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1 1386
唐代文學家。新安(今安徽黃山休寧)人。字仲材,號遂谷。生于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癸亥八月十三日,卒于明皇天寶八年(750年),與夫人朱氏合葬休寧石葉山(后改名鳳凰山)。唐長安元年(701年)辛丑進士。累授晉陽尉。[詳細]
2021-08-07 820
吳伯宗(1334-1384)名祐,以字行于世,明初金溪新田(今屬江西省東鄉(xiāng)縣紅光墾殖場新田分場)人。天文學家。官至武英殿大學士。曾祖吳可,宋登仕郎,漕貢進士(舉人),其兄弟吳名揚,參與文天祥勤王軍,入幕府;祖父吳泰運;父吳儀,字明善,元鄉(xiāng)貢[詳細]
2021-02-13 760
吳瑜(1115年-1197年),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吳瑜十四世入宮侍奉康王趙構,趙構登基后封吳氏為義郡夫人,又累進封為才人、婉儀、貴妃。紹興十三年(1143年)被冊立為皇后。83歲去世,謚曰憲圣慈烈皇后,攢祔于永思陵。吳后一生,經(jīng)歷高、孝[詳細]
2021-02-14 46520
吳承恩(約1500—1583年,一說約1506—1580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文學家,南直隸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人,一說安徽桐城人。祖籍安東(今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其喜愛神話故事。擅[詳細]
2019-11-22 883
吳征鑒,字若水,祖籍安徽歙縣,畢生致力于人體寄生蟲病的防治研究,確定了中華白蛉是我國黑熱病的主要傳播媒介,長期深入病區(qū),堅持調查研究,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出綜合防治措施,為我國基本消滅黑熱病作出了重大貢獻。他證明了中華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別是我國南[詳細]
2019-10-12 1827
吳文季(1918.03-1966.05),男,1918年3月31日生于福建省惠安縣洛陽古鎮(zhèn)。中國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世界十大民歌之一《康定情歌》的采集者和改編者。[詳細]
2019-10-09 1309
吳傳玉(1928~1954),男,中國游泳運動員。祖籍福建龍海角美鎮(zhèn)(今為:漳州臺商投資區(qū)角美鎮(zhèn)),1928年生于印度尼西亞沙拉迪加的一個華僑家庭,1951年回到中國。1952年代表中國去赫爾辛基參加了第十五屆奧運會游泳比賽。1953年在羅[詳細]
2019-08-28 786
吳文祺( 1901- 1991),男,語言文字學家、文史學家。原姓朱,字問奇,筆名朱鳳起、吳敬銘,因隨母親的姓而改姓“吳”。浙江省海寧縣人。[詳細]
2019-08-20 973
吳志淵(1910年—2012年),陜西安定(今子長)人。輔仁大學肄業(yè)。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陜北省蘇維埃政府秘書長,西北抗日救國會主任,中共鎮(zhèn)原、定邊縣委書記,三邊、咸陽專區(qū)專員,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民政[詳細]
2019-08-18 2923
吳克堅(1900—1986),1900年出生在湖南省平江縣城關鎮(zhèn)一個理發(fā)工人家庭,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8年在上海加入周恩來直接領導下的中央特科;1929年,負責保護我黨在上海建立的第一個秘密電臺;1932年前往蘇聯(lián)學習,回國后出[詳細]
2019-08-18 1607
吳岱峰(1903—2005),名鎮(zhèn)東,字岱峰。陜西省安定縣(今子長縣)人。是陜甘晉紅軍早期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人之一、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人之一,為西北紅軍和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詳細]
2019-08-18 2428
吳景中(1903—1983),湖北武漢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投靠軍統(tǒng),歷任軍統(tǒng)臨澧訓練班第一大隊第二中隊指導員、中蘇情報所科長、總動員會第七經(jīng)濟檢查大隊隊長、軍統(tǒng)西北區(qū)區(qū)長、第八戰(zhàn)區(qū)長官部調查室主任、軍統(tǒng)東北區(qū)區(qū)長兼北滿站站長、國防部保[詳細]
2019-08-16 907
吳介璋(1875—1926),字德裕,號復初,江蘇省無錫市陽山鎮(zhèn)人。自幼聰穎好學,1894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1898年畢業(yè)后被邀請去主持文案及營務處幫辦等,不久升任武威新軍統(tǒng)帶,為陜西訓練了一批新軍人才。辛亥革命爆發(fā)后,被推舉為第一任江西[詳細]
2019-08-13 520
吳性栽(1904年-1979年),中國電影事業(yè)家。字鑫齋,筆名檻外人。浙江紹興人。 吳性栽1923年開始在上海經(jīng)營顏料生意。1924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百合影片公司,拍攝《采茶女》、《苦學生》等片。1925年6月百合影片公司與大中華影片公司合并成立[詳細]
2019-08-12 2758
吳鶯音,原名吳劍秋,是曾有“鼻音歌后”之稱的上海老歌星。上世紀40年代,與周璇、姚莉、白光、李香蘭、白虹等齊名的吳鶯音,是上海灘家喻戶曉的紅歌星。如今,還有不少上了年紀的人能夠哼上幾首她的名曲。她原唱的《大地回春》在海外廣為流傳,在北美華人[詳細]
2019-08-10 4204
吳愛民自小求學心切,但由于家庭貧窮,在昌江縣立第二小學念完高小后,就沒有錢供他前往府海、廣州去讀中學了,幸得到共產(chǎn)黨員馬白山、馬秋江等人的幫助,1938年秋,獲得免費升入瓊西初中部就讀。[詳細]
2019-08-08 887
吳應炬 ,又名吳應鉅,筆名應炬。原籍廣東南海九江人,1926年2月7日生在廣州,后旅居澳門?,F(xiàn)為越南歸國華僑。 他是中國美術電影界的配樂高手、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前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作曲組組長、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詳細]
2019-08-07 1566
吳富善,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以及解放戰(zhàn)爭時期都作出過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擔任中南軍區(qū)空軍副政委、政委,廣州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廣州軍區(qū)空軍司令員,空軍副司令員(正大軍區(qū)職待[詳細]
2019-08-06 2497
吳克之(1911-1985),原名吳鐘華,海南??谑协偵絽^(qū)美蘭鄉(xiāng)(今演豐鎮(zhèn))塘內村人。中央軍校第四分校(廣州分校)第十一期畢業(yè)生。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一九三八年入伍。[詳細]
2019-08-05 1836
吳回(Ng Wui),1912年12月3日出生于廣州,1996年3月1日逝世,香港已故著名粵語片導演及演員。代表作品有《今宵重見月團圓》、《淚灑相思地》、《百子千孫》等。1940年起在香港從影,吳回早年曾在電影院擔任過默片解說,后加入大觀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