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孟小冬
別名:孟令暉、冬皇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逝世日期:1977年
職業(yè):京劇演員
代表作品: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盜宗卷、擊鼓罵曹、烏盆記、空城計等
主要成就:游龍戲鳳
人物生平
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凈,她的父親、伯、叔都是京劇演員,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孟小冬別無選擇地走上了從藝的道路。她九歲開蒙,向姑父仇月祥學(xué)唱老生,十二歲在無錫首次登臺,十四歲就在上海乾坤大劇場和共舞臺先后與張少泉(電影明星李麗華之母)、粉菊花、露蘭春、姚玉蘭同臺演出,居然大角風(fēng)范,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當(dāng)時的評論界贊她“扮相俊秀,嗓音寬亮,不帶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勢”。這樣冰雪聰明的小女孩兒,明日之星非她莫屬。當(dāng)時北京是京劇演員心目中憧憬的“圣地”,為了謀求開拓一片新天地,一九二五年,孟小冬離開上海,毅然北上深造。
孟小冬到北方的最大目的是要求得藝術(shù)上的發(fā)展,除了演出以外,她先后向陳秀華、陳彥衡、孫佐臣、王君直、蘇少卿等人請益,鉆研譚派藝術(shù)。孟小冬見識越廣,理解越深。在鑒別比較中,她做出了理智的抉擇,最終她把目標(biāo)鎖定了余派(新譚派)。她認(rèn)為余派藝術(shù)不僅在唱念做表細(xì)膩深刻,決非其他
代表劇目
劇目名稱
備注
《碰碑》
又名《托兆碰碑》、《兩狼山》。
《捉放曹》
《洪羊洞》
又名《洪洋洞》、《紅羊洞》
《盜宗卷》
《魚腸劍》
鼎盛春秋[五本],又名《子胥投吳》,,《吹簫乞食》
《烏盆記》
又名《奇冤報》、《定遠(yuǎn)縣》
《空城計》
又名《撫琴退兵》
《珠簾寨》
又《竹簾寨》
《御碑亭》
又名《金榜樂》、《王有道休妻》
《搜孤救孤》
又名《趙氏孤兒》、《八義圖》
《擊鼓罵曹》
傳世錄音
孟小冬14歲開始在“百代”、“麗歌”和“長城”等公司灌制唱片,并有1947年演出實況錄音和在港臺教學(xué)錄音傳世。1978年后臺灣出版了她的《凝暉遺音》,上海出版了《冬皇妙音》,天津出版了《孟小冬唱腔及為錢培榮說戲錄音集萃》等錄音專輯。
藝術(shù)特色
孟扮相英俊,嗓音蒼勁醇厚,高低寬窄咸宜,衷氣充沛,滿宮滿調(diào),且無雌音,被公認(rèn)為“余派”主要傳人。
孟小冬的藝術(shù)成就不僅有其出身梨園世家,自幼深受熏陶的影響,更要得益于其師傅余叔巖辛勤無私的教導(dǎo)。從1938年開始,孟小冬開始拜余叔巖為師。每天傍晚,都會有一輛包月車從東四牌樓三條26號駛往宣武門外的椿樹三條,一連五年不輟,這就是孟小冬在拜師余叔巖后到范秀軒學(xué)習(xí)深造的情景。因為當(dāng)初孟小冬從上海到北京來就是為學(xué)習(xí)到正宗的譚派和余派老生。
由于她與梅蘭芳的婚事以致多次拜師未遂,所以在而立之年得以拜師,實現(xiàn)了她北上求學(xué)的心愿。鑒于余先生每天傍晚才起床,所以孟小冬每天是下午請余先生的琴師王瑞芝給她吊嗓練唱,然后分別在晚7時左右到余府用功,但是往往要等到余府的門客暢談到午夜才開始上課,至凌晨下課返家。
當(dāng)時拜師余叔巖的學(xué)生不少,但是能夠堅持下來的不多,惟有孟小冬一心要學(xué)習(xí)到老師的藝術(shù)真諦,所以除每學(xué)完一出戲后有一
個人婚姻
隨著電影《梅蘭芳》的拍攝,孟小冬與梅蘭芳當(dāng)年的婚戀往事再度浮出水面,而且由于章子怡在電影《梅蘭芳》中扮演孟小冬,孟小冬則愈發(fā)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孟小冬到底是何許人?當(dāng)年,她與梅蘭芳經(jīng)歷了怎樣一段驚天動地的美妙而悲愴的婚姻?在她70年的人生中都有過哪些一波三折?
