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路隨
字號:字南式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時間:776年
去世時間:835年8月16日
籍貫:陽平
官職: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追贈:太保
謚號:貞
人物生平
路隨生于唐代宗大歷十一年(776年)。祖上陽平人氏。高祖路節(jié)為唐高宗兄越王李貞府東閣史祭酒。曾祖路惟恕,官至睦州刺史;祖父路俊之,官終太子通事舍人;父親路泌,任副元帥判官、檢校戶部郎中兼御史中丞。
唐德宗貞元(785年—805年)年間,路隨舉明經(jīng),授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參軍事,為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李锜所制。李锜想羞辱路隨,讓路隨知市事,路隨怡然坐在市中監(jiān)督事務(wù)。東都洛陽留守韋夏卿聞之,被路隨感動,邀他入東都幕府,路隨因此名聲更大了。
唐憲宗在位時,吐蕃不時提議求和。路隨五次上表憲宗請求修好,還上表給宰相;宰相裴垍和李藩都為他說話。和吐蕃最終議和后,元和五年(810年),應(yīng)憲宗要求,吐蕃送還路泌及其同僚判官鄭叔矩的棺材、墓石和手書。憲宗追贈路泌絳州刺史,用公費安葬,累贈至太子太保。
路隨為父服喪,喪期滿后,任左補闕。一次宰相李絳建議憲宗多聽取諫官們的意見,憲宗舉了路隨和韋處厚的例子,說自己常聽他們的話。路隨
人物評價
李昂:①性稟中庸,氣含大雅。身無擇行,學不為人。敏識周通,宏才恢博。挺然仁者之勇,蔚為君子之儒。祗事穆宗,侍經(jīng)內(nèi)殿,敷堯舜之大典,暢周孔之遺風。雅言玉音,奧義冰釋,潤色王度,發(fā)揮圣聰。出入禁闥,踐履華貫,位彌高而惟謹,任愈重而滋恭。逮及先朝,復參密命。雍容侍從,早已賦於甘泉;左右便蕃,未嘗言及溫樹。周旋九載,始終一心,直道匪躬,讜言盈耳。每訪謨猷之指,用陳裨益之誠,出不忘於詭辭,退必聞於削藁。器可經(jīng)國,忠能致君,跡其公正之方,用升毗倚之任。②卿學貫六經(jīng),究《春秋》之微旨;業(yè)精五典,得簡冊之精華。編年紀述於皇猷,記事備陳於王業(yè),垂堯言而可法,彰禹績而有光。極思盡誠,宣我祖德,閱覽之際,虔感彌深。
劉昫:①隨有學行大度,為諫官能直言,在內(nèi)廷匡益。自寶歷初為承旨學士,即參大政矣。后十五年在相位。宗閔、德裕朋黨交興,攘臂于其間;李訓、鄭注始終奸詐,接武于其后。而隨藏器韜光,隆污一致,可謂得君子中庸而常
親屬成員
根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路隨為西漢名將路博德之后。路博德的遠代子孫路嘉,在晉朝任安東太守。路嘉的孫子路藻,生有二子路纂、路建。而路隨為另一分支、越王府東閣史祭酒路節(jié)的后代。路節(jié)生路惟恕,仕唐為睦州刺史,為路隨的曾祖父。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一百九》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二·列傳第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