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張良
別名:張子房
國籍:中國(漢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
出生日期:公元前250年(辛亥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186年(乙未年)
職業(yè):政治家、謀士
信仰:黃老之學(xué)
主要成就:助劉邦建立漢朝 助劉盈保住太子之位
爵位:留侯
謚號:文成
人物生平
張良出身于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zhàn)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至張良時代,韓國已逐漸衰落。韓國的滅亡,使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yè)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并把這種仇恨集中于一點——反秦。張良到東方拜見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行動計劃。他弟死不葬,散盡家資,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打制一只重達120斤的大鐵錘(約合60公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按照君臣車輦規(guī)定,天子六駕,即秦始皇所乘車輦由六匹馬拉車,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刺殺目標(biāo)是六駕馬車。
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東巡,張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現(xiàn)原陽縣的東半部),于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jīng)之地——古博浪沙。不多時,遠(yuǎn)遠(yuǎn)看到三十六輛車隊由西邊向博浪沙處行走過來,前面鳴鑼開道,緊跟著是馬隊清場,黑色旌旗儀仗隊走在最前面,車隊兩邊,大小官員前呼后擁
歷史評價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陳平:智足決疑,量足包荒,才足折沖御侮,德足輔世長民,皇帝從籌,百僚允若,炎漢萬民之鴻庥;辟谷仙游,功成身退,乃平生心事之了了。元勛之首冠也。
司馬遷:學(xué)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高祖離困者數(shù)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上曰:‘夫運籌筴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太史公自序》:“運籌帷幄之中,制勝于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于易,為大于細(xì)?!?/p>
揚雄:蕭規(guī)曹隨,留侯畫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坻聵。
班固:①聞張良之智勇,以為其貌魁梧奇?zhèn)ィ慈魦D人女子。故孔子稱‘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學(xué)者多疑于鬼神,如良受書老父,亦異矣。高祖數(shù)離困厄,良常有力,豈可謂非天
后世地位
公元731年(唐開元十九年),唐玄宗設(shè)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祭。
公元760年(唐上元元年),姜太公被尊為武成王,以歷代良將十人配享,其中就有“漢太子少傅張良”。
公元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仍以張良配享武成王廟。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張良亦位列其中。
公元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張良。
清朝康熙年間,遵循明朝舊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有張良。
家族成員
張開地,戰(zhàn)國時韓相,相韓昭侯、韓宣惠王與韓襄王。
張平,戰(zhàn)國時期韓相,相韓釐王與韓桓惠王。
名不詳。
長子:張不疑:襲封留侯。后因與門大夫殺故楚內(nèi)史,貶為城旦。
次子:張辟疆,曾任侍中。
六世孫:張皓,字叔明,東漢司空。
七世孫:張綱,字文紀(jì),張皓之子,官至廣陵太守。
十世孫:張翼,字伯恭,張皓玄孫,三國蜀漢時官至左車騎將軍、冀州刺史,封都亭侯。
史書記載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班固《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