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韋應物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公門日多暇,是月農(nóng)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全文]
結茅臨古渡,臥見長淮流。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寒山獨過雁,暮雨遠來舟。日夕逢歸客,那能忘歸游! [全文]
獨樹沙邊人跡稀,欲行愁遠暮鐘時。 野泉幾處侵應盡,不遇山僧知問誰。 [全文]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為報洛橋游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全文]
雜英紛已積,含芳獨暮春。還如故園樹,忽憶故園人。 [全文]
勢從千里奔,直入江中斷。嵐橫秋塞雄,地束驚流滿。 [全文]
已謂心苦傷,如何日方永。無人不晝寢,獨坐山中靜。 悟澹將遣慮,學空庶遺境。積俗易為侵,愁來復難整。 [全文]
高閣一長望,故園何日歸。煙塵擁函谷,秋雁過來稀。 [全文]
川明氣已變,巖寒云尚擁。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景煦聽禽響,雨余看柳重。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 [全文]
幽人寂不寐,木葉紛紛落。寒雨暗深更,流螢度高閣。 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寧知歲方晏,離居更蕭索。 [全文]
茲樓日登眺,流歲暗蹉跎。坐厭淮南守,秋山紅樹多。 [全文]
踏閣攀林恨不同,楚云滄海思無窮。 數(shù)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 [全文]
山月皎如燭,風霜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全文]
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全文]
九日馳驅(qū)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全文]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方用憂人瘼,況自抱微痾。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全文]
郡中臥病久,池上一來賒。榆柳飄枯葉,風雨倒橫查。 [全文]
晴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彩繩拂花去,輕球度閣來。 長歌送落日,緩吹逐殘杯。非關無燭罷,良為羈思催。 [全文]
永日方戚戚,出行復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輕舟。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對此結中腸,義往難復留。自小闕內(nèi)訓,事姑貽我憂。賴茲托令門,任恤庶無尤。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全文]
兵衛(wèi)森畫戟,宴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煩疴近消散,嘉賓復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強[全文]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韋待價曾孫,出身京兆韋氏逍遙公房。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
更多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