早在80年前,孟小冬就被京津滬的輿論界譽為“冬皇”。當(dāng)時代表正統(tǒng)京劇的三大賢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巖可謂炙手可熱,而剛剛從南方來的、年僅18歲的花季少女孟小冬于北京前門外大柵欄三慶園,以《四郎探母》首次亮相后不到一個月,北京第一舞臺盛大義演,梅蘭芳、楊小樓合演《霸王別姬》蹲大軸,余叔巖、尚小云演壓軸《打漁殺家》,而孟小冬與裘桂仙合演的《上天臺》就排在倒數(shù)第三的位置,幾乎與楊梅余平起平坐。10天后,孟小冬與梅蘭芳就并掛頭牌合演《四郎探母》了,接著他們又合演了《游龍戲鳳》。就在孟小冬19歲那年,經(jīng)一位銀行老總撮合與梅蘭芳喜結(jié)良緣。他們一位是“梨園
人物摭憶
舊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唱京劇的也男女有別,最早京劇科班是不收女徒弟的。辛亥革命后,北京有了崇德社、維德社等坤班,女演員演唱京劇雖然盛行了起來,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她們還是進不了前門外的大戲園子,更甭說參加盛大的義務(wù)戲演出了。即使名聞全國的須生孟小冬,最早也只能在游樂場演出。
孟小冬生于一九零七年冬月十六日,因而取名小冬。她出身梨園世家,祖父老孟七,文武雙全,能戲很多,尤其是武戲有不少“絕活”,曾在太平天國時期英王陳玉成辦的“同春社”科班教戲。傳說江南有不少獨有的武戲,都是孟七帶過來的。父親孟鴻群,雖是唱二、三路老生的,但戲路很寬,曾與不少著名藝人配戲。孟小冬家學(xué)淵源,幼小就開始練功學(xué)戲。開蒙老師是她的姑父仇月祥,對她管教甚嚴(yán),藝術(shù)上稍有差錯,就要責(zé)打,這也促使她從小打下良好基礎(chǔ)。她十四歲就在上海搭班,在“大世界”里的乾坤大劇場唱開鑼戲。初唱老旦,時常演《太君辭朝》、《釣金龜》這些戲。后來改唱老生
活動年表
1923年2月16日,農(nóng)歷癸亥年正月初一日:孟小冬赴漢口演出14歲的孟小冬到漢口怡園演出。海報上突出標(biāo)明“孫佐臣”。演出劇目有《捉放曹》、《四郎探母》、《打鼓罵曹》、《群英會》、《平貴別窯》、《八十八扯》等。連唱了三個月,轟動一時。
1924年,農(nóng)歷甲子年:孟小冬定居北京,從陳彥衡學(xué)戲,復(fù)向言菊朋問藝。
1938年10月21日,農(nóng)歷戊寅年八月廿八日:孟小冬拜余叔巖為師,所授第一劇戲為《洪羊洞》。
1943年5月20日,農(nóng)歷癸未年四月十七日,余叔巖大殮舉行。
蓋余氏后事,在其生前即有充分準(zhǔn)備,壽衣衾物已于1942年6月間做成。棺木是余氏前妻陳氏死時在宣武門外大街榮盛桅廠所購。當(dāng)時,買了兩付上好楠木的材板,稱之為“陰陽材”?!瓣幉摹敝瞥珊?,即用以殮其妻?!瓣柌摹贝灏鍎t暫存于龍泉寺西殿后虎。1942年,余氏一度病劇,家人乃將此板取出,交榮盛桅廠代攢成材,數(shù)日而成。為了堅固持久,后來又讓同順材廠給灌了松香里
人物事記
孟小冬像1923年2月16日,農(nóng)歷癸亥年正月初一日:孟小冬赴漢口演出;
1924年,農(nóng)歷甲子年:孟小冬定居北京;
1938年10月21日,農(nóng)歷戊寅年八月廿八日:孟小冬拜余叔巖為師;
1943年5月20日,農(nóng)歷癸未年四月十七日,18時:余叔巖大殮舉行;
1943年5月21日,農(nóng)歷癸未年四月十八日:余叔巖迎三;
1943年6月1日,農(nóng)歷癸未年四月廿九日,10時:余叔巖喪禮舉行;
1947年9月7日,農(nóng)歷丁亥年七月廿三日: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五天;
1947年9月12日,農(nóng)歷丁亥年七月廿八日:杜月笙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義演第十天。
影視形象
1993年電影《上?;实壑畾q月風(fēng)云》葉童飾演孟小冬
1993年電影《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葉童飾演孟小冬
2008年電影《梅蘭芳》章子怡飾演孟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