)。由于劉氏《年譜》的影響,接受1500年說的人不少,如劉大杰《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
1504年說
蘇興在1980年出版的《吳承恩年譜》對吳承恩生平的研究多有突破,其中包括將吳承恩的生年定為1504年。蘇興利用吳承恩詩文的系年,指出1510年說和1500年說不合理之處甚多,但他也承認1504年并不是一個確定的數(shù)據(jù),而只是一個區(qū)間,1506年或稍后也有可能。
1506年說
最早為汪馥泉提出。蘇興曾提到過吳承恩生于1506年的可能,未予否定。1991年劉懷玉箋校原劉修業(yè)輯
藝術(shù)形象
2010年中國電視劇《吳承恩與西游記》由六小齡童飾演吳承恩。
2017年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說獎”的祁宏小說《大師吳承恩》以吳承恩為小說主人公。
史料索引
(明)宋祖舜《天啟淮安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