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鄭奕奏簡介

    鄭奕奏

    更新時間:2019-05-29 16:56

    鄭奕奏(1903~1993年),福建長樂縣人,閩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藝名傳康,他幼年家貧,11歲入儒林班“善傳奇”學戲,最初從“京鼓吹”藝人陳幼容學唱段,從“平講班”藝人陳金福學表演。13歲得善傳奇班的教戲師傅、京劇和昆曲演員吳善寶的指點。16歲主演古裝戲《紫玉釵》、《黛玉葬花》、《晴雯補裘》、《杜十娘》、《紅娘遞柬》、《孟姜女》、《鳳陽花鼓》等,并在時裝戲《孤兒血》、《新茶花》和《蔡松坡》中扮演女主角。在短時間內躍居名旦之首。那時的福州人打麻將都把“東南西北”改刻為“鄭曾薛馬”四大名旦,摸得“鄭”字牌引以為榮。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鄭奕奏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福建長樂縣

    出生日期:1903年

    逝世日期:1993年

    個人簡介

    2

    19歲倒嗓輟演。此間,一面隨莊質夫、郭知朱學詩詞古文,一面喊嗓、練身段。24歲重登舞臺,聲譽日重?!榜R尾海軍扛奏團”將領醵資,將戲中道具鋤頭包金。所灌唱片暢銷臺灣和東南亞各地,影響甚廣,被譽為“福建梅蘭芳”。26歲以后,從善傳奇班轉到賽天然班演出,以演《百蝶香柴扇》、《安安送米》、《秦香蓮》、《朱砂記》等青衣戲最受歡迎??谷諔?zhàn)爭期間,鄭奕奏由于生活所迫,演出繁重,再度倒嗓,1939年退出舞臺,改以教戲為生。建國后,被人民政府從古田山區(qū)接回福州定居。

    鄭奕奏先后擔任福建省實驗閩劇團藝術委員會主任、福建省戲曲研究所舞臺藝術研究室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戲劇家協會福建分會名譽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鄭奕奏的唱腔細膩柔婉,字正腔圓,一板一眼、一腔一調都十分考究,且富于變化,聽來清新動人。他的身段輕盈,表演樸實,藝

    展開閱讀全文 ∨

    名揚曲壇

    3

    鄭奕奏,六歲隨父親到福州,住在達道路。十歲時以六十角大洋的身價寫下學藝五年四的藝榜,進善傳奇儒林班,取藝名傳坤,學青衣。啟蒙師傅林金福教基本功,陳幼榕教唱腔。十二歲以《八美樓》中蘇小燕登臺,一套拍馬動作,四句滴水曲牌,博得滿堂彩。老板張阿渠心中歡喜,出重資延聘系京昆師傅吳善寶單獨給鄭奕奏教戲。吳善寶,文、武、昆、亂皆能,人稱“狀元戲子”,他將一身技藝悉心傳授,影響了鄭奕奏之后幾十年的舞臺生涯。

    該拿什么來形容鄭奕奏在舞臺上的儀態(tài)萬千呢?不必說清秀的容貌,輕盈的體態(tài),單是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來的別樣的裊娜風流,就是其他演員所不及。他所飾演的角色多是大家閨秀,即使在發(fā)黃的劇照中,也能看出他儀態(tài)端莊,神情從容淡定,自有一種氣度,這不僅僅是外在的美所能涵蓋的,而是演員揣摩人物內心、再現人物風采的不凡的藝術才華的展現。

    鄭奕奏不僅舞臺形象光彩照人,生活中也是談吐不俗,貌恂恂如佳子弟,因而戲迷中文人學子尤多,他

    展開閱讀全文 ∨

    建國之后

    4

    建國初,鄭一度在外地教戲。1952年全國戲曲會演期間,周總理久聞鄭之名聲,向代表詢問他的近況。于是,50歲的鄭奕奏被接回福州,安排在實驗閩劇團,有了安身的崗位,教年輕演員演戲,也到海外如印尼等國家傳授閩劇藝術。教戲外,他也參加導演工作,《漁船花燭》1954年獲華東區(qū)戲曲會演導演獎。1963年,鄭主演的《百蝶香柴扇》拍成電影。

    藝術成就

    5

    鄭奕奏的唱腔也十分獨特,他的嗓音并不十分響亮,尤其在倒嗓之后重登舞臺,嗓子也不可能恢復如初。因此,他演唱往往“走下韻”,纏綿悱惻,哀怨婉轉,配以襯詞,一唱三嘆,韻味無窮,由此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人稱“福建梅蘭芳”,有“北梅南鄭”之譽。1956年鄭奕奏到北京開會,得以晤見梅蘭芳,梅贈以照片并題詩:南北藝人感同深,留得芳名共到今,見晚如逢親手足,應將肝膽照知心。

    在閩劇的黃金時代,除鄭奕奏外還涌現出許多名演員,如“四大名旦”的曾元官、薛良官、馬秋官,還有傅億濃、陳芝卿、黃蔭霧,丑角唐秀山、林務夏、小生蕭夢塵、李銘玉,老生張江水等,他們的熠熠光輝照亮了三十年代的閩劇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