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安德海
別名:小安子
國籍:中國(清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直隸南皮(河北省南皮縣)
出生日期: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
逝世日期:1869年(清同治八年)
職業(yè):御前太監(jiān)
主要成就:知書能文 一生深得慈禧的寵愛和器重
特點:辦事靈巧
結局: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仇人:載淳(同治)、奕?、慈安
上司:慈禧
辛酉政變
咸豐十一年辛酉七月十七日,咸豐皇帝病死在承德行宮。遺命以皇長子載淳繼承皇帝位,并派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弼幼主,主持政務??墒怯字鞯纳改抢习抵袦蕚浜拖特S皇帝的異母弟恭親王奕訢,發(fā)動政變,奪取政權。
當時恭親王奕訢正在北京主持與英法聯(lián)軍求和事宜。慈禧經(jīng)過一番考慮后,決定讓自已的心腹太監(jiān)安德海暗地里竄回北京,來到恭王府,將奪權陰謀告訴恭親王奕訢。第二天一早,安德海就匆匆別去,奕訢立即向承德行宮發(fā)了要求奔喪的折子。
顧命大臣肅順接到奕訢要求奔喪的奏折后,立刻找載垣、端華等研究對策。肅順認為恭親王奕訢是借奔喪為口實,實際上是來向他們示威、奪權,必須阻止他的行動。最后借口京師重地,留守重臣,一刻也不得離開,拒絕了奕訢要求奔喪的請求。
詭計多端的慈禧,見肅順識破了自己的計謀,立即與皇后商量了一番,最后下了一道密詔,蓋了“御賞”和“同道堂”印章,再次派安德海星夜兼程進京,召奕訢速來承德共商除肅順大計。
奕訢接到
干預朝政
安德海成了總管大太監(jiān)后,慈禧想解除奕訢手中的權力。到了同治四年三月,在安德海的密謀下,慈禧借用一個御史彈劾奕訢的機會,發(fā)動突然襲擊,親手寫詔書,以“雖無實據(jù),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訢的議政王和一切差使,不準干預一切公事。一個月后,又以奕訢“深自引咎,頗知愧悔”為由,下令讓奕訢“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無庸復議政名目”。慈禧在這一反一復之間,既輕而易舉地革去了“議政王”的名位和權力,又繼續(xù)使用了奕訢,掃除了對自己的威脅。
逸事
娶妻
同治七年冬天,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樓前門外天福堂大酒樓張燈結彩,大擺酒宴,正式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歲的美人、藝名九歲紅的馬賽花為妻。
慈禧太后為了表示寵愛,特地賞賜了白銀一千兩,綢緞一百匹。太監(jiān)娶妻的新聞,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也迅速傳播開來。
人物之死
丁寶楨在山東做了近10年巡撫,為官廉潔剛烈。尤是其智殺權監(jiān)安德海一事,更是為朝野震驚,至今仍被老濟南人廣為傳說。
盡管《清史稿》中對它的敘述只有區(qū)區(qū)140字,但在《清史演義》、《同治皇帝》等野史、小說中,該故事已被演繹出諸多版本。最精彩的當數(shù)“前門接旨,后門斬首”。
事情經(jīng)過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隸青縣,10歲入宮,充內(nèi)廷太監(jiān)。由于他辦事機敏,善于察言觀色,因此深得慈禧太后歡心,成為慈禧太后身邊備受寵信的大紅人。之后,安德海恃寵而驕,雖然只是六品的藍翎太監(jiān),卻連小皇帝載淳、恭親王奕訢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安德海還經(jīng)常搬弄是非,挑撥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關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訓斥。他目無皇帝,越權胡為,已經(jīng)到了令同治皇帝忍無可忍的地步。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宮闈的安德海想出宮游玩并借機斂財,遂借口預備同治帝大婚典禮,再三請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袍、預備宮中婚禮所用之物,
人物評價
曾國藩的評價
這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驚人之舉,一時震驚滿清朝野,曾國藩贊嘆丁寶楨為“豪杰士”。權閹安德海伏法,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一時“丁青天”之譽傳遍民間。
史書評價
史書稱他:能夠講讀《論語》、《孟子》諸經(jīng);藝術精巧,知書能文。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善于察言觀色,阿諛奉承不露一絲痕跡,以忠心獲得咸豐皇帝的喜愛,以柔媚贏得西太后的歡心,一生深得西太后的寵愛和器重。
1993年電視劇《戲說慈禧》彭偉華飾演安德海
2017年電視劇《天命》戴耀明飾演安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