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吳克之
外文名:Wu Kezhi
別名:吳鐘華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11
逝世日期:1985
生平經歷
1911年9月,吳克之誕生于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全家只有一間半瓦房,五畝田地。父親吳明良曾參加陳繼虞領導的民軍反軍閥的斗爭。母親是個勤勞善良的家庭婦女。童年的吳克之個性剛直,聰明好學,他五歲入私塾念書,十二歲高小畢業(yè)。在校時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深受老師喜愛。后因父親病故,不能繼續(xù)升學,只得回家?guī)椭赣H耕種。
1925年初,年僅十三歲的吳克之跟隨外祖父到南洋去謀生。不料剛到新加坡,外祖父卻不幸逝世。他被迫流落街頭,幸而得到同鄉(xiāng)的幫助,才在一個橡膠園里當雇工。因年齡小,常受到工頭肆意辱罵。由于不堪忍受工頭的奴役,一年后離開了橡膠園,轉到一間雜貨店當店員,但也同樣遭到店主的百般虐待。這段經歷使他飽嘗了階級壓迫之苦,對黑暗的殖民地社會感到十分憎惡。
他積極參加工人夜校學習中學課程,閱讀一些古典文學作品,與華僑工人在一起開座談會,議論國內重要時事,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927年“四·一二”政變,一些共產黨員和
革命經歷
1937年夏,他回到????!捌摺て摺笔伦兒?,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抗日軍民開展轟轟轟烈烈的抗日戰(zhàn)爭。瓊崖海府地區(qū)的抗日救亡運動也蓬勃發(fā)展。當時,吳克之在瓊山縣政警隊任隊長。當他得知老同學、共產黨員符哥洛等被關押在瓊山縣監(jiān)獄的消息后,便設法同符接觸,給他傳送進步書刊和外面的情報,支持他們在獄中開展對敵斗爭。經過符哥洛介紹,黨組織的嚴格審查,于同年9月被批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因為斗爭的需要,黨指示他續(xù)繼留在政警隊搞地下工作。這時,為了團結抗日,瓊崖特委派代表與國民黨瓊崖當局就國共兩黨合作團結抗日問題進行談判。由于壞人告密,特委書記馮白駒和夫人曾惠予遭到國民黨當局非法逮捕、也關在瓊山縣監(jiān)獄。黨組織和瓊崖各界愛國人士緊急呼吁,要求無件條釋放馮白駒同志,但國民黨當局不但置之不理,并且主張以“共匪頭”罪名殺害馮白駒,情況十分危急。瓊崖特委決定派符哥洛找吳克之設法營救。一天上午,吳克之來到六號監(jiān)房,符哥洛向他
解放后任職情況
1952年秋,吳克之到人民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同年冬,他畢業(yè)后留校擔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部副部長等職。1953年南京軍事學院派兩個高級指揮系學員分隊去北京參加“十、一”國慶閱兵式,經院長劉伯承批準,吳克之擔任訓練教官。在4個月的緊張的隊列訓練中,他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圓滿地完成了訓練任務。
1955年,國防部授予他大校軍銜,獨立自由二級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1961年他晉升少將軍銜。1964年春,吳克之被任命為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1964年,中國研制第一顆原子彈,防化研究院承擔了核輻射效應測試儀器的研制及人員安全防護器材的任務。
1967年“一月風暴”中,一些造反派起來“奪權”,并責令吳克之交出防化院的“大印”,他拒不交印,立即把保險柜貼上封條,不準任何人隨便使用。1968年夏,吳克之也被打成“走資派”、“假共產黨員”,“真國民黨”,關進牛棚隔離審查、批斗。
1976年“
訃告
沉痛悼念海南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
我黨久經考驗的忠誠戰(zhàn)士
我軍優(yōu)秀的指揮員吳克之同志
吳克之同志生平
(中共總參防化部委員會)
(1985年9月25日)
總參謀部離休干部、原總參防化部副部長吳克之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于1985年9月18日7時28分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
吳克之同志是廣東省瓊山縣人,1911年9月出生在農民家庭。早年因生活所迫,曾兩次流落南洋做工,飽嘗了舊社會的苦難,并在與流亡的革命者接觸中接受了進步思想。1929年回國后,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尋求革命真理,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193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從事地下工作,曾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作掩護,積極設法保護和營救我黨海南主要領導人。身份暴露后,進人海南革命根據地參加我黨領導的廣東民眾抗日自衛(wèi)團第十四區(qū)獨立隊。
吳克之同志參軍后,歷任獨立隊中隊長、瓊崖抗日游擊獨立總隊大隊長、支隊長兼瓊山縣縣長;瓊崖縱隊副司令員兼總隊長和政委;第一副司令員、攻
歷史評價
吳克之將軍在近半個世紀的戎馬生涯中,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在瓊崖的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英勇善戰(zhàn),建立了赫赫戰(zhàn)功。建國后又對我軍的教育訓練和防化科研工作等都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不愧為海南人民的優(yōu)秀兒子,我黨久經考驗的忠誠戰(zhàn)士,我軍優(yōu)秀的軍事指揮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