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杜義德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
出生地:湖北武漢
出生日期:1912年5月16日
逝世日期:2009年9月5日
職業(yè):軍人
畢業(yè)院校:紅軍大學、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戰(zhàn)役系
信仰:共產(chǎn)主義
主要成就:榮獲一級八一勛章 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勛章 榮獲一級解放勛章 1988年7月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勛章 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
代表作品:中將
軍銜:
基本簡介
杜義德,湖北武漢黃陂人。1912年5月12日生。1927年參加農(nóng)民協(xié)會。1928年參加赤衛(wèi)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0年轉(zhuǎn)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四軍第一師三團班長、排長、連長、連政治指導員,紅四軍第十師三十團營政治委員、二十九團政治委員,紅三十軍第八十九師政治委員,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一師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總部四局局長、直屬縱隊司令員、騎兵師師長。參加了長征及西路軍作戰(zhàn)??谷諔?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隨營學校副校長,新編第四旅副旅長,冀南軍區(qū)第二軍分區(qū)司令員、政治委員兼地委書記、冀南軍區(qū)司令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qū)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第十軍軍長,帶領(lǐng)野戰(zhàn)軍為劉、鄧大軍南下部隊開路,掩護野戰(zhàn)軍中原局機關(guān)和劉、鄧首長前進,為野戰(zhàn)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打開了通道,受到劉、鄧首長高度贊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川南軍區(qū)司令員、第
榮獲勛章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在抗美援朝中,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國旗勛章。曾任第十一屆中共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8年7月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出版著作
著有《杜義德文集》。其簡介被收人《中國人名大辭典·當代人物卷》和《將帥名錄》。
個人生平
早年當學徒,做工。1929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至1931年任紅11軍31師4大隊戰(zhàn)士、班長、排長。1931年至1932年1月任紅1師3團3連連長、政治指導員。1932年1月至1933年1月任紅4軍(原紅1軍)第10師30團3營政治委員。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各次反“圍剿”作戰(zhàn)及西征入川北。1933年1月至至7月任紅4方面軍第10師29團政治委員。1933年7月至1934年部隊擴編任紅30軍89師政治委員。1934年改任紅31軍第91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建立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和歷次反“圍攻”作戰(zhàn)。1935年1月調(diào)任方面軍總指揮部參謀。5月參加紅軍長征,不久任方面軍總指揮部第4局局長。1935年6月至1936年2月任紅4方面軍直屬縱隊司令員。同年冬奉命轉(zhuǎn)戰(zhàn)川康邊。1936年2月至11月任紅軍騎兵師師長。率部北上到達甘肅。同年11月所部奉命編為紅軍西路軍,任總部警衛(wèi)團團長。1937年1月入
革命生涯
由于家境貧寒,杜義德只讀了8個月的私塾,才八九歲的年紀就給地主放牛,15歲那年因到武漢當學徒工,受盡了老板的欺凌,他想不通為什么世界會有那么多不公平,不合理。很快,傳來了黃麻起義的消息?!凹t軍要來了,咱窮人要有出頭日子了?!奔亦l(xiāng)的老百姓,興奮地傳說著紅軍的消息,不久,果然就有一支紅軍隊伍來到了木蘭山的塔耳崗區(qū),叫做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七軍。
1929年他和家鄉(xiāng)的100多個赤衛(wèi)軍一起參加了紅軍,被編入紅11軍31師4大隊。從此,4大隊宣傳隊長杜義德每天就帶著戰(zhàn)士翻山越嶺,到周邊的村子里去進行宣傳,為紅軍籌集給養(yǎng)。當遭遇下鄉(xiāng)“清剿”紅軍的敵人時,杜義德就帶著戰(zhàn)士們狠狠地打了幾個漂亮仗。從小在山區(qū)長大,走慣了夜路的杜義德被戰(zhàn)友們稱作“夜老虎”,他摸著樹皮的厚薄就能辨別背陰朝陽,向東還是向西。領(lǐng)教過杜義德厲害的敵軍稱他為“尖黃陂”。
1935年3月的某一天,嘉陵江邊的巖石和草叢中,兩個山民手握柴刀背著背簍,
人物性格
杜義德將軍高大魁偉,頭圓臉黑,眉短而稀,發(fā)短而硬。八十高齡,仍銀絲豎如針,狀怒發(fā)沖冠。
開國中將杜義德,湖北黃陂人。將軍作戰(zhàn),狠且準,勇且猛,攻如錐,守如釘,尤善夜戰(zhàn),人稱“夜老虎”,又稱“尖黃陂”。凡受領(lǐng)作戰(zhàn)任務,將軍“堅決”不離口,或曰:“堅決執(zhí)行命令”;或曰:“堅決完成任務”;或曰:“堅決克服困難”;或曰:“堅決消滅敵人”。故有“杜堅決”之綽號。
尤太忠將軍言,杜義德將軍執(zhí)行上級指示堅決,從不講價錢。1948年,上級要求六縱調(diào)一名能打仗的團長,到陳再道縱隊當副旅長。是時,六縱的干部也很短缺,杜義德二話沒說,即調(diào)十六旅最強的團長陸元山(蘆彥山)赴任。為此,時任十六旅旅長的尤太忠將軍思想不通,找王近山說情,要求換一個團長去。王與杜商量,杜仍態(tài)度堅決,王亦不了了之。
人物評價
杜義德老年時期尤太忠將軍回憶言,杜義德將軍能文能武,不是吹的。在戰(zhàn)爭年代,當政委的要會打仗,不然他的政治動員誰聽?政治干部不懂軍事,政治工作就沒有力量。1947年4月,六縱奉命圍攻豫北重鎮(zhèn)湯陰。打了一個月終于啃下湯陰城。是時,時任旅長的尤太忠將軍隨二梯隊進城,見偵察參謀徐克達。徐告之:“杜政委已經(jīng)進去了?!睂④姴恍?,問:“你看真了?”徐肯定曰:“是杜政委?!睂④娂疵筷牽焖偾斑M,果見杜義德將軍冒著槍林彈雨,沖在最前面。
1947年初夏,中原野司首長電令,在司令員王近山養(yǎng)傷期間,由杜義德將軍擔負軍、政指揮的全責。時任六縱政委的杜義德將軍軍政一肩挑,率部千里躍進大別山,屢戰(zhàn)屢捷。劉伯承元帥于一次干部會議上表揚杜義德曰:“杜義德是政委兼司令,司令兼政委,文武雙全?!笔菚r,干部文化低,不懂“文武雙全”為何意,劉伯承元帥又解釋曰:“文武雙全就是能文能武,既能指揮打仗,又會做政治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