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馬飛
別名:馬余輝
國籍:中國
出生地:廣東省汕頭市潮陽
出生日期:1923
逝世日期:1989
職業(yè):潮劇名教戲(作曲兼編?。?。
主要成就:潮劇名教戲(作曲兼編?。?。
代表作品:《珠宮血淚》、《西施》、《文素臣》等
潮劇導演、作曲家
馬飛(1923-1989),又名馬余輝。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人。
潮劇名教戲(作曲兼編?。?。中國
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曾任廣東潮劇院藝術(shù)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馬飛學生出身,1935年在老一枝香班當童伶習旦行(青衣)。天資聰穎,因在學生時期演過白話
劇和演唱歌曲,有良好文化音樂基礎(chǔ),很快掌握潮劇表演程式和演唱技巧,入班不過三年便開始擔任教戲。19
38年起先后在老玉梨春、老賽寶豐班任教。1950年在潮汕文聯(lián)潮劇改進會編導組任副組長。1952年在粵東潮劇團、源正潮劇團當導演。1958年任廣東潮劇院藝術(shù)室編導兼作曲。1970年任汕頭地區(qū)文化局戲改組組長兼地區(qū)潮劇團作曲。1978年廣東潮劇院恢復建制,任潮劇院藝術(shù)室音樂組長。
1952年隨團參加中南戲曲會演。1959年隨廣東潮劇院一團到北京參加國慶10周年獻禮演出。1965年被邀到中央歌舞劇院協(xié)助歌劇《南海長城》作曲。1981年隨中國廣東潮劇團到泰
個人生平
馬飛,男,潮劇導演、作曲家。原名馬余輝,生于廣東省潮陽市和平鎮(zhèn)的一個普通家庭。
12歲時,由于酷愛戲劇,自愿投身潮劇老一技香班當童伶。因其聲質(zhì)清麗,“戲性”聰穎而扮演“烏衫”行當,善唱“活五”曲,受到觀眾的青睞。15歲,應聘到潮劇老玉梨春班負起“教戲”重任,被人們稱為“奴仔”先生而初露頭角。1949年轉(zhuǎn)入潮劇老賽寶豐班,曾把電影《文素臣》改編移植為潮劇,風靡一時。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服務于粵東潮劇團與源正潮劇團。1959年廣東潮劇院成立后,一直繼續(xù)從事編劇、作曲與導演工作,為潮劇事業(yè)貢獻畢生精力,留下了一批音樂形象鮮明,韻味無窮的保留劇目,如古裝戲《鬧開封》、《告親夫》、《劉明珠》、《蘆林會》等。上述諸劇同時又被搬上銀幕,譽滿海內(nèi)外,為潮劇史譜下新篇。
在舊社會,從事潮劇“教戲”工作的先生們,既能為劇本譜曲,也能司鼓,“教戲”時,既能一字一句為演員示范唱念,又能夠為演員示范表演動作(俗稱“行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