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吳少微
國籍:中國
出生地:新安
出生日期:663年
逝世日期:750年
職業(yè):文學家
人物簡介
吳少微,唐文學家,是泰伯的第61世孫,他的詩文雄邁高麗,與富嘉謨合稱“吳富體”。武周長安中(701—704)累授晉陽尉。中宗神龍初,由吏部侍郎韋嗣立稱薦,升任左臺監(jiān)察御史。與富加謨特相友善,神龍二年(706)三月,加謨去世,病中少微,聞訊大慟,賦詩哀憚,不久亦卒。與加謨、谷倚,皆以文詞著稱,譽為“北京三杰”。唐初,文士所撰文章碑頌,皆宗徐(陵)、庾(信),浮俚不竟,少微與加謨一反流俗,文章皆以儒家經典為本,崇雅黜浮,渾厚雄邁,時人爭效之。號為“吳富體”。少微所作《崇福寺鐘銘》,尤為時人所推重。著錄有集十卷,已散佚?!度莆摹肥珍浧洹稙椴⒅蓍L史張仁亶進九鼎銘表》等六篇文?!度圃姟肥珍浧洹犊薷患又儭?、《長門怨》、《古意》等詩六首。
富吳體
“富吳體”是唐代古文運動中最早出現(xiàn)的新式散文文體,由初唐文士富嘉謨、吳少微在晉陽為官時所創(chuàng)。富嘉謨,雍州武功(今陜西武功縣)人,以進士入仕。武后圣歷年間,武則天令張昌宗“盡收天下文詞之士”修撰大型類書《三教珠英》,富嘉謨參與了該書的編撰。長安年間(公元701至704年)富嘉謨出任北都晉陽尉,后入朝為左臺監(jiān)察御史,不久病逝。身后留有文集五卷,今佚。《全唐文》存其文四篇。
吳少微,新安(安徽歙縣)人,與富嘉謨同時,“亦舉進士,累至晉陽尉”,后入朝,官拜右臺監(jiān)察御史。富吳二人在晉陽為官時,情投意合,相與莫逆,他們的文才受到了并州長史的賞識,“待以殊禮,坐必同榻”。初唐之時,因受六朝駢文影響,“文人撰碑頒,皆以徐(徐陵)、庾(庾信)為宗,氣調漸劣。嘉謨與少微,屬詞皆以經典為本,時人欽慕之,文體一變,稱為富吳體?!备?、吳二人由此聲振文壇。
富嘉謨、吳少微任官晉陽時,有魏郡(今河北處大名縣)人谷倚任太原主簿
吳氏宗譜
吳義方在唐初以博學聞名,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朝廷大招天下名儒講字于新安歙州(今安徽休寧),吳義方也參加了這一盛會,由于喜愛當?shù)氐纳剿?,遂舉家由豫章(今江西南昌)遷居于此。至此,禎字宗始祖吳猛的一支后裔由江西豫章遷入新安歙州。吳義方娶程氏,生3子,長子吳太微、次子吳少微、三子吳寶微。次子吳少微,字促材,號遷谷,嗣圣元年(公元684年)進士,授晉陽尉,累官至左臺監(jiān)察御史。史載吳少微以文學見長,與富嘉謨、魏谷倚并稱“北京三杰”。當時天下文人撰寫文章皆以徐、庾為宗,文風浮俚不競,唯獨吳少微、富嘉謨的文章以經典為本,雅厚雄邁,文風為之一變,受到當時人的推崇,被稱為“吳富體”。吳少微對宗族歷史非常關注,曾主持修纂《吳氏正宗譜》。吳少微移居休寧石舌山(今稱鳳凰山),離年87歲,卒葬新安休寧北郭外老柏墩,后代世居于此,子孫繁衍,形成了左臺吳氏。左臺吳氏是吳姓宗族中發(fā)展頗為興盛的一支,枝繁葉茂。據(jù)
茗洲吳氏家典
茗洲是研究徽學的人繞不過去的一個彎,因為這里有一本《茗洲吳氏家典》,《家典》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徽州休寧吳氏家族編著的一部禮書,就是這樣一部鄉(xiāng)野里的《家典》也不知道有多少中外學者在研究。
茗洲吳氏是唐代左臺御史吳少微的后裔,被稱左臺吳氏。吳少微,字楚材,號遷谷,嗣圣元年(公元684年)進士,授晉陽尉,累官至左臺監(jiān)察御史。一說吳少微的父親吳義方由豫章遷新安。貞觀十四年,朝廷大招天下名儒講學于新安歙州。吳義方也參加了這一盛會,由于喜愛當?shù)氐纳剿溃炫e家由豫章遷居于此。一說吳少微由饒州(今波陽縣)遷休寧。左臺吳氏分支極多,而且休寧鳳凰山是吳少微的始居之地。所以后來世居休寧的吳氏都認為是左臺吳氏。即使無法考證是不是真正的吳少微的后代,但是明清以來修家譜都認可了。
