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5164
李寶嘉(1867~1906)又名寶凱,字伯元,別號南亭亭長,筆名游戲主人、謳歌變俗人等。漢族,江蘇常州人,晚清小說家。生于同治六年(1867年),死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享年四十歲。李伯元是個多產(chǎn)的作家,他構(gòu)思之敏,寫作之快,是極為少[詳細]
2019-03-01 2324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xué)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云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陜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fā),避居滬上。袁世凱執(zhí)政時,官參政院參政[詳細]
2019-04-07 3287
張鵬翮(1649-1725),字運青,號寬宇、信陽子,清四川潼川州遂寧縣黑柏溝(今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黑柏溝)人。清代第一清官、治河專家、理學(xué)名臣。是清代268年間四川官位最顯赫、名聲最響亮的人物。清康熙九年(1670)進士,身仕康熙、雍正二[詳細]
2019-02-26 1044
查升(1650—1707),字仲韋,號聲山,浙江海寧袁花人。清代書法家。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時康熙帝選儒臣侍值以備顧問,他經(jīng)薦入直南書房多年,累遷至少詹事。著有《澹遠堂集》。時人稱查升書法、查慎行詩、朱自[詳細]
2019-03-24 2577
陳曾壽(1878~1949)晚清官員、詩人。字仁先,號耐寂、復(fù)志、焦庵,家藏元代吳鎮(zhèn)所畫《蒼虬圖》,因以名閣,自稱蒼虬居士,湖北蘄水縣(今浠水縣)巴河陳家大嶺人,狀元陳沆曾孫。光緒二十九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廣東監(jiān)察御史,入民國,筑室杭州小南湖[詳細]
2019-03-24 3009
焦循(1763~1820),清哲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戲曲理論家。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蘇揚州黃玨鎮(zhèn)人,嘉慶舉鄉(xiāng)試,與阮元齊名。阮元督學(xué)山東、浙江,俱招往游。后應(yīng)禮部試不第,托足疾不入城市者十余年。構(gòu)一樓名“雕菰樓”,讀書著述其中。博聞強記,于經(jīng)史[詳細]
2019-03-23 2014
尚秉和(1870~1950),字節(jié)之,號石煙道人,晚號滋溪老人,學(xué)者稱槐軒先生,河北省行唐縣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晚清進士,著名易學(xué)家。尚秉和博學(xué)善文,喜玩金石,工于繪事,精通中醫(yī),與易學(xué)造詣淵深,是象數(shù)派易學(xué)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有[詳細]
2019-03-23 8000
王治昌 ,字槐青,1876年(清光緒二年)12月19日生于直隸天津縣。自幼好學(xué),熟讀經(jīng)史,早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xué)專修法律,畢業(yè)后東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學(xué)改學(xué)商科。王治昌回國后,先在天津北洋女子師范大學(xué)教書,接著到河南焦作煤礦工作。后來,他從焦作[詳細]
2019-03-21 3309
蘇培盛,清代恩濟莊一地埋葬的有墓碑并留下拓片的清代太監(jiān)之一,康熙十二年九月廿三日生,乾隆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卒,順天府大興縣人,官職為宮殿監(jiān)督領(lǐng)侍。清宮造辦處檔案有記載: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寵信,破例獲賞當鋪。甚至于莊親王、弘歷(后登基為乾隆皇帝[詳細]
2019-03-19 4129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將領(lǐng),官至北洋海軍提督。安徽合肥人,原名先達,也作禹亭,號次章。祖先明初從鳳陽遷居廬江,同治四年(1865年)遷居巢縣汪郎中村。丁汝昌早年參加太平軍,當太平軍大勢已去的時候,被[詳細]
2019-03-18 1100
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石濤是中[詳細]
2019-03-18 1969
宮寶田(1870—1943) ,字少灤,清末拳師,于清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生于現(xiàn)乳山市馬石店鎮(zhèn)青山村。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宮寶田被召入宮,任護衛(wèi)首領(lǐng),加封四品帶刀侍衛(wèi),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近身侍衛(wèi),清廷最后一任大內(nèi)侍衛(wèi)總[詳細]
2019-03-18 8351
唐紹儀(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廣東香山縣(今珠海唐家灣鎮(zhèn)唐家村),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動家、外交家、清政府總理總辦、山東大學(xué)第一任校長,中華民國首任內(nèi)閣總理 ,國民黨政府官員。曾任北洋大學(xué)([詳細]
2019-03-18 6476
胡林翼(公元1812年7月14日-公元1861年9月30日),字貺生,號潤芝,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湘軍重要首領(lǐng),漢族,湖南益陽縣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授編修,先后充會試同考官、江南鄉(xiāng)試副考官。歷任安順、鎮(zhèn)遠、黎平知府及貴東道,咸豐四年遷四[詳細]
2019-03-12 4551
陳洪綬(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zhèn)陳家村)人。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后鄉(xiāng)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nèi)廷供[詳細]
2019-03-08 18936
陳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府陽城(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后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歷任經(jīng)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康[詳細]
2019-03-08 10405
吳昌碩(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詳細]
2019-03-07 20629
朱耷(1626—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朱統(tǒng)托,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quán)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后削發(fā)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詳細]
2019-03-05 11081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間大臣、理學(xué)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歷任翰林編修、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等職。曾協(xié)助平定“三藩之亂”、“統(tǒng)一臺灣”。著有《歷像要義》、《四書解》、《[詳細]
2019-03-05 8103
姚啟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號憂庵,浙江紹興人。清朝康熙年間政治家、軍事家,收復(fù)臺灣的決定性人物之一。姚啟圣為政帶兵執(zhí)法嚴明,曾隨康親王愛新覺羅·杰書平定耿精忠叛亂,在收復(fù)臺灣戰(zhàn)役中功勛卓著,歷任福建總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詳細]