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范緒箕簡介

    范緒箕

    更新時間:2019-06-02 11:12

    范緒箕,男,1914年1月5日生于北京,籍貫江蘇江寧,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5年畢業(yè)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機械系。1938年、1940年分別獲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航空工學碩士和機械工學博士學位?;貒?,曾任清華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教授、航空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著名力學家和航空教育家。致力于航空事業(yè)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創(chuàng)建了浙江大學航空系,是華東航空學院和南京航空學院的主要領導人,主持設計、組織施工、建成了浙江大學3英尺低速風洞,南京航空學院亞、跨、超音速風洞和熱應力模擬試驗設備。主持研制了中國第一架靶機,對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在辦學方面,提出了尖子教師的培養(yǎng)制度,提倡教學科研并舉并以科研促進教學的辦學思想。長期從事熱彈性力學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為中國熱應力學科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2015年11月21日6時48分在上海華東醫(yī)院逝世,享年102歲。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范緒箕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4年1月5日

    逝世日期:2015年11月21日

    職業(yè):力學家,航空教育家

    畢業(yè)院校: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信仰:堅持工作、獨立生活、心態(tài)平和、飲食健康

    主要成就: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 創(chuàng)建了浙江大學航空系 主持研制了中國第一架靶機 成立華東航空學院

    代表作品:熱彈性力學的耦合理論,熱應力的理論應用及中國發(fā)展概況

    籍貫:江蘇江寧

    創(chuàng)辦:浙江大學航空系

    人物經(jīng)歷

    2

    范緒箕,1914年1月5日出生于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滿清政府選派的第一批留俄學生,學習鐵路工程,回國后從事鐵路技術工作,參加了由俄國支持的滿洲里—綏芬河鐵路的測量和修建工作。曾任中東鐵路局局長,中蘇理事會理事,是一位正直愛國的知識分子。童年的范緒箕受家庭影響,知曉國家富強非科學技術發(fā)展不可,讀書尤為發(fā)奮。7歲入北京崇德中學附小,9歲即進崇德中學學習。

    1925年,隨家遷往哈爾濱,進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俄文預科班學習,

    1929年畢業(yè)考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機械系。這所大學由俄國支持開辦,教材用俄文,講課亦用俄語。

    范緒箕于1935年畢業(yè),獲工程科學學士學位,同時他也精通了俄語。翌年,留學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攻讀機械和航空工程,第2年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第三年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1940年在世界著名科學家馮·卡門(TheodoreVonKármán)指導下獲航空工程博士學位。

    在美留學的5年,是范緒箕

    展開閱讀全文 ∨

    個人履歷

    3

    1914年1月5日生于北京。

    1925—1929年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俄文預科班學習。

    1929—1935年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機械系學習,獲工程科學學士學位。

    1936—1940年赴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留學,1937年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1938年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1940年獲航空工程博士學位。

    1940—1942年任浙江大學(遵義)副教授。

    1942—1943年任航空委員會航空研究院(成都)研究員。

    1943—1945年任清華大學航空研究所(昆明)教授。

    1945—1952年任浙江大學教授、航空系主任、總務長、校務委員會委員。1949—1950年任浙江大學、英士大學、三江大學接管委員會委員。

    1952—1956年任華東航空學院教授、院務委員會主任、教務長、副院長。

    1956—1979年任南京航空學院教授、副院長。

    1979—1984年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副校長、校長。

    2015年11月21日逝世于上海。

    航空貢獻

    4

    航空教育在中國起步于30年代,當時北平的清華大學、天津的北洋大學、南京的中央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都設立了航空系,但是仍不能滿足航空發(fā)展的需要。1945年,范緒箕再次受聘為浙江大學教授,開始了籌建航空系的工作。當時抗戰(zhàn)剛勝利,學校經(jīng)費十分困難,物質條件是艱苦的。范緒箕認為,航空學科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人才培養(yǎng)離不開實驗設備,他作為系主任,一面大力聘請專家、技術員和工人,一面積極籌建實驗設備。尤其是浙江大學3英尺低速風洞的建造,更是不易。無參考樣板,就自行設計圖紙,他親自把關審核。缺少經(jīng)費,不能委托工廠建造,他就自己出資千方百計搞材料,發(fā)動大家自己動手加工,終于建造成功這座風洞,在航空系教學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至1952年,浙江大學航空系從無到有,逐步發(fā)展,在國內高校中已占有了一席之地,這與范緒箕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座風洞后來隨院系調整時遷出,繼續(xù)在西北工業(yè)大學的教學中發(fā)揮作用。

