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柳存仁
國籍:中國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7年
逝世日期:2009年8月13日
職業(yè):文學家 人文科學家
畢業(yè)院校:北京大學
代表作品:《和風堂文集》;《中國文學史》;《道教史探源》
簡介
柳存仁(1917-2009),華裔澳大利亞學者,祖籍山東臨清。曾名柳雨生。1917年生于北京,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獲文學士;曾獲倫敦大學榮譽文學士、哲學博士及文學博士學位。是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的首屆院士、英國及北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會員。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文講座教授、亞洲研究學院院長,退休后被選為名譽教授及大學研究員。1966年至1989年間擔任哈佛燕京學社、哥倫比亞大學、夏威夷大學、巴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馬來亞大學、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大學、新西蘭渥克蘭大學的訪問教授。1974年和1977年,作為澳大利亞科學院訪問團成員兩次訪問中國。1984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邀請在北京作了一系列關于道教史的講演。此后,多次回中國參加學術會議,促進國內外漢學的交流。1992年,榮獲澳大利亞政府頒贈的AO(OrderofAustralia)勛銜和勛章。
2006年,九十歲高齡的柳存
人物簡歷
柳存仁1917年生于北京??滴跄觊g,祖上從山東臨清舉家移居廣州。
柳存仁的父親為1898年廣東秀才,1914年北京海關學校畢業(yè)后即在稅務處任職,定居北京。柳存仁幼時在北京接受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12歲時到上海讀書,喜歡閱讀新文學。
1935年,柳存仁從上??既氡本┐髮W國文系,受知錢穆、羅常培、鄭天挺、孫楷第等先生,同年出版《中國文學史發(fā)凡》。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柳存仁轉到上海光華大學借讀,兩年后取得北京大學文憑。
柳雨生是當時上?!爸腥瘴幕瘏f(xié)會”等日偽文化組織的主要成員。1942年11月及次年8月,他兩度作為“上海代表”出席在日本舉行的“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積極鼓吹“大東亞文學”,“是極為罕見的在自己的作品里明確鼓吹中日親善、大東亞共存共榮思想的作家。從他的作品里我們可以見出,他對此是有著較為成熟的思考的。這最集中的是他的散文集《懷鄉(xiāng)記》序言:‘我想,做人的道理,最高尚的是應該超乎以德報德的恩仇觀
作品
《西星集》
《懷鄉(xiāng)記》
《大都》
《外國的月亮》
《和風堂文集》
《和風堂文集續(xù)編》
《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
《論明清中國通俗小說之版本》
《中國小說中的佛、道教影響》
榮譽
柳存仁曾獲倫敦大學榮譽文學士、哲學博士及文學博士學位。
是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的首屆院士、英國及北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會員。
曾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文講座教授、亞洲研究學院院長,退休后被選為名譽教授及大學研究員。
1966年至1989年間擔任哈佛燕京學社、哥倫比亞大學、夏威夷大學、巴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馬來亞大學、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大學、新西蘭渥克蘭大學的訪問教授。
1974年和1977年,作為澳大利亞科學院訪問團成員兩次訪問中國。
1984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邀請在北京作了一系列關于道教史的講演。此后,多次回中國參加學術會議,促進國內外漢學的交流。
1992年,榮獲澳大利亞政府頒贈的AO(OrderofAustralia)勛銜和勛章。
評價
柳存仁是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的首屆院士,英國及北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會員,曾多次受國際著名學府的邀請,擔任訪問教授。柳存仁在文藝創(chuàng)作、小說和道教研究、版本學、翻譯方面的成就受到學術界和英語世界的認同。
學者湯一介認為:“現(xiàn)在有些人動不動就想創(chuàng)造出能夠解決一切宇宙人生問題的理論體系,或者寫一些時髦的東拼西湊故作高深的文章,嘩眾取寵。這是很不好的學風,應該受到批評。而柳先生寫的論文則是通過解決具體學術問題來樹立一種良好的學風?!狈▏鴮W者戴密微認為:柳存仁是當代最杰出的漢學家之一。
李克曼稱贊柳教授是“百科全書”,學術研究十分嚴謹,令他非常欽佩。例如有朋友詢問疑難,柳教授必定查遍數據求證,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地確信,絕不會輕易作答。他認為,柳教授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遺風的中國學者,在漢學方面是“國寶級”人物。他還是著名的道教專家,生前致力于探索真正的道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