由于程朱理學是明清王朝欽定的官學,明清兩代六百年間,讀書講學之風遍及徽州六邑,書院與家塾星羅棋布,世家大族科第蟬聯(lián),人才輩出。《茗州吳氏家
吳氏正宗譜序
古者大宗,百世不遷,別子之道,群弟宗之。衰哀相承,家子之歿,必制服焉。后世無大宗,士大大得祭四室。有四小宗,五世必過,故屬及五世祖外則無服。溯其源,一人之身,未至化為路人,蓋由宗法不立,莫知所始也,吾實懼焉。原吳氏本長沙王吳芮,自黃帝之后,姬姓、姬周之隆始于后稷,至于公劉,傳緒于古公亶父,亶父追尊為大王。長子泰伯,讓德封于吳,子孫以國為氏,因為著娃。世篤忠貞,服勞王家,錫爵胙田,土在延陵之地。積厚流光,蔓延天下,枝繁派衍,殆不可紀。家藏譜系,肇自長沙王王子錢得新安山水之勝,貽后子孫居焉。衍至我考,歷二十九世,距千百余年,委蛇節(jié)次,班班著見。予博采稽評,證以經傳。其巍廟古篆,火華華豐珉,拔萃莫奇,積代塋域,罔不具備,敬編家乘,庶古之宗法仿佛,其余顧非幸歟。
元和八年九月七日后裔左右監(jiān)察御更少微敬輯拜書。
史料記載
少微字仲材,號遂谷,義方次子,唐長安元年辛丑進士(戴府志),初為晉陽令,與武功富嘉謨同官友善,并以經術為文章,雄邁高雅,一振徐庾之委弱,當時推為吳富體。唐中興初公與富嘉謨同拜左右臺御史,公著文集五卷(見藝文志及羅鄂州傳),行世事具載新舊唐書,文獻通考一統(tǒng)志,南畿志,新安文獻志,郡縣志,名族志,山西陜西通志,羅鄂州傳,文苑英華唐文粹,郭茂倩樂府,翰墨全書,全唐詩集等書。是為吾君鄉(xiāng)賢之首,又為甲第之首,緣母葉太夫人葬休寧之龍源,乃自篁墎愛居蓮塘之東石葉之麓。厥后發(fā)派六邑,支裔繁衍,散居四方者,不可勝紀,又實為甲族之首。公生于唐高宗龍朔三年(664年)癸亥八月十三日,卒于明皇天寶八年(750年)己丑六月初七日,壽八十有七。夫人朱氏合葬石葉山(后改名鳳凰山),,繼程氏又趙氏王氏劉氏(一說趙氏葬龍源),生三子:隆術,鞏,云。贊曰:文自六朝趨向綺靡蓋兢,以徐庾為宗而氣調益弱巳,公與富嘉謨起源本經術,力挽
相關史料
《御史臺記》中記載的吳少微
吳少微,東海人也。少負文華,與富嘉謨友善。少微進士及(“友善少微進士及”七字原缺,據(jù)《唐詩紀事》六補。)第,累授晉陽太原尉,拜御史。時嘉謨疾卒,為文哭之。其詞(“嘉謨疾卒為文哭之其詞”十字原缺,據(jù)《唐詩紀事》六補。)曰:“維三月癸丑,河南富嘉謨卒,于時寢疾于洛陽北里。聞(時寢疾于洛陽北里聞“九字原缺,據(jù)《唐詩紀事》六補。)之投枕(“枕”字原缺,據(jù)《唐詩紀事》六補。)而起,淚沾乎衽(“淚沾乎衽”原作“疾行乎衫”,據(jù)《唐詩紀事》六改。)席。匍匐于寢門之外,病不能起。仰天而呼曰:‘天乎天乎,予曷所朋。曷有律,曷可得而見?!炙刮囊?,以存乎哀。”太常少卿徐公、鄜州刺使尹公、中書徐、元二舍人、兵部張郎中說,未嘗值我不嘆于朝。夫情悼之,賦詩以寵亡也。其詞曰:“吾友適不死,于戲社稷臣。直祿非造利,常懷大庇人。乃無承明藉,遘此敦牂春。藥礪其可畏,皇窮故匪仁。疇昔與夫子,孰云異天倫。
詩詞欣賞
古意
洛陽芳樹向春開,洛陽女兒平旦來。流車走馬紛相催,
折芳瑤華向曲臺。曲臺自有千萬行,重花累葉間垂楊。
北林朝日鏡明光,南國微風蘇合香??蓱z窈窕女,
不作邯鄲娼。妙舞輕回拂長袖,高歌浩唱發(fā)清商。
歌終舞罷歡無極,樂往悲來長嘆息。陽春白日不少留,
紅榮碧樹無顏色。碧樹風花先春度,珠簾粉澤無人顧。
如何年少忽遲暮,坐見明月與白露。明月白露夜已寒,
香衣錦帶空珊珊。今日陽春一妙曲,鳳凰樓上與君彈。
哭富嘉謨
吾友適不死,於戲社稷臣。直祿非造利,長懷大庇人。
乃通承明籍,遘此敦牂春。藥厲其可畏,皇穹故匪仁。
疇昔與夫子,孰云異天倫。同病一相失,茫茫不重陳。
子之文章在,其殆尼父新。鼓興斡河岳,貞詞毒鬼神。
可悲不可朽,車輤沒荒榛。圣主賢為寶,吁茲大國貧。
和崔侍御日用游開化寺閣
左憲多才雄,故人尤鷙鶚。護贈單于使,休軺太原郭。
館次厭煩歊,清懷尋寂寞。西緣十里馀,北上開化閣。
初入云樹間,冥蒙未昭廓。漸出欄榥外,萬里秋景焯。
歲晏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