    1952年秋季,

    展開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人才

    5

    從40年代開始,范緒箕在教育崗位上度過了50多個春秋,培養(yǎng)和造就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桃李滿天下。他是國防科學技術工業(yè)委員會公認的資歷較深、水平較高的教授,為中國科技事業(yè),特別是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范緒箕先后講授過《工程數(shù)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空氣動力學》、《熱應力理論》、《熱應力實驗技術》等課程。解放初,在浙江大學航空系時,由于俄語教師缺乏,他還給教師講授過俄語課。他嚴于律己,備課充分,講課生動,富有啟發(fā),常常舉一反三,課堂氣氛活躍,深受學生歡迎。在南京航空學院期間,他提倡啟發(fā)式教學,反對灌輸,他常常提醒大家,對學生不要抱著走,而是要放開手腳讓其自己走。他強調打好基礎,因材施教,要有競爭淘汰。他還親自組織觀摩示范上課,收到了良好效果。他重視教材建設,一直沒有停止過教材的編審工作。他曾任國防科委航空專業(yè)教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認為,教材要刪繁就簡,做到

    展開閱讀全文 ∨

    科技創(chuàng)新

    6

    20世紀是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其發(fā)展速度是空前的,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任何人,無論哪個國家,如果坐享其成,都有被拋在后頭的危險。范緒箕對科學技術具有較強的觀察力,他認識到,要隨時跟蹤新技術,注意國際發(fā)展動態(tài),并要有迎頭趕上的決心。

    靶機是一種用于打靶訓練的專用無人駕駛飛機,它具有造價低、重量輕、飛行時不受人體生理條件限制等特點。50年代,靶機在國外得到迅速發(fā)展,而在中國還是空白。范緒箕親自抽調人員組織成立研究室,先后開展研制“南航一號”拖靶機和“南航二號”超音速靶機,并在此基礎上演變?yōu)椤伴L空一號”無人駕駛靶機。這項工作的開展,不僅鍛煉提高了教師隊伍,而且推動了南京航空學院科學研究的發(fā)展。南京航空學院已經(jīng)成立了無人機研究所,相繼研制成功的“長空”系列靶機滿足了國防建設的需要。

    從1962年起,范緒箕一直致力于熱應力學科的發(fā)展,主持建成熱應力模擬試驗設備,完成了國家許多重要熱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論著

    7

    1、范緒箕等.熱彈性力學的耦合理論.力學進展,1982,12(4):339—345

    2、范緒箕等.熱應力的理論應用及中國發(fā)展概況。航天與航空,1983,3

    3、FanHui—Tsi.AReviewofShockTubeDevelopments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roceedingsofthe14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hockTubesandWaves,1983

    4、FanHui—Tsietal.NumericalAnalysisofUncoupledDynamicProblemofThermoelasticity.JournalofThermalStresses,1984,7(2):149—161

    5、FanHui—Tsietal.ExperimentalStudyofPressureandHeatFluxDistributio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言論

    8

    1.我們如今人力強了,年青一代的航空界人成長起來,國力也強了,所以才有了自己制造大飛機的可能性。我們國家要造自己的客機,最關鍵的就是發(fā)動機,大型客機的發(fā)動機非常復雜,很多航天人為此不斷努力,結果都未能如愿。光是大飛機發(fā)動機渦輪葉片的制作就曾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好在如今我們國力強盛了,科技進步了,才有了攻克這些難題的可能性。

    2.我最大的遺憾就是很晚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航空是我的事業(yè),但我對航天的興趣不及建筑,我應該去學土建,這是后來自己在工作過程中才逐漸認識到的,覺得自己的興趣還是在建筑方面。我年輕時在哈爾濱受的是俄國式教育,畢業(yè)的時候要求我們設計一個工廠,包括廠房外形和周圍環(huán)境都要設計和畫出圖來。我在做這些設計的時候非常有興趣,后來到國外留學,我就對各個地方的建筑造型及其結構特別有興趣,這才確認原來自己喜歡的是這個。我在浙大總務處搞了一年多的行政工作,讓我管錢,我是最不善于管錢的。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