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鄧艾
別稱:鄧范
字號:字士載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義陽棘陽
出生時間:約197年
去世時間:264年
主要作品:《濟河論》
主要成就:治理魏國西方,與姜維多次對峙;率兵偷渡陰平,攻滅蜀漢
官職:兗州刺史、征西將軍、太尉
爵位:關(guān)內(nèi)侯、方城亭侯、鄧侯
人物生平
鄧氏曾經(jīng)是南陽新野一帶的大族,但鄧艾的家世已經(jīng)不能詳考。鄧艾自幼喪父,鄧艾生活在戰(zhàn)爭頻發(fā)、社會動蕩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強兼并劇烈的中原,日子的艱難是可以想見的。不過,鄧艾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對他的一生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下荊州后,曾強行將當?shù)厝嗣癖边w,鄧艾及其母親、族人便在這時被強遷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因年幼,鄧艾最初是當放牛娃。但他從小有大志向,決心通過奮斗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十二歲時,又隨母至潁川,讀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中的兩句“文為世范,行為士則”,欣然向慕,于是自己命名為鄧范,字士則。后來,宗族中有與他名字相同者,遂改今名。
在屯田民中,有才學的人很少,鄧艾憑其才學被推薦為典農(nóng)都尉(相當于縣)學士,由此可以擔任典農(nóng)都尉的佐、干等下級官吏,以后如有勞績還可能逐步升遷,這對于出身卑微的人來說。不失為一條改換門庭的進身之路。但因為口吃,典農(nóng)都尉
人物評價
鄧艾在戰(zhàn)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zhàn)略頭腦。作戰(zhàn)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zhàn)場的主動權(quán),在與姜維的數(shù)次交戰(zhàn)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zhàn)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zhàn)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杰作而載入史冊。
鄧艾在生活中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在作戰(zhàn)中又能身先士卒,種田時手執(zhí)耒耜,陰平道上,他以氈自裹,推轉(zhuǎn)而下。正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部隊才上下相感,莫不盡力,取得一系列的勝利。但鄧艾雖善于作戰(zhàn),卻不善自保。
曹髦:艾籌畫有方,忠勇奮發(fā),斬將十數(shù),馘首千計,國威震于巴蜀,武聲揚于江岷。
曹奐:艾曜威奮武,深入虜庭,斬將搴旗,梟其鯨鯢,使僭號之主,稽首系頸,歷世逋誅,一朝而平。兵不逾時,戰(zhàn)不終日,云徹席卷,蕩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禽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勛也。
段灼:艾心懷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滅之誅,臣竊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剛急,輕犯雅俗,不能協(xié)同朋類
后世地位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魏太尉鄧艾”。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guān)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鄧艾。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鄧艾亦位列其中。
軼事典故
鄧艾出兵蜀漢前,曾夢見自己席坐于山上,眺望著流水,于是找來殄虜將爰邵,問夢境的暗示。爰邵以“即使能取勝蜀漢,恐怕將軍也難以返國”相告,后來果然一如所料。
《世說新語·言語篇》中有一則關(guān)于鄧艾機敏的故事,記曰鄧艾有口吃,每次說話提到自己時老是“艾、艾”連呼,司馬昭故意戲弄他,便問:“你老是‘艾、艾’,究竟有幾個‘艾’???”鄧艾回答:“所謂‘鳳兮鳳兮’,還是只有一鳳而已?!迸c漢朝名臣周昌合稱為“期期艾艾”。
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鄧艾大志”一語。
墓址
鄧艾墓在蒲城縣洛濱鎮(zhèn)后阿村附近,墓冢封土呈覆斗型,坐北朝南,原墓基封土高6米,底邊長15米,寬13米,墓前曾有祠堂一座(現(xiàn)無),墓冢上留有碑石兩通:一為前秦苻堅建元三年(公元367年)三月所建,碑文魏書,有一定藝術(shù)價值,于1970年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墓冢上現(xiàn)僅留碑石底座);一為大金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十月所建(由于字跡剝蝕,年號不確),現(xiàn)仍聳立墓上。兩塊碑文均為重修《魏鄧太尉祠記》。祠后封土即為鄧艾墓,現(xiàn)存高約3.5米,底周約10米,夯土層可見少許殘存瓦片。1983年7月被公布為蒲城縣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家族成員
鄧忠,鄧艾之子,與父親一同死于綿竹。
另有余子,人數(shù)和名字均不詳,在洛陽的被誅殺,
鄧朗,鄧忠之子。
影視形象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王洪光飾演鄧艾;
2016年電視劇《軍師聯(lián)盟》:劉凌志飾演鄧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