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路景榮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武進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37年
職業(yè):軍人 陸軍少將
畢業(yè)院校:黃埔軍校第四期
信仰: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淞滬會戰(zhàn)中抗擊日寇
人物生平
路景榮,1902年出生在武進郊區(qū)青龍鄉(xiāng)丁莊村。幼年在本村初級小學讀書,1917年15歲的他,隨外出經(jīng)商的父親離開故鄉(xiāng),到湖南長沙上中學。1923年21歲那年,父親不幸病故,家道中落,無力繼續(xù)升學,謀生維艱。他眼見列強在我國橫行,軍閥割據(jù),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國內(nèi)現(xiàn)狀,引起他思考中國以及個人的出路。他膺服孫中山先生,認為三民主義可以救中國,后來他只身南下廣州,終于考進了黃埔軍校第四期。
在廣東黃埔軍校,路景榮特別愛聽比他年長7歲的同鄉(xiāng)惲代英這位政治主任教官上大課、作報告。經(jīng)常是因為要聽惲代英教官上課的人太多,不得不把課堂移到操場上。夏日的黃埔,驕陽似火,惲代英一講就是幾個鐘頭。大家被他那幽默、富于鼓動性的講課所深深吸引。惲教官把鴉片戰(zhàn)爭開始起的一部帝國主義侵華史,還有社會問題,國際政治等課程,講得有聲有色,使路景榮一群熱血青年堅定了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血腥統(tǒng)治的意志。惲教官的一身正氣、模范榜樣
主要事跡
不滅倭寇誓不還
1937年8月,日本侵略者把戰(zhàn)火從盧溝橋畔燒到了黃浦江兩岸。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路景榮率部鏖戰(zhàn)在淞滬最前線。
武漢江漢關(guān)的鐘聲,還在九十八師五八三團團長路景榮的耳邊回蕩。早在1937年8月10日的傍晚,他趕到師部聽取傳達緊急命令,他的團是前衛(wèi)團,要求在1937年8月12日上午,分批登舟東開,水陸兼程,趕赴上海南翔,待命投入反擊日本侵略軍的戰(zhàn)斗。
絕筆遺書
夜深了,他在窗前望著一彎清冷的眉月,想起遠在千里之外的常州老家的妻兒老少,他鋪開信箋,匆匆走筆:
“賢妻如晤:對日作戰(zhàn)不可避免。這次作戰(zhàn)非同尋常,軍人守土有責,不打退日軍進攻,決不茍全性命!只要你帶好三個孩子,我雖死也安心!紙短情長,臨池依依,望你在家鄉(xiāng)多加珍重!
夫景榮手書,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日晚?!?/p>
1937年8月15日拂曉,九十八師全師趕到南翔,編入了由張治中將軍指揮的第九集團軍戰(zhàn)斗序列。1937年8月19日晚,
歸葬故里
英烈浩氣傳千秋
路景榮在淞滬前線壯烈殉國后,中國軍隊戰(zhàn)線后移,于1937年9月13日退守羅店一線,中日軍隊仍在僵持中爭奪,在爭奪中僵持。肉搏廝殺過后,陣地前草黃色軍裝的日軍尸體東倒西歪,我軍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僅路景榮所在的第九十八師,傷亡就高達2590余名。京滬鐵路沿線,雖然經(jīng)常遭到敵機轟炸襲擊,但道路尚未阻斷,路景榮的靈柩,得以用軍車護送回到了常州。
1937年9月25日,武進縣政府主持公祭抗日將軍路景榮的那天,各界人士與四鄉(xiāng)八鄰的鄉(xiāng)親以及學校的師生,共一千多人自發(fā)地趕來參加,《武進日報》等報記者也來采訪作報道。會場上掛著烈士遺照,氣氛悲壯慷慨,備極哀榮。四周還有許多挽聯(lián),有一幅寫道:“血戰(zhàn)月浦破敵膽,淚灑龍城吊英魂?!绷硪环牵骸蔼{吼奮戰(zhàn)腥雨天,魂兮歸來桑梓地?!?/p>
公祭主持人簡要介紹了路景榮烈士的生平和感人事跡,許多與會者感極而泣。公祭大會后,有的學校還將烈士英勇殺敵的事跡和上海傳來的民謠寫成
人物評價
1937年9月中旬,上海英文報紙《大美晚報》對路景榮、姚子青率部血戰(zhàn)寶山、月浦,視死如歸的精神,發(fā)表文章說:“其偉大壯烈,實令人內(nèi)心震動而肅然起敬!此非僅中國人之光榮,亦為全人類之光榮!”國際友人的贊揚,表達了全世界正義人民的心聲。這贊譽,我們的英烈是當之無愧的,他們將永遠受到后人崇敬,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