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施咸榮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浙江省鄞縣
出生日期:1927年4月11日
逝世日期:1993年5月18日
職業(yè):翻譯家
畢業(yè)院校: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yè)
主要成就:最早把這些作品翻譯介紹到中國
代表作品:《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美國文學簡史》(合著)、《西風雜草
概況
施咸榮,1927年生,浙江人;195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語系;同年8月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工作;1981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美國文化研究室主任、副所長、研究員,中華美國學會秘書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他長期從事英美文學研究,尤以對黑人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研究見長。由于長期的辛勤工作,積勞成疾,于1993年5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66歲。施先生一生著述甚豐,著有《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美國文學簡史》(合著)、《西風雜草:當代英美文學論叢》、《美國黑人奴隸歌曲》、《美國通俗文化在中國的影響》等論著;譯有《最幸福的人》、《馬戲團到了鎮(zhèn)上》等,共14部;主持編輯并出版《莎士比亞全集》。
生平
施咸榮,筆名方木,施映千,籍貫浙江省鄞縣人,1927年4月11日出生于小商人家庭,自幼喪父,家境貧寒。1946年,他畢業(yè)于上海天主教會的圣芳濟學院(八年制中學,相當于兩年制學院畢業(yè))。1947年,就讀于上海臨時大學農藝系。同年,又考入南京的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1949年解放后,他又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由于英語基礎好,免修了一些課程,從而,他主動選修了當時著名作家李廣田任系主任的中文系課程,他的中文水平也有了迅速的提高。在清華大學一年級時,他隨同學們參加京郊土改后曾用英文寫了一篇六千字的報告文學,以顯著地位刊登在當時的英文周報《密勒氏評論報》上。同時,他開始外國文學翻譯,1950年10月在《光明日報》發(fā)表一篇譯作短篇小說《最幸福的人》,被收輯在1952年初中語文課本第四冊中。以后,他的其它譯作陸續(xù)發(fā)表在《人民文學》、《光明日報》、《譯文》等報刊上。這些譯作被收集成兩個短篇小說集《馬戲團到了鎮(zhèn)上
成就
施咸榮將畢生精力貢獻給了英美文學研究事業(yè),他所作的努力得到了我國外國文學界的肯定。在座談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董衡巽說,施咸榮學風嚴謹、知識全面,我們曾合寫《美國文學簡史》,他負責撰寫黑人文學及二次大戰(zhàn)后當代文學部分,寫作過程中,他認真去搜集每一份有關資料,使得他寫作的那部分成為融匯了自己觀點的高水平作品。病中我去看他時,他說很想寫兩本書?!睹绹敶膶W史》和《美國黑人文學史》??上ナ赖锰?,這一心愿未能實現(xiàn)。他在世的時候,我們感覺不到在美國黑人文學及當代文學研究方面的空白,在他去世之后,我們才感到這方面的空白無法填補。外文所研究員李文俊、鄭土生、王逢振在會上談到了施咸榮對美國通俗文學、莎士比亞研究方面所作出的開拓性貢獻。鄭土生說,1978年出版的《莎士比亞全集》總序及1981年出版的小冊子《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雖然字數(shù)不多,卻是中國第一本向讀者全面介紹莎士比亞的專著
主要作品
《美國文學簡史》(合寫)、(西風雜草—當代英美文學論叢》、《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劇》,
《麥田里的守望者》、《在路上》(合譯)、《等待戈多》、《土生子》、《美國文學簡史》《戰(zhàn)爭風云》(合譯)等,《西風雜草》,著述及譯作約八百萬字左右。并主編了《莎士比亞全集》?!锻鈬ㄋ孜膸臁返燃s數(shù)千萬字的外國文學名著。以及《最幸福的人》《馬戲團到了鎮(zhèn)上》《斯巴達克思》《美國黑人短篇小說集》《希臘悲劇故事》《王冠上的寶石》《麥田里的守望者》《等待戈多》《戰(zhàn)爭風云》《富人,窮人》及《土生子》等;主持編輯并出版《莎士比亞全集》《外國通俗文庫》《現(xiàn)代外國科幻小說選》等作品。
治學態(tài)度
他翻譯選材具有開放和敏銳的眼光,而這又植根于他對當代世界文化信息的充分掌握。對于從事文學翻譯工作的人來講,這一點無疑是極為重要的。
評價
與施咸榮共事多年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孫繩武、秦順新回憶起了與施咸榮共事時的情景,他們說,施先生不僅是造詣很深的學者,還是學識淵博的編輯。在28年的編輯生涯中,他從未中斷過對英美文學的興趣與研究。文革期間,他當泥瓦匠,白天勞動,晚上讀書。1973年從干?;貋砗?,他每星期都去北京圖書館,搜集有關美國文學的資料。改革開放以來,面對社會上對外國文學、特別是對英美文學日益增長的需求,他工作得更加努力,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這些年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許多外國文學作品均出自他的手,像司各特、哈代、歐茨和康拉德的作品。在出版康拉德的作品時,他寫了篇后記,全面敘述了康拉德的發(fā)展道路,并指出了作品中存在的缺點。施咸榮是我國第一部中文版《莎士比亞全集》的主要編輯。6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計劃出版此書,他負責主持、組織及審定工作,后由于“文革”而被迫中斷?!拔母铩焙?,他繼續(xù)從事這一工作,經過長期努力,中文版多卷
影響
施咸榮及其同輩們對外國文學作品的介紹、翻譯與研究,給中國文學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他們嚴謹?shù)膶W風同樣也影響了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陳建功在座談會上的書面發(fā)言中說:“作為一個80年代初期成長起來的文學工作者,我們不會忘記在思想解放運動初起的時候,為中國文學界帶來信息的翻譯家們,我們誰都能說出一大串熟悉的名字,讀過,甚至可以說部分精讀過他們?yōu)槲覀冏g來的作品。他們的工作,為中國小說界、詩歌界以至戲劇界開闊了視野??梢哉f,為中國文學界的震驚、自省、沖出文化專制的禁錮,迎接思想解放大潮的到來,推波助瀾,功不可沒。我就是在那個時候熟悉施咸榮先生的大名的……。我相信,誰都能理解,一個有志于文學,卻一直沒有世界文學信息可供參考的青年,當有人為我們開闊了眼界,為我們指點了迷津的時候,我們的心中會是何等的感激!”作為他的學生,外文所趙一凡、盛寧說,施先生是一位誨人不倦的老師。趙一凡說:我認識施先生是1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