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杜國芝
國籍:中國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44年3月1日
逝世日期:2014年1月25日
職業(yè):相聲演員
代表作品:《綜合之最》《交朋友》《聊天》《百吹圖》《謙虛論》
師承:張慶森
人物簡介
杜國芝(1944年3月1日-2014年1月25日),,自幼酷愛相聲,1958年在河北區(qū)藝術學校向相聲老藝人耿寶林學習相聲;1962年拜師張慶森,先后在遼寧省丹東市曲藝團、成都部隊文工團任相聲演員。1978年開始與相聲名家李伯祥合作,專攻捧哏,并共同調入天津市曲藝團。他在與李伯祥長達三十年的合作中,互相尊重、互為師友、真摯坦誠、親如兄弟。
他善于使用各種捧哏技巧,穩(wěn)中求爆、補中見巧,在繼承中開拓,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注重內涵,簡潔干練,強調老節(jié)目要賦予新意,新節(jié)目要時尚陽光,新老互溶互通互補,給觀眾美的享受,令人耳目一新。代表作有傳統(tǒng)節(jié)目《報菜名》、《白事會》、《醋點燈》、《怯講究》、《大戲魔》及創(chuàng)編節(jié)目《聊天兒》、《百吹圖》、《看紅巖》、《謙虛論》、《綜合之最》等,深受廣大觀眾歡迎。
主要作品
《寫對聯》、《看紅巖》、《交朋友》、《猜謎語》、《電視劇燈謎》、《醋點燈》、《白事會》、《報菜名》、《怯算命》、《怯講究》、《規(guī)矩論》、《飛車大王》、《財迷回家》、《學文雅》、《謙虛論》等。
藝術特點
杜國芝年齡比李伯祥小幾歲,可卻是一個優(yōu)秀的捧哏人才。在天津和平區(qū)文化館搞業(yè)余相聲活動時,就引起了各方面的賞識。70年代后期起與李伯祥搭檔,一起加入了天津市曲藝團。經過上演不同題材的相聲作品,他們的藝術表現力得到不斷的提高。杜國芝善于根據李伯祥的口風、神態(tài)給予適當的輔助,從不突出個人,恰如其分地使用“蹬、諞、賣、踹”各種捧哏技巧。他的捧哏表演,不支不擋,穩(wěn)中求暴,樸中見巧。有時李伯祥以脆快的口風制造出了熾熱氣氛,他還能夠根據觀眾的情緒和節(jié)目內容進行適當的降溫。
杜國芝在捧哏上也不斷進行新的探索,除了全神貫注、疏密相間外,他能將人物個性有分寸地,表達愛憎情緒,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杜國芝在捧哏上也不斷有著新的探索,除了全神貫注,疏密相間外,也力戒一般化的表態(tài),而能從人物的正直、善良,有分寸的矛盾,表達愛憎情緒,因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徒
杜國芝的師父:張慶森。杜國芝的徒弟:王閏、李業(yè)勝、郭全偉、吳鋼、曲玉亮
相聲界歷來就有拜師的傳統(tǒng),拜師的演員不但要有傳授技藝的師傅,還需要引師、保師、代師。此次的引、保、代分別由李伯祥、蘇文茂、石富寬三位相聲藝術家擔任。拜師會上,近80歲高齡的蘇文茂先生激動不已,他表示,看到相聲界添丁加口十分高興,希望演員們多收徒,收好徒,將相聲藝術永遠傳承下去。隨后,老搭檔李伯祥先生也向杜國芝表示了祝賀,如同相聲“貫口”的發(fā)言引來了現場的陣陣笑聲。相聲演員師勝杰、中國曲協副主席籍薇以及到場的諸位老藝術家分別致辭,現場氣氛熱烈融洽。
相聲名家杜國芝收徒王閏、李業(yè)勝、郭全偉、吳鋼、曲玉亮儀式在本市(天津)舉行。中國曲協副主席籍薇及曲藝界知名人士蘇文茂、李伯祥等近百人到場祝賀。年過花甲的相聲名家杜國芝早在1962年拜張慶森先生為師。
曾在遼寧省丹東市曲藝團、四川部隊文工團等做相聲演員。1980年進入天津市曲藝團直至退
從藝55周年活動
2013年5月18日,相聲名家杜國芝從藝55周年在津舉行,京津兩地相聲名家李伯祥、田立禾、張立林、李金斗、佟守本等及文藝界知名人士百余人參加了慶賀活動。
逝世
2014年1月25日凌晨12點半,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杜國芝突發(fā)心臟病在天津去世,只有妻子和女兒在場陪伴。劉彤、高峰等相聲界人士在微博上對杜國芝進行沉痛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