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唐廷樞
別名:唐杰
國籍:中國
出生日期:1832年5月19日
逝世日期:1892年10月7日
主要成就:創(chuàng)辦第一家煤礦開平礦務局 創(chuàng)辦第一家較具規(guī)模的保險公司仁濟和保險公司 主持修建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唐山胥各莊) 主持鉆探出第一個油井 主持鋪設了中國第一條電報線
性別:
其人
唐廷樞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洋行買辦,又是清末洋務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他的一生,對創(chuàng)辦近代民族實業(yè),推動民族經濟發(fā)展,有過重要的貢獻。
唐廷樞,號景星,亦作鏡心,出生于1832年5月19日,廣東省珠海市唐家鎮(zhèn)唐家村人。珠海鄰近澳門、香港,中國近代早期的買辦很多都是從這里產生的。唐廷樞和他的胞兄唐廷植(茂枝),族兄弟唐瑞芝、唐國泰(翹卿),都是當時聞名的買辦人物。而他的侄兒唐杰臣和侄孫唐紀常,也繼承了他們的職業(yè)。單是怡和洋行一家,從唐廷樞經唐廷植、唐杰臣到唐紀常四任買辦,為時達半個世紀以上。
唐廷樞少年時期,曾在香港的馬禮遜教會學堂接受過6年(1842~1848年)的殖民地教育。他學得一口好英語。他在1862年寫過一本題名為《英語集全》的書,書中第6卷,標題就叫“買辦問答”。
離開學校之后,唐廷樞在香港一家拍賣行里當過職位很低的助手,1851年起,他在香港英國殖民政府當了7年翻譯,后又在上海海關擔任了
事跡
唐廷樞開始自己的商業(yè)活動和資本積累,是在擔任香港殖民政府翻譯時期,1858年以前他就在香港投資了兩家當鋪。其后在上海度出現(xiàn)的棉花出口貿易的高潮中,又從事棉花投機生意。他獨自經營的修華號棉花行,成為外國洋行收買中國棉花的一個代理機構,并與怡和洋行發(fā)生業(yè)務關系。自擔任怡和洋行買辦后,唐廷樞的經濟活動,又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擔任怡和買辦的10年中(1863~1872年),他除了為怡和經理庫款、收購絲茶、開展航運以及在上海以外的通商口岸擴大洋行業(yè)務之外,還為他的老板投資當鋪,經營地產,運銷大米、食鹽,甚至涉足內地的礦產開采。
他和怡和前任買辦林欽合伙開設茶棧。為適應洋行收購茶葉的需要,他先后投資上海3家錢莊,以周轉他的商業(yè)資金。為了買辦業(yè)務和自營商業(yè)的兩種需要,他又在洋行之中,設立了自己的事務所。
為與整個對外貿易發(fā)生聯(lián)系,他又建立起一套類似事務所的同業(yè)公所。上海絲業(yè)、茶業(yè)等3個與對外貿易關系密切的同業(yè)公
其它相關
24集電視連續(xù)劇《大龍脈》,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就是近代中國這樣的一位優(yōu)秀的實業(yè)家。本劇的中心情節(jié),是圍繞唐廷樞受命開發(fā)開平煤礦,在開礦的過程中,提出建造鐵路,以及在實施過程中的種種矛盾、沖突的。這些矛盾、沖突,有的是來自最高統(tǒng)治者慈禧太后的好惡和權衡,有的是來自開明的恭親王和保守的醇親王之間的權力較量,有的則是來自親信幕僚的攛掇、謀劃,地方官吏的野蠻、愚蠢,當然,也有的是來自普通民眾的蒙昧和迷信、不滿和抗爭,包括來自內部的陰謀和算計、利欲和野心,以及代表大英帝國的怡和洋行所設置的陷阱,甚至還有李鴻章本人在關鍵時刻的動搖和背叛等等。本劇在這樣的一個錯綜復雜而又劍拔弩張的矛盾、沖突中,全力塑造了一個胸有大志、不畏艱險、篤誠務實的近代實業(yè)家唐廷樞的形象。
劇中的唐廷樞原本有一個信念:不求做大官,只求辦大事,搞實業(yè)。但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實業(yè)屢屢受挫,主要是因為各級官吏從中作梗,而要辦成一件事,又得借助各級
影響
唐廷樞的一生,對創(chuàng)辦近代民族實業(yè),推動民族經濟發(fā)展,有過重要的貢獻。中國清末洋行買辦,洋務企業(yè)活動家。
唐廷樞家族的后人、80多歲的唐有淦老人曾傳述,唐廷樞50歲之后,經常返回家鄉(xiāng)熱衷公益。他曾對唐家灣修筑碼頭進行嘗試,以小火輪開辟通往廣州與香港的航線。37年之后,孫中山在規(guī)劃《建國方略》時,將這個碼頭確定為唐家大港。
據記載,唐廷樞在天津病故后,其靈柩用輪船從上海運回到老家唐家灣。和唐廷樞的靈柩同行的有十三國商務官員的專船。當這支龐大的船隊在唐家前環(huán)?!耙蛔峙帕小睍r,整個海岸都燈火通明。參加喪事的有近千人,十三國的駐津領事館在公祭日下半旗志哀。
2009年,由中國華藝音像實業(yè)有限公司、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灤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漢都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聯(lián)合攝制,珠海市委宣傳部協(xié)助拍攝的24集電視劇《大龍脈》中央電視臺播出,這是首次由珠海歷史人物形象展現(xiàn)在熒屏上。為科學地做好唐家灣古鎮(zhèn)的保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