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周瑜
別稱:周郎
字號:字公瑾
所處時代:東漢末年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廬江舒縣
出生時間:175年
去世時間:210年
主要成就:輔佐孫策平定江東,赤壁破曹操,南郡敗曹仁
官職:都督、偏將軍、南郡太守
追尊:平虜伯(北宋)
典故:曲有誤,周郎顧
人物生平
周瑜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朝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
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他家人住在壽春,當時孫堅長子孫策與周瑜同年出生,而且在江淮一帶很有名氣。周瑜慕名前去拜訪,勸孫策帶母親弟弟移居廬江舒縣,孫策聽從了他的意見。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交好。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死后,孫策帶家人搬離了廬江。
主詞條:孫策平江東之戰(zhàn)
興平二年(195年)周瑜前去探望身為丹陽太守的從父周尚。正好孫策率軍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北),將要東渡長江,于是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持。孫策十分喜悅,說:“我有了你,事就成了。”
于是,周瑜隨從孫策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南京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占湖孰
主要成就
漢獻帝興平二年(195年),周瑜收到了孫策從歷陽(今安徽和縣)送來的書信,來信邀他共下江東。正在尋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書信后,馬上率領自己的部曲家兵數千人奔赴歷陽。同時,他還帶去了大批舟船糧秣。周瑜及江東名士程普、張昭等人協(xié)助孫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趕走揚州刺史劉繇,占據他的治所曲阿(今江蘇丹陽)。十幾天的時間,孫策的軍隊增加二萬余人、戰(zhàn)馬千匹,威震江東。在繼續(xù)東進之前,孫策把鎮(zhèn)守江東要鎮(zhèn)丹陽(今江蘇南京)的重任委以周瑜。
后來周瑜拒絕袁術冊封的將軍稱號,向袁術提出要到居巢(今安徽桐城南)為縣長的請求。居巢離長江很近,周瑜的企圖是,從居巢順流而下直奔江東。袁術不知周瑜假途東歸的用意,竟?jié)M足了周瑜的要求。在居巢,周瑜結識了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的豪族魯肅。在他的勸說之下,魯肅放棄東城縣令的官職,背叛袁術,與周瑜結伴東渡。孫策考慮舒縣周氏是廬江的名門望族,派周瑜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
人物評價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
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周瑜。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周瑜亦位列其中。
孫策: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②吾得卿,諧也。
孫權:周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②(呂蒙)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議英發(fā)不及之耳。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④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⑤孤念公瑾,豈有已乎?⑥此天以君授孤也。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蔣干: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
呂蒙:昔周瑜、程普為左右部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