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唐甄
別名:初名大陶、字鑄萬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省達縣(今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qū)蒲家鎮(zhèn))
出生日期:1630年
逝世日期:1704年
職業(yè):思想家、政論家
主要成就:批判封建專制,提倡社會平等 大膽批判專制君主 清初經(jīng)世致用之學(xué)的積極倡導(dǎo)者 唐甄與遂寧呂潛、新都費密,合稱“清初蜀中三杰”
代表作品:《潛書》
人物生平
生平及著述:唐甄原名大陶,字鑄萬;後更名甄,號圃亭,四川達州人,生於明崇禎三年,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得年七十五歲。生平事跡頗隱晦,《四庫總目》至將《衡書》著者「唐大陶」及《潛書》著者唐甄別為二人。幼年隨父宦游,歷吳江、北京、南京。順治二年南京城破,父子避難浙江紹興。順治十四年丁酉(1657)舉人,曾任山西長子縣知縣十月,遍游河北、河南、湖北、浙江、江蘇等地二十馀年,後困於江蘇,仍志在天下,冀為王者師,著述不輟。1962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潛書》,後附編者李之勤〈唐甄事跡叢考〉一文,最稱詳實。生平及著述:唐甄原名大陶,字鑄萬;後更名甄,號圃亭,四川達州人,生於明崇禎三年,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得年七十五歲。生平事跡頗隱晦,《四庫總目》至將《衡書》著者「唐大陶」及《潛書》著者唐甄別為二人。幼年隨父宦游,歷吳江、北京、南京。順治二年南京城破,父子避難浙江紹興。順治十四年丁酉(1657)舉人,曾任山西
主要成就
這表現(xiàn).在,第一,封建君主沒有推行富民政策,而實行的是忘民、虐發(fā)、害民之政,因而“四海之內(nèi),日益困窮,農(nóng)空、工空、市空、仕空”(《潛書·存言》)。第二,封建官吏橫行掠奪民眾財產(chǎn),他們坐視民眾疾苦不救,貪婪謀取一己私利。第三,沉重繁多的賦稅,加重了民眾生活的困苦。第四,財源枯竭,貸幣量少,導(dǎo)致了財貸無法流通,“當今之世,無人不窮,非窮于財,窮于銀也”(《潛書·更幣》)。唐甄在探討了民眾窮困的原因之后,提出了致富于民的政改措施。唐甄指出,民為國家邦本,為政首在富民?!皣鵁o民,豈有四政!封建,民固之;府庫,民充之;朝廷,民尊之;官職,民養(yǎng)之?!保ā稘摃っ麒b》)只有民眾豐衣足食,國家才能興旺發(fā)達;如果民眾貧窮困苦,必將導(dǎo)致國家滅亡。他說:立國之道無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國貧而可以為國者。夫富在編戶,不在府庫。若編戶空虛,雖府庫之財積如丘山,實為貧國,不可以為國矣。(《潛書·存言》)因此,立國之富不
流傳著作
《潛書》(1705)是唐甄遺世的唯.一著作,也是他最重要的著作。起初名叫《衡書》,初刻只有13篇,署名唐大陶。后來逐漸增加到97篇,并改名《潛書》,署名唐甄。唐甄在其書的《潛存》篇中說,他撰述此書“歷三十年,累而存之,分為上下篇。言學(xué)者系于上篇,凡五十篇;言治者系于下篇,號日《潛書》。上觀天道,下察人事,遠正古跡,近度今宜,根于心而致之行,如在其位而謀其政”。據(jù)有關(guān)資料考證,《潛書》的刊刻時間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唐甄的女婿王聞遠刊刻行于世,這是最早的原刻本。此后有1883年的李氏刻本和1905年的鄧氏刻本,均是原刻本的翻版。新刻本有中華書局出版的1955年版本,1963年又出版了增訂本,1984年又第4次印刷。《潛書》是唐甄的論文集,在體例上模仿漢代王充的《論衡》。全書的內(nèi)容不在于引經(jīng)注典,更不同于漢后諸儒的文字章句之學(xué),而在于針對時弊,吸取明末政治腐敗導(dǎo)致農(nóng)民起義的教訓(xùn),提出一
人物評價
批判專制制度
唐甄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大膽的揭露和批判。他認為皇帝也是人,沒有什么神秘,并指出皇帝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他認為“自秦以來,凡帝王者皆賊也”,“殺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尤謂之賊,殺天下之人,而盡有其不布粟之富,而反不謂之賊乎?”,他們?yōu)榱藠Z取皇位常常無故殺人,殘害百姓。唐甄憤然地說:“川流潰決,必問為防之人,比戶延燒,必罪失火之主,至于國破家亡,流毒無窮……,非君其誰乎”(《潛書·遠諫》)。唐甄提出了“抑尊”,即限制君權(quán)的主張,要求提高大臣的地位,使他們具有同皇帝及其他權(quán)貴作斗爭的權(quán)力,以“攻君之過”,“攻宮闈之過”,“攻帝族、攻后族、攻寵貴”之過,使皇帝有所顧忌。唐甄還發(fā)展了產(chǎn)生于先秦的民本思想,強調(diào)民是國家的根本,離開了民,便沒有國家的政治。他指出,國防靠民來鞏固,府庫靠民來充實,朝廷靠民來尊崇,官員靠民來養(yǎng)活。君主只有愛護人民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如果無道于民,縱然“九州為宅,九
歷史影響
唐甄是清代初期重要的社會啟蒙思想家。他的一生“困于遠游,厄于人事”唐甄的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
抑君富民的社會啟蒙思想
唐甄的社會啟蒙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他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深刻批判,以及由此出發(fā)提出的具有初步民主意識的政治主張。他不僅繼承發(fā)揚了明清之際啟蒙思想家的經(jīng)世傳統(tǒng)和批判精神,而且具體提出了救治社會弊端的實際措施。
批判封建專制,提倡社會平等
唐甄的社會政治啟蒙思想,首先表現(xiàn).在他猛烈抨擊了封建專制制度下的君主順治官吏的殘暴罪行,提出了抑制君主至尊權(quán)勢、倡導(dǎo)社會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張。
唐甄認為,在自秦以來的封建專制制度的社會中,至高無上的封建君主,不僅是掠奪天下人財富的最大盜賊,而且是慘殺天下人生命的罪惡兇手。他說:“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殺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猶謂之賊;殺天下之人而盡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謂之賊乎?”(《潛書·室語》)唐甄明確而尖銳地指出,封建君主至尊權(quán)勢的取得和專制極權(quán)的統(tǒng)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