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吳式芬
別名:字子苾,號誦孫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京師
出生日期:1796年
逝世日期:1856年
職業(yè):金石學(xué)家
主要成就:封泥最早的發(fā)現(xiàn)者之一。與陳介祺同為封泥最早的研究者。
代表作品:《金石匯目分編》
祖籍:海豐(今無棣)縣
生平簡介
著名《捃古錄》(二十卷,共錄自商周至元代金石文18128種)和《捃古錄金文》(三卷九冊,共考釋商周至元代有銘文的鐘鼎彝器1329件)兩部金石學(xué)名著,對金石文著錄之多和詮釋之精均超過前人,為清末以來的金石學(xué)家所推崇和引證。所收明睢陽袁樞(袁可立子)家藏《宋榻圣教序》和《摹沉石田贈吳匏庵行長卷》等俱為天下名品。他憑借對古代歷史和古文字的深邃造詣,斷定長期以來被認(rèn)為是“印范”的鈴有印章的土塊就是秦漢魏晉時(shí)期的封泥,并對其進(jìn)行收藏和考釋。后與另一位封泥的收藏者、山東濰縣陳介祺合撰《封泥考略》十卷,著錄了兩家所藏的封泥?!斗饽嗫悸浴芬粫茄芯糠饽嘧钤绲囊徊繉V?,收錄秦漢官私封泥849枚,逐枚考釋,對研究秦漢官制、地理以及秦漢篆刻藝術(shù)有重要的參考價(jià)值。
吳式芬祖籍海豐,科舉世家。吳家以“一方望族”著稱齊魯,有“進(jìn)士世家”、“尚書門第”之稱。自清順治至宣統(tǒng),十朝皆列科名,九世累遺典籍;掇英擷秀科甲如林,名
金石收藏家
清金石收藏家、藏書家。字子苾,號誦孫。山東海豐(今無棣)人。道光十四年(1834)中進(jìn)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江西南安府知府、廣西、河南按察使、直隸、貴州、陜西布政使、提督浙江學(xué)政、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等職,后贈光祿大夫。長于音韻訓(xùn)詁之學(xué),對經(jīng)史考訂有精湛見解,精于金石。從政之暇,搜集金石器物,撰寫《捃古錄》,《捃古錄全文》兩部金石學(xué)專著,《捃古錄》20卷,著錄商周至元代器物18000余種,是清代金石目錄書中收錄資料最多的一種。又薈萃金石目錄,分州縣編次為《金石匯目分編》。書中將現(xiàn)存者列為已見,未見者注明見某書,列為待訪。凡古今金石書籍,采錄甚博。已刻者10卷。著書甚多,現(xiàn)原稿多數(shù)藏于國家圖書館和山東省圖書館。吳氏家族著述頗豐,有“家乘萬卷”之稱,與濰縣陳介祺并冠齊魯。著《封泥考略》、《雙虞壺齋藏器目》、《陶嘉書屋鐘鼎彝器款識目錄》、《陶嘉書屋詩賦稿》等。
年譜
嘉慶元年丙辰(公元1796年)一歲;
二月二十四日,生于京師。是年,祖父吳之勷補(bǔ)缺昌黎縣,故取小字“逢昌”。是年十月,其父吳衍曾病故。吳之勷《潘恭人行略》云:“甲辰世父出撫湖北,命余夫婦居京邸。癸丑余教習(xí)期滿,以知縣揀發(fā)直隸,夫人留京師。甲寅子衍曾得咯血疾,恭人憂之,命赴余兄吳縣任為娶婦,歸而疾益劇,丙辰二月生一子,十月衍曾歿?!毙值茌呏杏袇鞘矫?、吳式群,吳式訓(xùn);
嘉慶二年丁巳(公元1797年)二歲;
是年,龔自珍(定庵)六歲,魏源四歲,劉喜海(燕庭)五歲,丁晏四歲,陳慶鏞三歲。是年,許瀚生;
嘉慶三年戊午(公元1798年)三歲;
嘉慶四年己未(公元1799年)四歲;
是年,何紹基(何凌漢之子)生。是年,吳榮光成進(jìn)士,郝懿行成進(jìn)士。吳榮光(1773一1843),原名燎光,中式后改今名,字殿垣、伯榮,號荷屋,自稱白云山人,廣東南海人。精鑒金石。官至湖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后降調(diào)福建布政使。著有《歷代名人年
文件
1、彭蘊(yùn)章《內(nèi)閣學(xué)士吳公墓志銘》:“公性和易,平居無疾言遽色。與人交必相規(guī)以道義。故自京僚以至外吏,莫不慕公之篤雅,而樂與相親。好金石文字,凡鼎彝碑碣漢磚唐鏡之文;皆拓本藏之,于古人書畫,尤工鑒別。善鼓琴,每訪山川名勝,必?cái)y以自隨。雖居處貴顯,其意趣泊如也?!保ā稓w樸龕叢稿續(xù)編》卷四,又見《續(xù)碑傳集》卷十七《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銜吳公墓志銘》)
2、高均儒《續(xù)東軒遺集·祭海豐吳禮部文》:“唯公碩行,十載前聞;伊誰稱述,日照許君。謂昔同方,實(shí)事求是;各究其精,相勖樂只。公博而約,常若欿然;取善于眾,主一罔遷。纂著斯宏,金石永好;奇字同文,析訛揭冒。靡間寒暑,孳孳研求;通籍而后,退食旁搜。古愈深湛,民胥?;?;文裕大猷,政懲小慧。翼翼在位,不知有援;恂恂為度,若訥于言。道藝鮮儕,榮倅何異;許君所稱,均儒是識。公游浙學(xué),多士慶鳴;均儒不才,部下諸生。旃蒙單閼,嘉興按試;均儒羈淮,未謁從事。是歲秋仲,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